曹 霞
(西南民族大學 圖書館,四川 成都 610041)
數字圖書館聯盟,是建立在圖書館聯盟基礎之上的、基于數字化社會發展需要的一種新型圖書館間合作模式,它不僅是對以往圖書館聯盟的創新,更是圖書館之間本著自愿、平等、互利、合作的契約精神開展的共建共享合作。在合作內容上,除了以往的館與館之間的文獻互借、文獻傳遞之外,還包括虛擬參考咨詢、重點學科導航、特色文獻數據庫等,其終極目標是在節約資源的前提下實現服務的最優。由此可見,數字圖書館聯盟的產生與發展,具有一定的背景:泛在的信息環境下圖書館用戶的需求隨之發生變化,數字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和服務功能也發生極大變革,如數字圖書館服務從部分內容服務拓展到全部內容服務、數字圖書館從分散的資源建設向資源整合方向轉變、數字圖書館的工作重心從資源建設向服務轉移、數字圖書館的工作理念從注重對資源的擁有向對資源的獲取轉變,這些都構成了發展數字圖書館聯盟的外在誘因。與此同時,構建數字圖書館聯盟的技術逐漸成熟,包括軟、硬件的發展與創新,都為發展數字圖書館提供了技術支撐。無疑,內外條件的成熟,加快了數字圖書館聯盟實現的進程。
關于數字圖書館聯盟分類,劃分角度不同其類型也不同,如:從地理范圍出發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國際性、全國性以及地區性;從加盟圖書館性質出發來劃分,主要分為以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為主的專門性圖書館聯盟以及綜合性數字圖書館聯盟;從資金的來源進行劃分,可以分為政府主導型、社會參與型以及商業運營型等。不管如何劃分,數字圖書館聯盟的建立,其最終目的都是提升圖書館在信息服務方面的核心競爭力,確保圖書館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同時,提升社會效益。
在我國,數字圖書館聯盟的嘗試始于2000年,截至目前,發展較為成熟的數字圖書館聯盟主要有:中國數字圖書館聯盟(目前已經超過70所公共圖書館成為其成員單位)、中國高等學校圖書館聯盟(目前涵蓋五十多所高校圖書館單位)、虛擬的科技文獻信息服務機構——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國防科工委所屬院校圖書館聯合體、上海教育網絡圖書館(目前涵蓋近百所高校圖書館以及八萬多個人用戶)、河北省高等學校圖書館聯盟(目前涵蓋河北省59所院校圖書館)等。然而,數字圖書館聯盟在取得一定發展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館藏資源不足,經費緊張,服務手段和方式受到挑戰。當前我國大部分圖書館缺乏民營資本的參與與投資建設,圖書館經費緊張,造成館藏資源嚴重不足,圖書館硬件設備老化嚴重,無法滿足讀者豐富的信息需求。由于圖書館難以維持正常的資源建設與持續發展,圖書館在創新服務手段和方式上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且隨著電子信息技術以及網絡通信的發展,每個人都成為潛在的信息發布者與傳遞者,以往圖書館信息傳播的角色受到一定威脅,其重要的信息中介作用被嚴重削弱,這些都成為一定程度上影響數字圖書館聯盟發展的原因。
第二,對讀者信息需求研究不夠,不能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新的信息環境下,圖書館信息需求呈現新的特點和趨勢,用戶可以改變以往傳統閱讀方式,通過上網瀏覽、使用搜索引擎、在線購買等方式實現對信息的獲取。但數字圖書館聯盟在實踐的過程中,在資源整合方面仍處于摸索階段,尚不能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筆者通過對我國106所“211”高校圖書館調研發現,在信息資源整合上,106所高校中基于鏈接系統整合的僅占總數的6.6%,基于跨庫檢索整合的占總數的42.45%。
第三,缺乏或無視合作共建機制。當前我國大多數圖書館都缺乏系統資源整合的思想,館際合作不足,各自為政,缺乏共建共享意識,出現了部分資料嚴重不足,部分資料重復建設,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
借鑒國外數字圖書館聯盟發展的先進經驗我們不難發現,政府主導與財政的支持是數字圖書館聯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障和前提。以美國為例,其數字圖書館聯盟取得顯著效果,與政府的支持與重視息息相關,此外,在圖書館立法和相關配套政策方面的傾斜與支持,也都是形成有利于圖書館聯盟發展環境的有力支撐。在我國,上海、江蘇等城市都有政府為主的行政干預體制和完備的制度體系,保證了圖書館聯盟資金來源的持續與穩定。當然,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數字圖書館聯盟,還可以嘗試多渠道籌措資金方式,積極引入民間力量參與圖書館資源建設。在不違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充分考慮投入與產出,確保數字圖書館聯盟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一項系統協作工程,數字圖書館聯盟的發展,有賴于大批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毫不夸張地說,圖書館人才素質的高低決定圖書館的服務水平,進而或促進或制約圖書館聯盟的發展。當前信息社會,圖書館員除了需要掌握圖書情報方面的知識技能之外,還需要掌握外語、信息技術等專業知識,更要有一種系統協作的大局觀和責任感。具體到圖書館聯盟的各個館,可以打破各館封閉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定期開展交流與培訓,改善館員的技能結構和知識結構,加大對圖書館聯盟的研究力度,讓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
由于個體環境的差異,數字圖書館聯盟成員之間的館藏特色、發展目標、技術狀況等不盡相同,這就要求在構建數字圖書館聯盟的同時,聯盟成員之間要本著溝通、信任、互利、合作的姿態,處理好政府支持與發揮自身優勢的關系、數字圖書館聯盟內部各類型館之間的關系、服務創新與技術創新之間的關系、地區性合作與全國資源共享的關系以及與本地區其它數字圖書館聯盟的共建、共享的關系,促進數字圖書館聯盟的持續發展。具體到實施過程中,成員之間要制定出一套目標完整、標準統一的制度體系,并將目標細化到每個成員館,同時搭建出有效的溝通平臺,及時實現群體協商,必要時成立數字圖書館聯盟指導組織,頒布有利于聯盟發展的法律性文件,避免新環境下信息割據現象的出現。此外,在做好聯盟行為的規范化工作的同時,加強數據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保證網絡系統的兼容性、流暢性與可擴展性,便于使用中不斷改善與升級。
[1]王東波.數字圖書館聯盟及中國特色數字圖書館聯盟建設策略[J].新世紀圖書館,2004(1).
[2]歐陽少春.圖書館區域合作與資源共享[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3]李富玲.我國數字圖書館聯盟建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J].圖書館建設,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