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鵬
4月份的時候,一個名叫Yo的聊天應用上架了。這個應用簡單到不允許用戶自己寫信息內容,而只能給別人發一個“Yo”,用戶之間也無需好友驗證,只要知道對方的用戶名就可以互相“Yo”了。 這個應用的創意始于開發者Arbel 受人委托開發一個一鍵能通知秘書的應用,并且獲得了10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
如果只是局限于用戶之間互相發“Yo”,對于大部分沒有“通知秘書”需求的普通人來說,確實有些無聊。可是這個有點無厘頭的應用一上線,竟然 吸引了到了百萬級的用戶下載。現存的各大聊天應用早就進化到了文字語音視頻表情圖片等等全方位無障礙溝通的階段,而“Yo” 甚至比BB機傳遞的信息還要簡單 。大量的用戶下載和使用更像是一種獵奇心理。有些專家聲稱的互相Yo一下是打開聊天局面的極好方式,問題是Yo完之后還只能互相“Yo”“Yo”,聊天何從談起。因此有些媒體將“史上最無聊”應用的帽子扣到了Yo的頭上。
許多獨立開發者甚至是開發團隊聽到Yo的故事,在大笑之余還按照這個創意,惡搞出了一批類似的應用: 有些只是把允許發的信息從“Yo”改成了別的詞,例如 “Dude!”、 “Oye”,有一個來自中國的應用則是只能發“呵呵”;也有一些應用在Yo的基礎上添加了一些額外的功能,但整個應用依然非常簡單,例如YoFrom就是給人發“Yo”和自己所在的位置,YoMessenger則是把可發的信息從一句“Yo”擴展到了幾句常用的打招呼的話。由于功能簡單,這些模仿者中有的開發僅僅用了5個小時。這些模仿者看起來是真的在惡搞, Yo看起來也只是博君一笑火一把就死的又一個奇葩應用罷了。
不過這些模仿者并沒有看到Yo的視野。除了應用,Arbel還給開發者提供了API,任何網站、服務都可以通過這個編程接口來給用戶發“Yo”。這個API一下子將Yo的試用場景擴大了許多。例如有人在世界杯期間做了一個Yo賬號“Worldcup”,用戶只要給“Yo”一下這個賬號,就默認接受了訂閱,之后每當有進球的時候,“Worldcup”就會給所有訂閱的賬號發一個“Yo”。再例如博客網站可以創建一個Yo賬號,每當有新文章的時候給訂閱者發一個“Yo”。用戶要通過“Yo”發送者的用戶名來判斷到底這個信號代表著什么事情。除了接受訂閱信息,反過來用戶可以通過給不同的帳號主動發“Yo”來控制一些事情,例如IFFFT已經提供了控制家里智能電燈的服務,只要給IFFFT的賬號發個“Yo”,通過IFFFT的云服務,就可以起到遙控作用。
這些通過API實現的功能, 看起來很像是微信的服務號,或者是獨立應用的推送,控制家電功能也可以通過單獨的應用來實現,只是把所有的信息都簡化成了一個“Yo”。那么Yo把這些功能簡化并且集中為一個應用有什么好處呢?好處就是簡化和加速了信息流動的過程。如果信息來自獨立應用,那么需要下載安裝之后才能獲得推送,而Yo可以省去安裝的過程,這對于偶爾使用的功能或者一次性的推送需求簡化了過程。從服務提供商的角度,這也給他們提供了一條新的簡易的通知用戶的方法。對于一些服務,Yo可以免去泄露隱私的麻煩,例如在餐館排隊,把Yo賬號留下,有位置的時候餐館通過Yo來通知。這樣就比留下微信號或者手機號省事省心。畢竟微信號還要加好友,而留下手機號則留下被騷擾的隱患。這種場合,Yo無需加好友,只要知道對方用戶名就可以互動,簡單而很有效。而通過Yo來騷擾,實在是沒有辦法把垃圾信息傳送。
因此Yo的愿景應該是通過這個簡單應用和背后的API支持,作為手機的一個快捷通信層,這個通信層可以連接各個用戶,更重要的是可以連接各種信息服務,連接各個商家,甚至和身邊的智能家電進行連接。和當前熱門的幾大技術領域如智能家電、物聯網、O2O等都產生關聯的Yo, 的確擁有了極大的想象空間。一方面Yo有占領手機推送欄的潛力,還有成為用戶手中萬能遙控器的可能, 而且可以成為O2O的一個通信工具。 憑借快速獲得的一大批用戶和美好的愿景,Yo 近日又獲得了150萬美元的投資,整個產品估值已經達到了1000萬美元。
不過再美好的愿景也要一步一步去實現,剛剛起步的Yo還有很多路要走。用戶數目、平臺上能提供的服務種類、使用Yo作通知工具的商家等這幾大指標都需要極大的增長,才能使Yo成為事實上的快捷通信層。實際上Yo并不是第一個有這種視野的應用,YCombinator曾經在2010年冬季畢業了一家叫做Notifo的公司,就有著類似的愿景。可惜Notifo只撐到了2011年就倒閉了,當時推送市場還是新生事物,發展不夠充分。 如今幾年過去了,智能手機更加普及,各類推送已經泛濫。更加簡潔的Yo以及其他創業者們,也許等到了Notifo不曾遇到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