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電商真正成為每家企業標配之時,也是這個詞終結的時刻。現在,傳統企業正體會著電商帶來的變化,為避免造成溫水煮青蛙似的悲劇而主動謀變,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就身在其中。
7月底,動批網上線,這家電商網站只是線上的一個“輪子”,線下的另一個“輪子”融合了北京的三家批零兼營的專業市場:位于動物園商圈的世紀天樂國際服裝批發市場、華北最大的美容美發化妝品批發市場——世紀天樂美博匯、以及位于西客站的即將開業的世紀天樂電子購物體驗廣場。
這場線上線下變革的最早嗅覺來源于一位年屆50的“大叔”——光耀東方的董事長李貴斌。作為一家商業地產企業,旗下除了擁有上述三家專業市場外,光耀東方還擁有北京中關村購物廣場和新中關大廈等地產。
如今,李貴斌在新中關某個寫字樓的18層還留有一間辦公室。這里毗鄰海龍、鼎好電子批發市場,也誕生了京東,耳濡目染中,李貴斌開始敏銳起來:“這幾年,海龍、鼎好日漸蕭條,京東卻在崛起,這其中有個因素是電商。”察覺到這一點后,服裝電商進入他的視線,經過調查發現,短短幾年,全國服裝電商異軍突起,線下卻是服裝產業發展遇到的難題,“產業的發展具有周期性,達到一個階段必定會出現瓶頸,動批這樣的專業市場正面臨線上和線下的夾擊。”李貴斌總結。
在收購世紀天樂后,光耀東方集團開始了動批網的電商思考。
挖掘商業地產價值
每晚12點以后,人們逐漸安睡,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開始繁忙起來,一輛輛大貨車開進狹小的街面,卸貨、分裝、大車變小車、送達商戶……幾個小時后,天蒙蒙亮,動批將迎來最早的一批從北京本地、華北周邊趕來的專業買手,他們拿著大包小包,因為趕早班車而面色憔悴,為了淘到開店需要的貨品,多年來,這些專業買手習慣于用這樣的方式進貨。
資料顯示,在旺季,有價值上億元的貨品在夜間會到達動物園批發市場的這條街面上,白天的采購行為中,一個采購商至少要逛6家店面才會找到合適的貨品,而為了找到這6家目標商戶,他至少要逛上60家店面,背著大包小包是常態。
在全國專業的批發市場中,這種現場、現金、現貨為特征的“三現交易”屬常態,“專業市場就像衣襟上的一粒白米飯,處境尷尬。過去,它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但到了今天,面臨城市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專業市場的經營模式顯得粗放,引發的城市問題凸顯,例如人流集聚、交通擁擠等。”商務部研究院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說。
這粒“衣襟上的白米飯”的確出過一件轟動全國的事件。2013年12月15日晚,廣州越秀區的建業大廈突然燒起熊熊大火,一夜之間,這個在廣州僅次于白馬服裝城的專業鞋服批發市場里,大火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4000多萬元。
“傳統專業市場的管理很粗放,基本上是收租模式,商戶與市場管理方的關系就像房東與租戶,交完租金基本上就沒有多少關聯,這個問題一直存在,在近幾年電商異軍突起的背景下更加凸顯。”浙江義烏購的總經理王建軍這樣總結。
動批網CEO劉斌則從財務的角度分析認為:“現在,世紀天樂動批店、及美博匯的諸多商戶中,更多的精力是花在如何打理店鋪、混亂的訂單、不知底的倉儲……商業地產的價值不在于這個樓值多少錢,每年收到多少租金,而在于這個樓里每個商戶能賺到更多的錢,這樣商業價值才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
“只有你們賺到了錢,我才能掙到錢。”在7月的動批網電商高峰論壇上,光耀東方的董事長李貴斌說出這句話時,臺下的“你們”爆發出掌聲呼應,對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的商戶來說,這幾年的線下批發生意越來越艱難,除了經濟下滑的宏觀環境外,電商對鞋服行業的沖擊讓他們感受到發生在身邊的巨變。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網購交易額為1.85萬億元,占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7%左右,“這個數據標志著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的電商大國。電商已滲透到各個行業,首先它把人們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創造了多出30%的消費,其次是實體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在此基礎上,專業市場都在面臨轉型,它們在思考,如何利用互聯網提升發展空間。” 趙萍說。
老王在動批經營一家男裝店,近年來,他嘗試過開淘寶店,但效果并不好,他反思:“我也曾想,是不是我太笨了?現實是,淘寶雖然容量無限大,推廣卻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去琢磨,尤其是投入不菲的資金砸流量。”目前在動批,有超過一半的商戶選擇自己做電商,但最終能賺錢的卻不多,老王認為,白天打理線下店,根本無暇顧及線上,“如果有更充裕的時間,我相信也能做起來,但我線下那些多年的老主顧怎么辦?”
光耀東方明確提出投資5億元打造動批網,且不以盈利為目標,與淘寶等大平臺電商相比,商戶免費上動批網,流量免費給到店鋪,劉斌說:“我們關注的不是改變這個行業,而是用IT技術、電商手段幫助提升商戶的競爭力。為什么米蘭、巴黎服裝發布會能搞成時尚秀場,買手們西裝革履地到場看貨,散場后電話訂貨,貨品便能送到家?我們的專業批發市場亟需提升經營模式。”
專業市場的B2C嘗試
動批網開始醞釀時的定位是O+O,主要工作是找來一些商戶做深度溝通,在系統里打通業務流程,并刻意避開淘寶、天貓、京東的平臺模式,“如果動批網做B2C,必定面臨同質競爭,我們一開始就想要帶著商戶一起玩,因為我們最大的價值在線下,有一批懂得服裝產業的、接地氣的商戶,事實證明,今天的平臺電商紛紛落地,線下是他們最缺乏的資源。”劉斌直言。
近幾年,對電商圈來說,B2C曾是一個美好的夢,但不久后美夢變成夢魘。先后有邦購網轉向天貓,麥考林轉向第三方平臺,連曾被寄予厚望的凡客現在也變得低調,多數企業的電商直接選擇第三方平臺去做,同樣,在專業市場,電商轉型也經歷了B2C的嘗試:在廣州,有白馬服裝城觸網;在杭州,傳統服裝批發市場四季青觸網;在溫州,有大大小小的專業市場500多個,它們也在嘗試觸網……
“服裝專業類市場每年的成交額遞增幅度基本在8.36%左右,而服裝類電商的遞增幅度在88.7%左右,基本上是10倍的關系。”四季青網絡科技公司CEO慕容如此說。
四季青批發市場依托杭州服裝產業,以杭幫服裝批發為主,在慕容那里,IT提升專業批發市場的嘗試是從產品做起,例如,四季青網有一個“交易通”系統,這套系統的一個特點就是支持會員對接、管理開放的銷售渠道——商戶把產品錄入到這個系統后,可以在實體店銷售,也可以在四季青服裝網上開店做批發,還能同時上傳到淘寶店、京東店銷售,而且,所有平臺產生的訂單,也都全部匯聚到“交易通”中統一處理。如此一來,店家線下銷售掉一定量衣服,總庫存上馬上有體現。
四季青網還打造了一個與電商配套的智能化倉儲,它位于離四季青批發市場有一定距離的九堡,面積約有6000平米,這里聚集了商戶常用貨品或者暢銷貨,入庫服裝統一貼上RFID,利用無線追蹤技術,實現入庫、轉移、下單、出庫的全過程智能化管理。
慕容描述最理想的網絡批發方式是,買家來到批發市場,只是一個體驗環節,他只要手持四季青會員卡,在專用POS機或到指定收銀點進行刷卡支付,這些信息會自動發送到倉儲中心,無需像以前那樣拎著重重的包裹在市場里穿梭。“倉儲中心和日常去看病的醫院藥房類似,看好病以后,統一到指定窗口取藥,或者不用取,直接按你留下的地址通過物流上門。”慕容這樣總結。
事實上,專業市場的B2C嘗試除了四季青,在全國鮮有成功案例,白馬服裝城更多像一個門臉,與線下沒有多大聯系,衣聯網的運作則是到各大服裝批發市場去招商,與線下的關聯不大。
打造3D試衣體驗
在動批網的設計中,一開始側重于移動應用,劉斌透露,這是調研的結果,“現階段上線電商,已經不需要從PC端轉向移動端了,而直接選擇移動購物。與PC版本同步的APP上,有商戶的專用錄入端,每個商戶的微信圈、電話號碼、QQ等社交媒體都可以導入自己的客戶,動批網的APP中開發了一個CRM小系統,將商戶的客戶分為老主顧、經常購買、偶爾購買等級別,商戶一旦有新貨,便可以通過掃描生成不同級別的二維碼,分享到各個圈子里,老主顧可以得到6折,偶爾購買的得到9折等。
此外,去動物園批發市場購物的人都知道,試衣服環節是不太可能的,這源于商戶們忙于做批發的生意,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為零售客戶服務。在動物園的世紀天樂國際服裝批發市場,批發與零售的比例在85:15,而在未來的動批網,預計零售比例會多一些。在世紀天樂電子購物體驗廣場的設計中,3D試衣是一個功能,在專門辟出的空間里,有一個屏幕展示各種服裝,如果想看某件衣服的效果,可以把自己的形象植入,輸入相應的參數,便可在屏幕上展現自己穿衣的效果,屏幕上的服裝同時有二維碼附著,前來零售的散客只需掃碼便可網上購物。
李貴斌坦承:“近幾年,電商失敗的多,成功的少。”之所以在這個時機推出動批網,除了技術準備上已趨于成熟,還有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正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
2014年初,就曾曝出動批遷往廊坊、白溝等地,外遷就能讓產業得到升級嗎?記者調查發現,廣州越秀區也曾面臨相似的問題,建業大廈火災前,越秀區政府就探索過專業市場的升級問題,先后嘗試了“單純清退”、“異地安置”的辦法,都沒有成功,最終的策略是“原地升級+異地安置”,原地升級便是用電商、IT手段提升商戶的經營模式;異地安置則是將倉庫建在郊區。
未來到批發市場“拿貨”,也許是這樣一番景象:采購商在某個批發街看中一款燈具,不再需要叫貨主到后巷的“住改倉”撿貨,而只需掃一掃二維碼,25公里外的物流倉庫將立即根據其下單的數量發往目的地。
動批網上線的同時,郊外建倉也在啟動,它位于北京西南五環外,是一個現代化的倉儲物流中心,李貴斌的構想是把這些運營、倉儲服務配套搞好以后,商戶們的主要精力在品牌建設上,畢竟廣州白馬服裝城誕生過歌莉婭,北京動批也走出過七匹狼。未來,中國服裝行業的競爭也應該像施振榮描述的微笑曲線那樣,走向嘴角的兩端。
商務部研究院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認為:“專業市場轉型電商有三類,一類是產地,如海寧皮革城、義烏小商品批發城;第二類是物流中轉型,例如某些大港口做批發市場;第三類便是銷地轉型,如動批這樣的市場。與前兩類相比,銷地轉型電商成功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是從塑造品牌的角度來講,算是找到了一個切入點,相比英國零售中的瑪莎百貨,大量自有品牌,中國的自有品牌在零售業中的占比不到1%,未來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