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智偉



“麻煩師傅,去淘寶城。”在打車超難的杭州,記者總算“扒”上一輛空車。
“西溪的那個?”出租車司機問,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又糾正道:“哦,那應該叫‘阿里城了吧,聽說阿里大部分人都搬那里了。”
這位范姓出租車司機已從業8年,對杭城了如指掌。在他看來,去年8月,阿里巴巴集團從發跡的文二路西湖國際,遷至市郊的西溪濕地園區,算是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城”,而馬云則是這過萬員工和數百畝土地無可爭議的“城主”。
最早用“網上黃頁”開拓外貿電商B2B,到后來C2C的淘寶,再到獨立B2C的天貓商城,直至現在全面在移動端發力,阿里巴巴集團在電商的世界里先試先行,構建出一個上萬億元交易的電商生態。就這樣,天貓、淘寶、聚劃算、阿里巴巴國際——整個“交易線”業務,成為這家互聯網巨頭的基石,也成為阿里IPO上千億美元估值的核心。
15年沉浮之中,作為創始人,“馬云”二字被打造成阿里的精神象征,他本人亦與“阿里巴巴”這四個字融為一體,但馬云說:“阿里不是我一個人的”,畢竟,阿里巴巴已經從18人的小團隊發展到20000人的大公司,在最初的基因下,形成了自己的Style。
杭州市余杭區文一西路969號,那里是馬云的城,彌漫著阿里的味——江湖、視野、規矩,一個都不能少。而各種耐人尋味的故事背后,告訴我們的,是行為和結果之間穿越時間的因果關系。
江湖
的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在馬云身上,江湖情節格外深重,以至于阿里的江湖味也異常強烈。
馬云曾說,他從小喜歡看武俠小說,尤其喜歡金庸。其中,江湖兒女的俠骨柔情,練習高深武功時的投入和機緣,還有高手們必須面對“心力成長”的磨難讓他遐想不已……于是,帶著江湖基因的馬云創立了阿里,阿里也便成了江湖。
“最江湖的特征是,阿里人彼此都以花名相稱,這里只有一個人會被叫‘總,那就是馬云。”已經在阿里巴巴B2B部門工作15年的方永新告訴記者。
在阿里內部,出身B2B、淘寶等“交易線”的人可以從金庸武俠小說中,選取花名,比如馬云自詡“風清揚”,如今阿里的CEO陸兆禧花名為“鐵木真”。而支付寶(現在的“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員工們的花名則來自“四大名著”,比如,其負責人彭蕾,花名是“林黛玉”,即便這個花名與她的個性、行事風格大相徑庭。
用方永新的話說,在花名體系下,阿里人更顯平等,彼此溝通暢所欲言,沒有傳統企業官僚體系的等級森嚴,更容易目標一致,共同承擔,一起感受開創事業的煎熬。如此,馬云、高管們經常與一線員工共同做事就不顯做作,彼此誠心,所以信任,上下齊心,才能成就理想。
也正因如此,在創業初始,阿里人有成績,無法給予真金白銀的獎勵,僅一句“給你增壽100歲”的口頭表揚,也可讓團隊保持極強向心力。而到2009年9月,馬云一招“杯酒釋兵權”,讓18個阿里元老級的人物集體辭去創始人職位,重新競聘,也未引發人事地震——要知道,此類事件若發生在別家公司,結果必然不可想象。
這群理想主義的人,一起做理想的事,所以阿里才能在發展的快車道上穩健地狂飆。就好比同樣是做事,有人看作是謀生的Job,有人視為Career,是職場規劃中的一步,更有人奉為Calling,按照時下流行的話,是情懷與夢想。阿里的江湖味,本意便是如此。
同時,也是在這種共同意志的驅使下,阿里才能在屢次危機中完成自我救贖。
例如,2011年,阿里巴巴上市的B2B公司爆出“黑名單欺詐事件”——其平臺有逾千供應商涉嫌欺詐海外進口商,負責人衛哲、李旭暉等高管引咎辭職,公司展開內部整頓,人事動蕩。
當時,方永新也曾十分迷茫,但在馬云充滿理想信念的安撫下,他和眾“老兵”還是擔起重任,重塑管理體系、運營制度,帶領B2B“地推”大部隊,在全國各大商區重振旗鼓。
按照阿里巴巴B2B負責人吳敏芝的說法,2012年,阿里巴巴B2B公司從香港退市,清除了7000個不誠信的供應商,打造出全新的誠信體系,改變了B2B業務的下滑現象。2013年,其日均訂單破萬、日均成交金額超過3000萬美元、年度總成交約 200億美元,相對2012年,實現3~4倍增長。由信任產生的感召力轉化成執行力,便是如此。
“為了維持這種極具凝聚力的江湖味,阿里會在新人面試時,設立‘聞味環節。”曾在阿里人事部門工作的李然(化名)告訴記者,“聞味”環節由資深的阿里人充當“聞味官”,他們經驗老道,只需幾個問題就能探出新人可否與阿里氣味相投。
雖然李然不肯透露這些問題的細節,但他肯定地說:事實證明,“聞味”得分高的人,在阿里更容易融入團隊,也更容易取得成績,該制度因此一直被傳承下來。
于是,馬云一個人的“調”,就這樣孕育、發展成20000阿里人的“江湖味”,賦予阿里超強的精神動力。當然,如此巨大的力量必須用對方向,否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它需要廣闊而前瞻的視野作為指導。在這個意義上,對阿里而言,“江湖Style”是框定內在的小味道,而“視野”則是決定外在格局的大味道。
視野
其實,商業競賽,無非兩種——降維與超維。阿里也不例外,早年價格血戰比拼,看誰犯錯少,誰活得長,這是降維。而跳出樊籠,獲得技術升級或戰場轉移,是超維,這考驗的是商業的視野。
2003年,馬云確信電商C2C大勢已定,阿里開始在該領域開疆拓土,與外來者eBay針鋒相對,按照當時淘寶網站運營官章凌驍的回憶,一開始,eBay在國內市場份額已經很高,作為追趕者的淘寶步履艱難。比如,eBay極力圍剿淘寶,買斷諸多媒體廣告,著實令阿里難受。
是時,馬云在淘寶確立了另類的“倒立”文化,每個員工都要有這“另眼看世界”的功底,結果就有人從中看出了門道——既然eBay買斷主流廣告,那么淘寶就走“草根站長”路線,竭盡全力與之合作,吸引垂直細分領域的年輕人群,從游戲玩家、動漫愛好者開始,淘寶逐漸走上逆轉乾坤的路上。僅僅兩年之后,2005年上半年,淘寶網的交易額、用戶活躍度等關鍵指標全面超越eBay,確立自己C2C老大的地位。
此后,淘寶吃下國內九成以上市場,競爭對手一個接一個地倒下。而阿里人并未停止用“技術拓展商業的邊界”,此后,淘寶中又分化出品牌化的淘寶商城(后更名為“天貓”),它也迅速占據相關領域半數以上市場。如此,B2B、C2C、B2C的全電商視野,成就了阿里“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電商生態圈。
在前阿里副總裁干嘉偉(現美團COO)看來,阿里之所以能這樣不斷成功,更重要的,在于其管理視野的支撐。
他解釋道,管理無非是四個層次:第一層,是“自發管理”,最原始也最低端,不成系統;第二層,是西方的“現代企業管理”,關注目標、結果、數字,賞罰分明;第三層,則是在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礎上,引入比較完善的過程管理,使得過程可控、易優化;第四層,則是“借假修真”。
所謂的“借假修真” 是指前三個管理層次里,結果數據、過程指標,并不能完全反映本質,那些數字某種程度上是假的。而最終,管理要落實到人才和組織的發展提升,才是真。
在2008年年尾,干嘉偉正在廣東負責阿里的廣東大區,馬云在廣東深圳出差,兩人相約在馬可波羅酒店外一起晚飯。他與老馬聊起當時的狀態——雖然一直在第三層次的管理上拼命干,也有些成績,但總有瓶頸感,直到聽老馬講了“借假修真”的觀點后,才突然豁然開朗。
其實,這就應該是管理的本源,它不是建立一個四平八穩的組織,讓一切井井有條,而是讓員工和組織隨著核心業務往前走,不斷成長、升級。否則,即便到了第三個層次的管理,老板們兢兢業業,員工們壓力巨大,大家都拼命,但就是達不到期望的高度,投入產出比越來越不經濟,“要我做”和“我要做”的差別便越發明顯。
業務視野為術,管理視野為道,道術相濟,阿里才可以聚能成勢,在重點領域尖刀突破,再橫向擴張,立三拆四,成為新時代的領軍者。
不難理解,既然是領軍者,就不是順著舊有的軌道追趕超車,而是另找顛覆性岔道,更多的時候,是在開辟未知的蠻荒領域。顯然,只有樹立規矩,才能保證“阿里號”快車不在高速行駛中脫軌,馬云深刻地明白這點,如今的阿里人們也都對此心知肚明。
規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過,規矩并不意味著刻板,它既有不變的底線,也體現著包容與變化。
按照李然的介紹,阿里人力資源部曾有不成文的規矩,但凡“二進宮”(第二次入職阿里)的人都不得重用,理由是他們很可能與阿里的江湖不相容。
然而,最近幾年,這樣的規矩已經消逝,他招入的一位“二進宮”,就負責阿里“雙11”網絡購物節的關鍵環節——按照數據分析、引導購物流量,要知道,這些流量決定著商家的交易額,極為重要,以前絕不會假手一個“二進宮”,但現在已經大大不同。甚至連“三進宮”的人都已經出現在阿里城,放在以前,“二出宮(兩次從阿里離職)”的人是絕不會再被錄用的。
按照阿里首席人力資源官彭蕾的話說:此一時,彼一時。
確實,當年阿里強敵環伺,自身快速擴張下,管理的制度和流程不可能面面俱到,這時候只能用人治的條條框框暫代一時之用,而隨著制度的細化、優化,規矩自然與時俱進,所以馬云才可以從原來的時時“緊繃”,逐漸“放松”下來。
如此,阿里如同蓄養了一個更大的人才池,拉新與營舊保持著良性循環,才能不斷拉高水位,保持前沿化運作。
與之類似的,還有馬云和阿里在投資并購上的手法。按照阿里46號員工李治國的介紹,早年的馬云和阿里,除了“口碑網”,再也沒有投過其他阿里人創業的公司,但最近幾年,投資“快的”,并購“蝦米網”,已表明在投資策略上,馬云和阿里不再“一刀切”。“顯然,不再擔心變相鼓勵阿里人出去創業。”李治國說。
規矩就是這樣,不破不立,破后而立。
相對于其他獨裁即規矩的互聯網大佬們,馬云沒有每天監聽高管們的晨會,更沒有一言不合,而破口大罵、扔東西,或事后,用“架空、流放”彰顯自己的權威。
彭蕾就曾與馬云有過一些激烈的爭論,“但大家都是為了阿里更好地發展,所以,對事不對人。”她解釋道。時至今日,她仍是馬云的左膀右臂。
不僅如此,在規矩框架內,馬云和阿里也更有包容度,即便是2011年“十月圍城”那樣的事件(淘寶商城大幅度調整商家入駐條件,引發網商們強烈反彈),淘寶商城的團隊也沒有受到過多苛責,馬云親自充當“救火隊長”,從美國飛回杭州,向媒體解讀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阿里修訂的“新政”。事后,商城團隊依舊是阿里晉升和發展最快的領頭羊。
不過,對于規矩中的原則底線——“觸犯商業誠信原則和公司價值觀底線的行為”,馬云和阿里從未手軟或包庇。
負責阿里內審的袁涵(化名)告訴記者,2009年,阿里便成立“廉政部”,由阿里“原教旨情懷”的“十八羅漢”之一蔣芳帶領,通過與審計部們合作,處理各種舉報和投訴。阿里B2B“黑名單欺詐事件”和淘寶“聚劃算事件”即為其領銜調查。
2012年中,原聚劃算總經理閻利珉因涉嫌不正當利益收受行為,被免去職務,移交法辦;今年,原人力資源部副總裁“關羽”也因受賄遭處分,后被判刑……借助技術手段的豐富和屢次事件的震懾,相較早年,阿里廉政部收到的舉報、投訴量已經下降了九成。同時,容易造成貪腐的人為環節也開始大量被IT自動化程序替代。
規矩定行為,視野明方向,江湖賦動力——對馬云而言,是“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位而眾星拱之。”對阿里而言,是“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就是馬云的城,阿里的味。
于商業世界而言,阿里即將上市,成為千億美元的新巨無霸,但這只是另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