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磊

2013年9月3日,微軟宣布以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至此,那個曾經在手機領域如日中天的諾基亞走下了神壇。
但是,諾基亞公司并沒有就此退出歷史舞臺,經過一系列收購和重組,諾基亞旗下依然有三大業務板塊,分別是諾基亞通信、HERE地圖業務和創新技術,其中諾基亞通信的前身就是原先諾基亞與西門子的合資公司諾基亞西門子公司(以下簡稱諾西)。
通信網絡業務是新諾基亞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從2013年財報看大約占據9成以上營收份額。在全球電信市場從3G向4G大規模升級的契機,原諾西CEO蘇立(Rajeev Suri)被諾基亞董事會任命為公司總裁兼CEO,董事會希望在蘇立的帶領下,新諾基亞能夠自我革新駛入新的發展軌道,就像其150年發展史所昭示的那樣——行業可以起伏變遷,但諾基亞的創新精神貫穿始終。
7月9日,蘇立上任后首次來到中國接受《IT經理世界》專訪,這位年輕帥氣的CEO以清晰前瞻的戰略構想和沉穩務實的管理風格,一一回答了外界對新諾基亞的種種疑問,并重申了中國市場在諾基亞全球版圖中的戰略性地位。
構造可編程的世界
記者:可否對諾基亞目前的業務板塊做簡單的介紹?
蘇立:諾基亞的未來非常光明。通過重組,我們得到重生。現在,我們的資金基礎十分雄厚。整個公司由三個主要的業務部門組成,它們都處在盈利的狀態,現金產生能力非常好。
第一個業務部門是諾基亞通信,現在已經基本完成重組,很快就可以進行市場運作。諾基亞通信絕對是移動、寬帶和相關的業務領域的市場領導者。
第二個業務是HERE地圖業務,主要是導航和基于定位系統的智能服務。該業務是汽車領域和互聯網結合的典范。它在這個領域也是當之無愧的市場領導者,占據了汽車行業超過80%的市場份額。
第三個業務板塊是創新技術,它擁有諾基亞集團很多知識產權。在創新技術領域,我們又分成三塊業務:知識產權許可,技術許可和技術孵化,換句話說,是探索新的產品和新的業務模式。
網絡部門強勁的表現和出售手機業務使我們的評級也不斷正向發展,利潤生成能力也從較低轉向較強,現金產生能力也從虧損到盈利。
記者:諾基亞網絡在這三個業務板塊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您希望未來諾基亞三大業務占比是怎樣的?
蘇立:現在的諾基亞通信在2011年年底之前引入了新的戰略方案,這個新方案非常成功。我們對新的業務板塊進行了重新定位,剝離了非核心資產,現在新的業務部門主要關注創新和質量。從財務表現來看,這一部門剛成立時處于盈虧基本平衡的狀態,但到去年年底,它的利潤率已經基本達到了10%(non-IFRS, 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算),而且現在它的現金生成能力也非常強。新的諾基亞公司所選擇的業務架構也將諾基亞通信當作新公司、新集團的核心。
談到未來這三個業務部門,從創收角度來講,我不方便給出一個收入方面比例的指導,但從2013年的收入表現來看,我們大約會有一個概念,諾基亞通信應該能占到90%左右。
記者:新諾基亞可能是一個新的時代,您想把諾基亞打造成什么樣的公司?
蘇立:我們覺得未來世界發展愿景之一是構造一個可編程的世界,換句話說它的基本要素包括物聯網、數據分析、高度自動化、高度的連接。相信在未來高度連接的時代,諾基亞仍然會是市場的領導者。
要完成這一點,首先我們看諾基亞通信。諾基亞通信將會拓展我們的業務,確保我們能成為端到端的移動寬帶市場領導者。第二點我們將會繼續增長服務業務版塊。現在服務領域我們排名第二,我們將會繼續加大投入。
關于HERE地圖,我們會進一步將地圖平臺做得更具競爭力,更具預見性,以及更加充滿活力。比如現在我們的地圖已經做到了3D和室內,而且我們的地圖平臺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優勢,它不綁定任何的操作系統,這使我們的業務模式十分具有競爭力。面向未來,我們將會繼續拓展這塊業務,不僅僅局限于汽車場景,我們已經在汽車行業經營地圖業務長達27年,未來我們將會把它更多地拓展到互聯網,面向消費者,面向企業。
關于創新技術,我們的IPR的組合非常強。在過去20年間,我們的研發投入高達500億歐元,使我們擁有了非常強大的知識產權組合,我們將會進一步拓展授權,包括IPR的授權和技術授權。在創新領域,諾基亞也擁有很強的資源,包括傳感器技術、材料技術、視頻、音頻編解碼技術等等。另外在創新技術版塊我們還有技術孵化器,現在我們也有新的產品在孵化過程中,我不方便透露,這也會使我們未來在這塊的商業模式更具競爭力。
另外為了使我們的成功更加徹底,我們在過去幾個月也收購了5家公司,主要是為了強化我們諾基亞通信和HERE地圖板塊的能力。相信這些顛覆性的技術公司的收購,也會給我們帶來新的競爭力。
4G生意與中國市場
記者:我們知道全球移動寬帶正在從3G往4G升級,您預測諾基亞在這輪全球生意中,能夠在哪些國家和地區贏得更多的合同?
蘇立:諾基亞通信無疑是全球移動寬帶和服務領域的專家和領導者。我們在3G向4G升級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最近在Gartner發布的“2014 年LTE網絡基礎設施魔力象限”中,諾基亞被列入“領導者象限”,這是諾基亞連續第三年獲此殊榮,也是對我們在端到端LTE網絡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導地位和創新的充分認可。
過去兩年,我們取得的市場份額相當不錯,有些市場我們表現已經非常好,包括中國。現在LTE這塊,在中國我們是排名第一的非中國廠商,取得了比較好的份額,在中國移動集采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結束之后,我們成了中國移動排名前三的供貨商,同時也是排名第一的國外的供貨商,從中國移動LTE的合同當中拿到了高達兩位數的市場份額。也是第一家作為非本土廠商擁有中國TD-LTE 三大合作伙伴之一的市場地位,接下來諾基亞要將我們的TD-LTE 覆蓋范圍擴大至中國 18 個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和廣東)。
對于其他市場,比如在4G的領域表現非常好的美國、日本、歐洲,我們也在強勢回歸,包括拉美的部分國家,俄羅斯和印度等等。換句話說我們是一個全球化的公司,只要是有LTE的地方,相信我們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都會進駐。
記者:最近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啟動了LTE的試點,去年諾基亞在中國移動的招標中報價比較低,是否可以理解為你對于馬博策(諾基亞通信大中華區總裁)的一種支持?今年你對馬博策提出了哪些目標?
蘇立:中國市場不管對于整個諾基亞集團,還是對我個人來講,都具有戰略意義。我們的目標就是在中國成為排名靠前的LTE供貨商,至少是排名第一的國外廠商。現在看來我們的目標還完成得不錯。
去年我來過中國三次,今年到目前為止這已經是第三次了,這也顯示了我對中國市場十分關注。我多次來訪也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拜會我們的客戶,與中國的監管機構溝通。前年,我在德國見到了李克強總理,今年年初的時候也拜會了習近平主席,我們將會繼續關注中國作為我們戰略性市場的發展,繼續給中國提供強大的支持,當然前提是馬博策先生表現得不錯。
我此次來華還將出席李克強總理主持的全球CEO委員會的會議,我們也一直在重要的顧問委員會上建言獻策,這也是在為中國政府設定的未來發展目標當中貢獻一己之力。
傳承創新
記者:在諾基亞100多年的歷史當中發生了很多變革,從最初的造紙到現在的通信行業,請問在您看來諾基亞能夠成功轉型的秘訣是什么?哪些經驗值得借鑒?
蘇立:其實明年諾基亞就要渡過150歲的生日了,我個人到明年在諾基亞服役也滿20年了。諾基亞的歷史悠久,值得驕傲。在需要的時候,諾基亞始終能夠找到辦法有效復興和重建。諾基亞的歷史是大膽決策和抓住新機遇的歷史,是成功創新的歷史。
公司在終端領域受到了挑戰,但是除了移動設備之外,諾基亞在其他領域依然表現得非常好。網絡部門經歷了深刻轉型,創建,HERE諾基亞創新機器仍在繼續產出新的成果。我想在歷史的浮浮沉沉中能一直確保轉型成功,最重要的秘訣就是人,而且諾基亞的文化本身一直是以變革為導向的。如果大家看一下過去三到四年的時間,諾基亞通信確實經歷了徹底的轉型,我們的運營方式發生了完全的變化,通過對我們的業務進行重新的調整和定位,我們進一步增加了產品競爭力,服務的盈利能力,以及我們的市場份額,極大地鼓舞了我們員工的士氣。
記者:從全世界看,互聯網公司已經成為新技術的領導者和發源地,我想知道諾基亞如何看待互聯網公司?能從互聯網公司借鑒什么?
蘇立:我覺得互聯網公司的定位應該是運營商的朋友。互聯網公司驅動了對數據的使用和消費,為我們這些電信運營商的客戶創造了很多機會,所以對于我們來說,和互聯網公司合作,對于我們電信運營商的客戶是有益的。
未來互聯網公司的發展會極大地推動對數據的消費,不管是物聯網、醫療電子化、還是可穿戴設備等等,都會驅動對數據的消費。因此我想要實現循環穩定的發展,和互聯網公司開展合作是會有幫助的。
而我們傳統的電信世界可以從互聯網公司學習什么?我想首先是他們對于新產品和新市場的定位和部署速度。我們剛剛推出的一個新應用Z Launcher,是針對安卓平臺研發的桌面啟動器,獲得了極大成功。雖然我們推出的只是測試版,但是25小時之內就看到了10萬多個激活。
另外就是云思維。傳統的諾基亞通信業務更加關注電信市場,但是現在面向新的業務,IP和IT也在進行更多的融合,我們的業務也會越來越偏向基于云計算,IP和IT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