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樹華
【摘 要】本文介紹當前高職學院頂崗實習中存在的實踐與理論分離,致使很多頂崗實習培養的是學生在某具體崗位上的技巧而不是學生的技能,分析其原因。提出把頂崗實習分兩階段:半頂崗和全頂崗,以半頂崗做過渡,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水平。針對時空問題,提出以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結合的具體方法解決,在教學的實踐中證明該方法是有效的。
【關鍵詞】頂崗實習;技能;雙元制;空間課堂;3G實景課堂
隨著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已由重規模向重內涵、重質量提高方向轉變。教育部明確要求職業教育要“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而實現這種對接的有效方式是頂崗實習。頂崗實習是學生到專業對口的現場直接參與生產過程,綜合運用本專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產任務,并進一步獲得感性認識,掌握操作技能,養成正確勞動態度的一種實踐性教學形式。我國的頂崗實習很大程度上是借鑒德國的“雙元”培訓模式,其的指導思想是充分利用企業實踐環節的教學資源,在實際的生產環境和素質教育下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和工作技能,為職教發展朝內涵質量方面提高的一種有效形式。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引進企業這一“元”,高度重視運用頂崗實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也確實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不少成果。但同時出現一個趨勢就是頂崗實習過程僅僅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了“怎么做”的問題,而學校和企業都沒有有意識的、系統的引導學生把理論結合到實踐中來,出現了部分學生能理解“為什么這樣做”,大部分學生不明白或不完全明白。這樣的頂崗實習培訓的是學生的技巧,而不是技能。很顯然,僅僅具有技巧而沒有技能的高職學生滿足不了現代高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1 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原因分析
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現行政策都是學生在校進行2年或2年半的理論學習,在即將畢業時進行企業頂崗實習。在學校進行理論學習期間,只能進行一些校內實訓,由于學校的設備和現場相差很大,其實訓效果大打折扣。而進入企業后,管理上就完全交給企業。企業從自身的利益角度出發,對學生按“員工”進行上崗作業,只需學生明白“怎么做”,怎么更快更好的做出生產的產品以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對學生以后發展至關重要的“為什么這樣做”是不關心的。誠然,這樣對學生的技巧能得到比較好的鍛煉,但是學生的技能—運用知識和經驗執行一定活動的能力不會得到有效提高。由于學校的學習與企業現場生產有很大差距,中間沒有任何銜接,致使學生自覺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成為空談。這種頂崗實習未能完成實現頂崗實習的全部功能。
而德國雙元制教學中,一般學生每周花一至兩天在職業學校學習基礎知識,三至四天在企業里進行實踐操作,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是非常緊密的。而在我國現在的職業教育中,學校和實訓企業往往地理位置相差不近,學生每周往返一次的現實可操作性不強;而頂崗實習的分散性和教學成本決定長期派駐教師實地指導學生也不現實。有鑒如此,在現實教育條件下,我院把頂崗實習分四階段實施,并借助于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指導改革。
2 頂崗實習的四個階段
2.1 教師“頂崗”階段
“打鐵尚需自身硬”,沒有一只素質過硬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就是空談。頂崗實習的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合,這要求教師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動手能力。對于學校理論教師,長于理論而弱于實踐,所以提高教師的實際我院操作水平,尤其是對即將合作的企業的新技術、新設備的熟悉程度將成為教師能否成功指導學生的關鍵。
學院派兩個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指導教師,在學生即將頂崗的前,到合作企業先期去“頂崗”半個月,學習企業的現場設備及其操作,了解企業的規章制度。如電氣自動化專業頂崗實習前,先派兩個教師到合作的企業,了解他們的生產產品和工藝,重點是熟悉其生產裝備的電氣控制系統及故障維修,然后與企業一起制訂學生頂崗實習的計劃、紀律要求,頂崗實習的計劃必須符合教育規律,滿足人的發展要求,紀律要求必須詳細而有可執行性,為即將開始的學生頂崗作好師資準備。
2.2 學生半頂崗階段
頂崗實習的前期決定整個頂崗實習的基調。前期是問題最多,最難的時期。首先學生思想認識不到位:自以為是的有,吊兒郎當的有,畏懼困難的有;其次客觀困難較多:陌生環境造成生活的不適應,新的教學方式造成學習的不適應等。認為在頂崗實習的前期,不必馬上安排學生完全頂崗,可采取頂崗一天理論學習一天,或頂崗半天理論學習半天,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交替進行,理論培訓的教師即為前期“頂崗”的教師。理論學習內容不是簡單的學校課程內容的復習,而是具體設備、裝置的工作原理。如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培訓內容不再是簡單的電工基礎、電路分析,而是企業正在使用的機床設備的電氣原理、常見故障分析、常用儀器使用。通過這個過程,培訓學生以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提高理論的能力。而在時間的安排上根據專業不同選擇半個月到一個月不等的時間。
全頂崗階段安排的實習任務也要遵循職業教育原則,按著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安排頂崗實習任務。頂崗實習任務必須考慮企業的生產計劃,但是也要遵循職業教育性。
如電氣自動化專業頂崗實習時,其頂崗崗位是維修電工,傳統頂崗實習安排就是學生拜師后直接進入工作崗位,出現機電設備故障后,初次進入工作崗位的學生不可能在短期內找出故障并排除,這樣就會影響企業正常生產。企業為了保證自己的正常生產就會安排自己的師傅去修理,而學生的將實際無崗可頂。而如果分步進行,先安排學生進行設備的拆裝,讓學生在拆裝過程中對機械設備的各部分及功能進行熟悉;再進行故障判斷和故障檢測,這階段必須需要理論指導。教師及時進行理論指導,引導學生把學校學的原理與現在的實際機床電路結合分析,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電路工作原理和故障檢測方法;學生完全達到崗位能力要求后再完全頂崗實習。
3 結語
將頂崗實習分兩個教學階段,半頂崗階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的結合,加強頂崗實習理論指導實踐、實踐促進理論提高,有助于解決現在學生頂崗地點分散與師資不足的矛盾。通過細化頂崗實習任務,強化指導可以切實提高頂崗實習質量,提高頂崗實習期學生技能培訓水平。
【參考文獻】
[1]欒曦.德國“雙元制”高等職業教育的歷史及啟示[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0,6.
[2]韓先滿.“3G”實景課堂的新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4.
[3]王聰利.德國職業教育實訓教學環節的優勢分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11,2.
[4]李軍雄.地方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 2010,1.
[5]周胤.淺談高職2+1模式下頂崗實習前的準備工作[J].學周刊,2013,4.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