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華
【摘 要】作為云南省首家體育教學實驗示范單位,如何在這種多元文化背景下,適應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基礎教育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充分發揮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示范”和“中心”作用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本文就實驗示范中心建設的相關措施進行了總結,希望為西南地區高校體育實驗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邊疆民族地區;體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長期以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比較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技術技能的傳授,卻很少關注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這對學生畢業后實踐工作極為不利,嚴重地影響著基礎體育教育的發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中心》自2009年7月被確立為云南省教學實驗示范中心,成為云南省首家體育專業教學實驗示范中心。該中心在四年多的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和“中心”作用。本文就此略談幾點體會。
1 實驗中心基本情況
中心下設7個基礎性實驗室、2個綜合實驗室、3個實習基地(海埂、呈貢、北校場)、1個體質測評公共體系?,F有專、兼職教師25人,其中專職實驗技術及管理人員5人。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2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11人。教授、副教授講授本科生課程并指導實驗/實習課程比例超過70%。近5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教育廳項目6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國家級核心期刊10篇;出版教材專著9部,其中全國統編實驗教材主編2部;獲省級優秀成果二等獎以上2項,省級以上教師個人學術及教學獎勵20余項。
2 相關措施
2.1 教學理念與改革思路
中心始終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形成了注重實踐教學和實踐能力培養的辦學傳統。中心把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實踐才干作為教學改革的著眼點,把培養基礎寬、適應性強、具有創新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體育專業人才作為教學工作的目標,逐步形成了注重實踐、注重因材施教等體現時代要求,符合行業和學生個人發展需要的教育教學理念。
2.2 實驗教學體系
2.2.1 實驗課獨立開設,獨立考核
部分實驗課獨立開設并獨立考核,有效促進了實驗教學的擴展,這些課程主要有: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運動生物化學。這種突破傳統的實驗課依附于理論課的模式,客觀、準確、科學地反映學生對實驗技術和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起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2.2.2 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拓寬能力培養途徑
在掌握了基本實驗技能的基礎上,通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綜合性和創新性。開設跨學科的綜合性實驗,以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門實驗課均有設計創新性實驗,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實驗題目、設計實驗方案、技術路線、填寫項目申請書、師生論證、實驗實施、論文撰寫、總結討論等過程進行完成科研訓練。
2.2.3 與科研相結合,加強開放性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
第一,中心樹立和強化實驗室開放式管理和開放化教育思想,制定相應的系列管理規章,使有限的實驗室教學資源面向學生、教師、社會開放。第二,確立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弱化教師設計者、領導者的角色,強化其引導者、輔助者的角色,重點啟發學生的實驗思維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設計、獨立操作、獨立比較各種技術方案、獨立糾正實驗中的失誤,自己客觀評價實驗過程和結果,增強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自主。
2.3 實驗室定位
2.3.1 功能定位
中心功能定位于:以實驗實訓教學為主,教學、科研相結合。目前,實驗教學中心面向體育學院4個本科專業(體育教育、社會體育、運動訓練、民族傳統體育)開設7個門類實驗課,學生人數達1660余人/年;以及全校公選課實驗課和全校萬余名大學生體質測評工作。
2.3.2 服務面向定位
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科研興體”作為中心建設的宗旨,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主線貫穿始終。對少數學有余力、興趣濃厚的學生,進行以基礎性實踐、綜合性實踐和創新實踐為一體的重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綜合性訓練。在濃厚的學術氛圍影響帶動下,學生的科學興趣、實踐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明顯提高,為大學生科研訓練基金和本科生畢業論文與實踐提供良好的實驗技術平臺,近年共獲得校級“大學生科研訓練基金項目”4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此外,中心通過開展體育保健實驗技能等系列比賽,既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鞏固了理論知識。此次比賽創新了比賽形式(規定題目現場抽簽、規定時間、搶答、觀眾隨機“點題”),參賽選手多,知識面廣(各種按摩手法及功能、包扎要點及注意事項、取穴要領及功能等),得到了教育廳領導和各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在云南省高校及院所中間發揮了良好的“排頭兵”作用。此外,實驗中心聚集實踐性培養資源,堅持目標定向、實踐導向和集成創新原則,為培養高素質研究生搭建了學術交流平臺。
中青年教師和教練員:良好的實驗平臺為中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和科學化訓練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撐。體育學院始終保持較高的競技運動水平,所培養的運動員在奧運會、全運會及大運會等一系列高水平競賽中,多人多次榮獲獎牌,并打破殘疾人奧運會游泳世界記錄和全國大運會田徑記錄。如今在中西部地區已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這些驕人成績的取得與良好的科研服務是分不開的。
3 中心未來規劃
3.1 建設更加合理的實驗教學師資隊伍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具備創新教育素質。確定每位青年教師的培養方向,對青年教師進行培訓,積極開展相關課程的教研討論。提供一個適合于青年教師的平臺,鼓勵青年教師進行創新研究,鼓勵青年教師承擔一定的科研任務。
3.2 鼓勵學生參與課題研究,設立“實踐與創新基金”
通過開設專題學術講座,讓學生了解前沿研究成果,及時發現扶持一批在科研和實踐中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學生。通過參與高水平的科研課題,從中學習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進而培養其嚴謹的科學態度。為突破本科生和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瓶頸,中心資助本科生和研究生開展科研實踐和創新活動。開展本科生科研基金設計,如學生構建創新設計小團隊(如運動醫務監督)、基于多民族背景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健身價值研究等。
3.3 以多種開放形式增大開放力度
中心要進一步加大面向全校師生及行業、社會提供靈活的開放力度。為學科訓練、技能比賽、創業訓練等盡可能提供條件,讓學生工作小組介入實驗室管理,構建學生的部分自治管理模式,從正面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創新實踐的教育平臺上“忙”起來。分析社會需求,拓展院企合作、構建多元化實習基地及活躍的創新學術環境。
【參考文獻】
[1]于軍,張昌言,等.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障礙及對策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2,23(5):60-62.
[2]劉麗艷.深化體育實驗教學改革 提高實驗教學質量[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2,5:81-82.
[3]余魅,習友寶,等.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構建創新人才培養平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12):10-12.
[4]楊瑾,季宜敬,等.實驗技能大賽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新途徑[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6:19-21.
[5]黃理耀.開展實驗技能大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5,3: 20-21.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