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淘氣 崔志淼
(河北省藁城市畜牧水產局)
藁城市是河北省轄區內一個縣級市,地處冀中南平原,太行山東麓,黃淮海腹地。全市總面積836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1.6 萬畝;人口總數77.51 萬人,轄239個行政村。境內地勢平坦,交通方便,自然條件優越,農業設施完善。多年來,藁城市始終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堅持把畜禽養殖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突破口,將畜牧業列入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蒿城市牲畜飼養量、畜產品產量、牧業產值均位于河北省前列。目前,在奶牛養殖方面,通過強化領導,制定舉措,蒿城市的奶牛養殖業和乳品加工業發展均呈現強勁勢頭,蒿城市奶業已駛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回顧藁城市奶業發展歷程,已經歷了4 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手工擠奶的庭院養殖階段。在1990年之前,藁城奶業發展比較落后,奶牛存欄相對較少,奶農只在自己的庭院內飼養兩三頭奶牛作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擠奶主要依靠手工,一頭奶牛最多只能兩個乳頭同時進行,擠奶速度很慢。當時,全縣僅有幾個零散的收奶站點,奶農擠奶結束后,還要立即騎自行車將奶送往十幾里之外的收奶站,不論刮風下雨還是霧雪天氣不能間斷,每天都要往返幾十里路程,勞動強度非常大。
第二階段是1990~2000年,手工擠奶向小型機械擠奶轉變、庭院養殖向規模養殖階段轉變。作坊式庭院養殖通過自繁自養和外購,奶牛數量逐步增多,經濟收入不斷提高,規模養殖戶相繼出現,單純的庭院養殖開始向戶外小規模養殖發展,手工擠奶已不適應生產需要,開始使用小型的擠奶機械擠奶,2 個乳頭擠奶增至4 個乳頭同時進行,擠奶速度顯著提高。奶農交奶也用上了機動三輪車和小型拖拉機等運輸工具,勞動強度明顯降低。
第三個階段是2000~2008年,小型機械擠奶向大型機械化擠奶轉變、小規模的分散養殖向小區化養殖階段轉變。大多數規模養牛戶已發展成適度規模奶牛場,小型擠奶機又不適應發展需要,于是,開始組建奶牛養殖小區,建起了機械化擠奶廳和收奶站,幾十頭奶牛可同時擠奶并隨時計量收購,原料奶被污染的機會也大大減少,奶業發展向前又邁進了一大步。
第四個階段是2008年至今,完全進入專業化奶廳擠奶的小區養殖階段。自2008年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曝光后,人們對原料奶的質量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從此以后,蒿城市奶源生產及組織方式出現了積極地變化,零散收奶站點全部被取締,散養奶牛全部進入小區,形成了“擠奶進廳,入區飼養”的奶牛養殖格局,實現了“統一供料、統一管理、統一防疫、統一擠奶、分戶飼養”的原料奶生產組織模式。
截止到2013年底,藁城市奶牛存欄達到3.55 萬頭,原料奶產量 9.62 萬噸,分別比1990年的奶牛存欄1 827 頭、原料奶年產量3 562 噸增長了18 倍和26 倍,已成為石家莊市乃至河北省奶牛養殖大市(縣)。全市37 家奶牛養殖場(小區)全部實現了“飼養統管、擠奶進廳、站企掛鉤、全程監管”的原料奶生產過程,原料奶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奶業發展不斷提速。
從奶業市場需求和資源條件看,藁城市奶牛養殖業發展仍有很大的潛力和優勢:①飼草飼料資源豐富。蒿城市年產糧食、秸稈均在50.4 萬噸以上,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為奶牛養殖業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②自然條件優越。藁城年平均氣溫12.5 ℃,無霜期190 天,氣候條件適宜奶牛生長發育和原料奶生產。③乳制品市場前景廣闊。藁城市依托君樂寶、河北三元等大型奶業集團和北京巨大的消費市場,奶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④農民發展奶牛養殖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近幾年來,很多經營其它行業的個體老板、經商戶、建筑商都看準了商機,也紛紛投資購牛,加入到奶牛養殖行列。
藁城市奶牛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著一些不利因素,影響和制約了奶業的發展,這些因素主要表現在:①有些奶牛小區飼養及管理方式滯后,標準化養殖水平不高,難以適應奶業快速發展的需要。②高產奶牛數量少,奶牛平均單產低。③優質奶牛供需矛盾突出,奶牛存欄增長速度緩慢。④乳制品加工企業惡性競爭,缺乏協商協作精神。
蒿城市發展奶業的指導思想是:以加快奶源基地提檔升級和飼草基地規劃建設、保障生鮮乳質量安全為核心;充分發揮政策扶持作用,以打造奶牛業強市為目標。堅持提質增量并重、扶優汰劣并舉,加速奶牛良種繁育,加強奶牛飼養管理,提高奶牛單產水平。強化奶站規范化管理,確保原料奶的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全面優化奶牛產業。在此思想指引下,藁城奶業將進入正確暢通的發展軌道。
蒿城市奶業發展的目標是:到2017年,全市奶牛養殖業要基本達到標準化養殖水平,建設生產乳粉用標準化規模奶牛場25 個以上,存欄泌乳牛2 萬頭以上,奶牛平均年單產達7 噸,原料奶蛋白質含量達3.2%以上、乳脂率3.8%以上。
圍繞乳粉加工龍頭企業需求,瞄準國際質量標準和先進飼養模式,對照畜禽養殖場“五化”標準(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模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加強奶源基地標準化建設和奶源質量管理。加快奶牛養殖小區通過股份制改造、托管、寄養等方式向規模養殖場轉型升級,加速整合一批、提升一批、收購一批、建設一批生產乳粉用標準化奶牛場,并與石家莊市內乳粉企業簽訂原料奶收購合同,相互制約規范原料奶生產與收購行為。對暫不具備轉型條件的奶牛養殖小區實行統一配種、統一防疫、統一飼養、統一擠奶、分牛計量、分戶核算的“四統兩分”的養殖模式。推廣使用全混合日糧飼喂機械、奶牛臥床、自動飲水等先進設施,全部實施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加強奶牛良種繁育,采用優質凍精選種選配,鼓勵使用胚胎移植、性控凍精,打造高產奶牛核心群。
加強政策引導,大力發展紫花苜蓿等優質牧草生產,充分利用豐富的玉米秸稈資源,推廣全株玉米青貯制作技術,全面推進奶牛養殖場飼喂全株玉米青貯飼料。支持奶牛場通過土地流轉、租賃、訂單等方式,種植優質苜蓿和青貯專用玉米品種。
奶站要進一步加強視頻監控網絡系統的升級改造和規范運行,視頻監控網絡系統要落實專人負責,出現問題盡快搶修,保證監控連續正常使用。建設原料奶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隨時掌握原料奶路途運輸情況。進一步落實奶站和小區一體化建設的“八項要求、九項規模養殖場(小區)制度、十項生鮮乳收購站制度和一項技術操作規程”。八項要求是在“擠奶設備、記錄制度、化驗檢測、電子監控、駐站監管、合同獸醫、消毒通道、內外環境”8 個方面按要求做好管理工作;九項規模養殖場(小區)制度內容有: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制度、衛生防疫制度、獸藥安全使用制度、飼料安全使用制度、糞污及其它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制度、病死動物及不合格產品無害化處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獸藥管理制度、動物檢疫報告制度;十項生鮮乳收購站制度內容有: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制度、生鮮乳質量監測抽查制度、不合格生鮮乳無害化處理制度、衛生消毒規范、日常監測制度、生鮮乳購銷臺賬制度、生鮮乳營運交驗管理制度、“五禁止”制度、分戶留樣制度、冷藏運輸制度;一項技術操作規程是“生鮮乳收購站擠奶技術操作規程”。通過以上要求、制度、規程等管理措施,進一步強化奶站質量安全責任意識,切實抓好奶牛養殖、原料奶生產、收購、檢測、運輸各個環節管理的銜接。乳品企業要派駐質量監管員,從人力、設備、技術各個層面加強監管,實現原料奶生產全過程無縫隙監管。要逐步建立第三方檢測制度,確保檢測結果的真實性和公正性。
奶牛場糞污治理設施是提升奶源基地建設水平的重要內容。奶牛場按照環保要求應建有固定的糞便發酵池和污水三級匯集沉淀池,并做到防雨、防滲、防溢。應采取糞肥發酵還田、制取沼氣、制造有機肥等模式,對養殖場糞便及廢棄物進行綜合處理,并達到有效利用。
指導幫扶乳粉企業加強自有奶源基地建設,落實企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自建和自控奶牛養殖場建設,協調解決乳粉企業與合同奶源基地在利益聯結等方面的突出問題。
為加強對乳粉奶源基地建設的領導工作,確保任務目標的順利完成,市政府組成專門的領導機構,領導小組組長由職能部門的主要領導擔任,同時設立了乳粉奶源基地建設辦公室。領導小組負責協調解決乳粉奶源基地建設中所遇到的一些重大問題。抽調精明能干的技術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組成小組成員,負責乳粉奶源基地建設的具體實施工作,并與各有關單位密切配合,切實負起責任,協調聯動,形成工作合力。
要積極爭取當地財政資金,特別是奶牛場糞污處理設施、質量安全監管監測、奶站視頻監控網絡系統升級改造、運行維護等方面的經費支持。同時,要積極爭取農技及陽光培訓工程資金、牧草種植培訓資金、農機補貼資金、奶站和牧草加工設備購置補貼等資金支持。要大力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支持,進一步促進藁城市奶源基地發展。
借助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為奶牛養殖場(區)提供便利條件,幫助協調貸款支持。鼓勵各類擔保機構為奶牛養殖場(區)提供融資擔保,鼓勵保險機構為奶牛養殖場(區)提供保險服務。
加強奶牛養殖投入品管理,完善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加大監測頻率;加強畜牧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摻雜使假或添加違禁物品行為,確保原料奶質量安全。
要加強對奶源市場的監管,嚴厲打擊無證收購、運輸原料奶等違法行為;嚴禁違反合同擅自變更交奶企業和哄抬奶價、爭搶奶源等不良競爭行為,切實規范奶源市場秩序。
要定期發布原料奶檢測信息,積極宣傳各地奶牛養殖、乳品質量監督等方面的好做法和好經驗。要加強乳品質量安全輿情收集和研判,準確判斷輿論態勢和輿情走向,第一時間發布準確的權威信息,正確引導輿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