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敏
(撫順市消防支隊,遼寧撫順 113000)
隨著城市的發展,商業綜合體應運而生,它是多個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空間組合而成的建筑群,其合理性在于節約用地、縮短交通距離、提高工作效率、發揮投資效益等。商業綜合體因為其業態多樣化與消費享受化,引導了商業地產的升級和變革,商業綜合體代表著各種休閑需求的實現,無論是商業辦公、文化娛樂、教育運動、商務招待、健體美容、選貨購物,都可以通過“消費功能+模式+商業空間”創新完成。目前我國比較有代表性的大型商業綜合體有萬達集團在各大、中城市建設的萬達廣場、上海新天地的時尚聚集、成都錦里、北京798藝術區等,這些綜合體都成為了代表城市品牌與生活方式的標志區。
商業綜合體既有高可達性、高密度、集約性、整體統一性、功能復合性等外部特征,又有著大空間尺度、通道樹形交通體系、現代城市景觀設計、高科技集成設施等內部特征。大型的商業綜合體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城市,具有體量大、建筑面積大、人員密度大、可燃物較多等特點。在對大型商業綜合體進行建筑消防監督審核中,出現了一些規范無法界定的建筑形態及業態分布,如商業建筑內步行街,具有展示、休閑、連通功能的超大共享中庭等,是現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稱《建規》)、《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稱《高規》)和《商店建筑設計規范》都無明確界定的,對這類建筑如何開展建筑消防監督審核工作,需要認真研究探討。結合現有規范,學習國際上先進的建筑防火技術,綜合國內現有建成商業綜合體審核的先進經驗,是解決該問題的有效途徑。
《建規》和《高規》對消防車道都做了明確的規定,除了在細節上略有區別外,總的要求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1)當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長度大于150 m或總長度大于220 m時,應設置穿過建筑物的消防車道;當確有困難時,應設置環形消防車道;高層建筑的周圍,應設環形消防車道;當設環形車道有困難時,可沿高層建筑的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2)消防車道的凈寬度和凈空高度均不應小于4 m;供消防車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消防車道距高層建筑外墻宜大于5 m。(3)消防車道與廠房(倉庫)、民用建筑之間不應設置妨礙消防車作業的障礙物。消防車道與高層建筑之間,不應設置妨礙登高消防車操作的樹木、架空管線等。
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大多存在超長、超寬等情況,如果一定要按規范要求設置穿過建筑物的消防車道肯定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建規》中規定了對于設置有困難時可以用環形消防車道代替,但是《高規》卻沒給出這個放寬條件。所以如果是高層的大型商業綜合體就要把建筑物的沿街長度和總長度分別控制在150 m和220 m以下,這樣才更有利于火災情況下消防車的通行和作業,當沿街長度超過了150 m,總長度超過了220 m時就一定要選擇適當的位置設置穿過建筑物的消防車道。
《高規》第4.1.7規定:高層建筑的底邊至少有一個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4且不小于一個長邊長度,不應布置高度大于5 m、進深大于4 m的裙房,且在此范圍內必須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這就是關于消防作業面的規定,留出的這個邊長就是為了消防車的靠近和操作。在實際的工程中一些建筑雖然留出了這個邊長,但是大面積采用玻璃幕墻,隨意設置各種室外商業廣告,造成作業面不能正常使用。在設計時就應要求其在玻璃幕墻的適當位置預留足夠的消防救援口,在使用中合理布置室外商業廣告,保證消防作業面可正常使用。
大型商業綜合體經常出現防火分區超過規定面積的現象。防火分區的作用是將火災在一定的時間內控制在一定的區域內,減少火災造成的人員、財產損失,并為滅火和疏散爭取有效的時間,所以防火分區的設計在建筑設計中是非常重要的。關于防火分區擴大只在《建規》第5.1.12條中規定,地上商店營業廳、展覽建筑的展覽廳符合下列條件時,其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10 000 m2:設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單層建筑內或多層建筑的首層;按《建規》第8、9、11章的規定設置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排煙設施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內部裝修設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的有關規定。
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要想使防火分區的面積擴大到10 000 m2,需要達到的要求相當苛刻,而且局限在多層建筑的情況。對于高層地上商場,或者是設置在高層建筑裙房中的地上商場,防火分區是否能突破規范的規定還是需要認真論證的。以比較有代表性的萬達商業廣場為例,其在大商業部分基本都存在超防火分區規定面積的現象,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一般是采取性能化設計的方式,提出了亞安全區域、防火單元等理念。但是這些設計方式在即將頒布的新防火規范中并未被采納,由此可見,在防火分區擴大這個問題上,規范制定組還是很慎重的,并不想通過規范的修改來使這一現象常態化。所以在審核工作中還是要嚴格按照規范的要求控制防火分區的面積,不同的使用功能之間也要嚴格劃分防火分區。
大型商業綜合體已不再是過去簡單意義上的商場,它的功能要豐富得多,經常是集娛樂、購物、餐飲于一體,定性也不再是單一的公共娛樂場所、商場或飯店。當多功能的場所集中在一起時,應該如何合理布局,如何防止火災發生后相互影響,也是特別值得討論的問題。筆者近年來考察過國內的一些大型商業綜合體,發現它們在業態布置上有很多不合理之處,不能嚴格按使用功能和國家規范合理布局。一些招商單位在招商過程中只考慮經濟利益不顧消防安全,有的餐飲休閑、百貨銷售、娛樂健身交叉布置,有的兒童活動場所布置在沒有獨立疏散出口的部位,有的不同營業時間的場所布置在一起,這些不合理布局導致建筑的消防安全性大大下降,增加了火災發生的概率,加大了發生火災后的撲救和疏散難度。這就要求在進行裝修審核時認真了解各個部位的使用功能,幫助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劃分不同的安全區域,盡量將火災危險性相同的單位設置在相同或者相近防火分區內,嚴格審核兒童活動場所和使用明火的餐飲場所的設置。對于卡拉OK廳、大型游藝廳等屬于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范疇的場所要劃分獨立的防火分區,對于營業時間與其它場所不一致的場所要獨立劃分防火分區。
大型商業綜合體因其使用功能的多樣導致了防火分區劃分的復雜化,進而導致安全出口疏散樓梯布置的復雜化。《建規》第5.3.2條中規定公共建筑的每個防火分區,一個防火分區內的每個樓層,其安全出口的數量應經計算確定,且不少于兩個;《高規》第6.1.1條規定,高層建筑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因為使用功能的復雜多樣而劃分的防火分區在這兩條強制條款規定下,致使疏散樓梯的數量會比單一功能大體量建筑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的數量多很多,受限于《建規》和《高規》的相關規定,實際操作起來是非常困難的。現在比較多的做法是設置室內亞安全區和暫時性類室外安全地帶,這兩種做法的思想都是在室內劃定一個區域,使其盡量達到室外開闊安全地帶的要求,認為人員疏散至該區域即為安全疏散。但這種做法畢竟具有火災時無法保證采光、排煙等的局限性,沒有被規范編制專家全面認可。
為滿足大型商業綜合體的裝修需要,各類裝飾裝修材料被大量應用,有一組統計數據表明,綜合商場建筑中每百平米室內裝修工程需要使用:紡織物30~85 m2,PVC電線套管30~35 m,地毯25~35 m2,聚氨酯發泡材料 6 ~10 m2,墻紙 50 ~110 m2,木夾板6.5 ~11 m2,木料 0.2 ~0.4 m3,其他不燃材料40~55 m2。在大量使用的裝飾材料纖維織物和有機板中都大量含有易燃可燃高分子聚合物,該種材料在火災中會釋放多種大量有毒有害氣體,這些有毒有害氣體是火災中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因素。在消防審核中,應該做到:嚴格控制可燃易燃有毒有害裝修材料的使用,鼓勵防火阻燃材料的開發推廣,采取正確的施工方法等。
以上幾點是近年來筆者在對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進行消防監督審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隨著建筑與經濟發展的不斷適應、不斷融合,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審核中所遇到的新問題會不斷凸顯,在今后工作中還將繼續探討思考。
[1]GB 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
[2]GB 50045-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5年版)[S].
[3]李華,王劉冰.大型商業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3,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