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勇
新媒體是具有多種傳播形式與內容形態的,不斷更新、不斷涌現的新型媒體,具有個性化突出、表現形式多樣、信息發布實時等新特點,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等優勢。新媒體的發展為傳統經濟信息報道服務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做好經濟信息報道服務、提升經濟信息報道服務的價值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
新媒體完全依賴于技術,是在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創新的背景下產生的。沒有數字化等技術,新媒體就不可能實現,新媒體技術是依托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新技術而形成的新的傳媒技術。
數字技術的運用和新媒體的發展已成為潮流,傳統媒體必須實施戰略轉型,摒棄“內容為王”的觀念,運用新技術改造傳統業務,發展新媒體業務,構建先進強大的現代傳播體系,實現“內容、技術、平臺、生態”融合發展,才能在當代信息傳播與信息服務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媒體具備如下幾個主要特點:
受技術和思想等因素的限制,傳統媒體是面向廣眾的。而新媒體卻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細分的用戶,可以面向集團、群組甚至個人用戶,實現精準的內容服務。個人用戶可以通過新媒體定制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就是說,每個新媒體用戶手中最終接收到的信息內容組合可以是一樣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這與傳統服務方式用戶只能被動地閱讀或者觀看毫無差別的內容有很大不同。
新媒體技術可以使經濟信息報道服務形式多樣化,表現過程豐富化,可融文字、音頻、視頻為一體,實現即時的、無限的內容擴展,從而使內容變成“活物”。傳統內容可以通過圖表、動畫、視頻等形式靈活表現。除了內容形式多樣化及存儲容量大之外,新媒體還有“易檢索性”的特點,可以隨時檢索內容,非常方便地查找歷史信息及關聯內容。
新媒體建立于先進的技術基礎上,數字網絡是新媒體內容傳播的主要通道,技術的發展使網絡幾乎無處不在,無所不能。互聯網的全球化、寬帶化、無線化使內容傳播擺脫時間和空間限制,隨時隨地實現信息的加工、發布和接收。
在新媒體環境中,通過網絡服務平臺可方便實現對信息內容的“N次交互”。每個用戶需求以及用戶對每條信息的反應、觀點等都可以通過系統及時反饋,信息的發布者可以及時收到反饋內容并通過系統將解答再及時反饋給提出問題的用戶,做到信息的及時傳遞和N次反饋。
新媒體技術對經濟信息報道服務發展已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但很多傳統的信息服務部門對新媒體發展規律還缺乏足夠的科學認識和實踐,在傳播方式上仍然以一對多的傳播機制為主,缺乏互動性,固守“內容為王”的理念,未能實現新時期新的轉變。內容上的原創、獨家、權威一直被傳統信息報道服務奉之為核心競爭力,但在新媒體時代,更應注重綜合實力的競爭,樹立信息“服務為王”理念。
技術的快速進步造成系統生命周期縮短,更新速度加快。與自媒體應用相比,傳統信息服務平臺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明顯不足,特別是采編系統無論是新媒體格式文件處理還是與應用客戶端的支持并不令人滿意,根本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信息服務需求,更不用說“云、網、端”的綜合應用。
近年來,數據挖掘、信息聚合、智能檢索、數據儀表盤、多媒體信息關聯等新媒體信息技術已在信息服務中得到較好的利用,但普遍存在原有系統不兼容、不支持問題。新系統開發應更注重兼容性和開放性。
經濟信息報道服務與新媒體技術融合發展已成為業界的共識,但傳統編輯部往往忽視技術的引領支撐作用,還做不到同步發展。反觀彭博、同花順、大智慧、今日頭條等信息服務機構,均具有專業化的技術團隊,在新媒體技術應用方面如火如荼,通過技術應用帶動信息服務。“內容為王,技術為先”,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想在新媒體發展中成功轉型,必須高度重視技術的作用,組建相應的專業化隊伍跟蹤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應用,實現內容技術的“雙引擎”發展。
新媒體的交互設計
新媒體交互設計是讓用戶操作更自然更流暢。新媒體的交互設計日新月異。對于新的技術應該迅速掌握,并及時應用在產品中,改善用戶的體驗。例如,Loren Brichter發明下拉刷新并應用在twitter中,目前下拉刷新已經成為更新數據的標準操作方式,而且新版的蘋果手機SDK中已經集成了下拉刷新。又如, jike新聞獨創24小時新聞時間軸,通過拖拽輕松回顧當天所有焦點新聞,提升了閱讀效率,頗受好評。
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
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目標是讓信息更容易被用戶閱讀。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目前主要是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和文本挖掘技術的交叉應用。例如,傳統的博客、網站文章篇幅往往很長,無法在手機上快速瀏覽,而微博內容要么是長文的鏈接,要么由于篇幅限制無法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17歲英國青少年Nick D’Aloisio開發了一個叫做“自動文摘算法”(automatic summarization algorithm)的應用--Summly。實現了文章自動配摘要。又如,英國科技公司Autonomy 是基于語義計算的領導者,對信息自動實現分類和聚類,后被惠普巨額收購。
用戶行為分析技術
行為分析技術的目標是分析用戶的信息閱讀偏好,以便為用戶提供更貼心的服務。通過挖掘出信息服務系統的活躍用戶和不活躍用戶,對用戶回訪,找出系統受歡迎和不受歡迎的原因。此外,還可以通過挖掘出點擊量大的信息,為用戶提供熱點信息專欄及感興趣內容的自動關聯等。
個性化服務
不同用戶的關注點不同,對信息的需求也各有差異。產品設計應改變“一股腦”地把信息推給用戶的做法,而是將信息定時地推送給指定的用戶,為每個用戶設置個性化的服務套餐。此外,在服務器端為每個用戶配置不同的信息獲取權限,用戶可以在自己權限范圍內二次訂閱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產品,重要信息主動推送,次要信息在用戶需要時去獲取。另外結合移動互聯網定位技術(LBS)提供位置信息,從而對每個用戶實現個性化服務。
集成服務
信息集成服務的核心是以最少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服務內容和功能的集成及一站式服務,集成服務要以用戶為中心,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實現跨越服務機構和服務系統邊界的信息資源共享式集成服務。我們在信息服務系統設計時既要考慮總平臺資源集成,也要考慮總平臺與分平臺資源的集成,多方共同維護信息服務平臺,為用戶決策提供多方位的參考。
分層次服務
經濟信息報道服務應根據集團內部不同級別的用戶提供針對性服務,可以劃分為高層專供、中層專供、業務層專供等。個性化服務與不同層級的用戶相結合,形成用戶群組,提高經濟信息報道服務的針對性。
隨著蘋果和安卓等智能手機系統的發展以及手機硬件性能的不斷提高,基于手機應用的新媒體內容傳播形式漸成主流,人們的閱讀方式、知識和信息獲取方式,甚至生活方式,都產生了顛覆性的變化。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發展正逐漸改變著人們閱讀信息的習慣,用戶更多的是在睡前、飯后、上下班途中等碎片時間閱讀信息。信息的移動化已經深入到用戶學習、娛樂、工作等各類生活活動中。
“任何人”在“任何地點”和“任何時候”獲得“任何想要的資訊信息”,這是移動閱讀終端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和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