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水才
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是傳統媒體必須面對的挑戰,而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和機遇。在這個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技術創新的作用,因為新媒體的爆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技術革命所引起的。
在新媒體的建設過程中,我們認為必須高度關注5個方面的重大轉變,首先在理念上要進行革新。
1. 以流程為中心到以數據為中心的轉變。傳統出版關注流程,以流程的自動化為核心,典型是應用是采編系統。但是在新媒體建設中,流程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數據中心的建設成為核心,這就是很多新聞單位已經建設或正在建設的數據倉庫或者中央信息廚房等,這也符合目前大數據發展趨勢。
2. 從封閉系統到開放平臺的轉變。傳統媒體的信息化平臺基本上是封閉的,這個封閉性自激光照排時代就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平臺戰略是互聯網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像微博、微信、京東、阿里,他們爆發式增長的一個核心就是平臺戰略,平臺戰略的目的是形成生態圈,在自己的平臺上建立一個共同發展的聯盟,讓平臺外的社會組織進行創新,現在在中國傳媒領域尚未出現平臺性公司,未來中國領先的媒體集團一定是平臺型的。
3. 從單一媒體向融合媒體及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的變化。媒體融合是個大趨勢,未來報社、電臺、電視臺、網站這樣的劃分肯定會過時,媒體的融合是必然趨勢,同時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的爆炸式發展已經產了所謂“公民記者”現象。社交媒體和自媒體這種去中心化的媒體形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4. 從傳統出版技術到大數據智能分析技術的變化。傳統出版技術主要是實現數字化和自動化,其終極目標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強組織管理和控制,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從IT發展到 DT,即所謂的數據技術,DT時代的關鍵是服務大眾和激發生產率。這里面大數據的智能分析技術是核心,要有效實現信息和數據的關聯,信息的可視化和數據新聞,數據的挖掘和分析,甚至要進行預測。
5. 從客戶經營(廣告商)到用戶個性化精準營銷服務的變化(用戶)。互聯網一個最重要的思維是建立連接,傳統媒體最缺失的就是只有客戶,沒有用戶,或者說只有讀者,沒有用戶。未來的服務必須是個性化的,而且只有是個性化的,廣告商才能買單。效果評估和精準營銷就成為市場營銷的關鍵。這在傳統媒體形態無法實現的需求在基于互聯網的新媒體領域已經成為基礎和必須。
新媒體的技術建設,簡單來說,就是要符合“大智移云”的技術發展趨勢:大數據、智能化、移動化、云平臺。
1. 大數據。媒體是天然的大數據領域,數據是一種資源和新的經濟類別,是21世紀的黃金,未來的世界是軟件定義(Software Defined),數據驅動(Data Driven)。現在對大數據最大的理解誤區就是 Hadoop,好像沒有Hadoop就不是大數據,有了Hadoop就是大數據,其實不然,Hadoop是一個生態系統,包含的東西非常多,而且還在不斷的演進過程中,不能狹隘地把 Hadoop等同于大數據。比如現在推動大數據發展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就不是什么Hadoop技術。
2. 智能化。文本智能分析技術(如自動分類、聚類、信息抽取、情感分析)、多媒體內容理解(如深度學習)、各種數據挖掘算法。智能化技術是實現個性化精準服務的基礎,沒有智能化就沒有個性化。
3. 移動化。現在 APP 已經滿天飛,但是真正得到廣大用戶歡迎的移動應用其實非常少,那么移動新媒體需要解決用戶的什么痛點呢?八卦和娛樂傳統媒體搞不過市場化的公司,我們認為需要關注幾個點:用戶時間的碎片化、基于位置和時間的服務、和政府便民服務的對接等等。
4. 云平臺。云已經成熟,正顯示出價格成本和維護服務的巨大優勢,云計算不僅僅是虛擬化的問題。新媒體平臺的建設我們認為應大量采用公有和私有云服務。
傳統媒體在全媒體采編、發布等領域已做了大量的技術建設,技術已經成熟可用,我們認為下一階段圍繞新媒體發展戰略,應該重點建設如下三方面的內容:
1. 大數據管理平臺
2. 用戶行為分析和精準營銷平臺
3. 智能分析工具
拓爾思從公司創立之初就把自己的核心定位在“讓信息創造價值”,以信息處理核心技術作為建立商業模式的關鍵。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和媒體融合創新的發展,TRS相關的技術、產品和服務能夠為媒體產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