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少明
(楚雄州消防支隊,云南楚雄 675000)
隨著致火因素增多,火災事故不斷發生,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很大危害。根據數據統計,2013年1至11月份,全國各地共統計上報火災29萬起,死亡1 718人,受傷1 405人,直接財產損失36.3億元。[1]2013年到2014年2月份,全國還發生了幾起影響較大的火災,如湖北襄陽一景酒店“4·14”火災,造成14人死亡,47人受傷[2];北京市朝陽區京中發汽配城“11·19”火災,造成12人死亡、4人受傷[4];四川省甘孜州色達縣五明佛學院“1·9”火災,過火面積1 800 m2,燒毀僧舍150間[4];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1·11”火災,過火面積3 000 m2,造成335戶受災[4]。筆者嘗試通過對社會各單位(場所)的調查訪問,站在單位(場所)的角度,通過調研分析,找到其自身影響防火、滅火救援能力的主要因素,歸納分析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通過調查訪問,讓社會各單位(場所)及人員站在自身角度,反映出影響單位(場所)防火、滅火救援狀況的主要因素,通過歸納分析,選擇其中完全屬于單位(場所)自身的關鍵影響因素再進一步深入調查訪問,力求真正找到其在防火、滅火救援工作中的癥結所在及改進措施,指導改善消防安全狀況。
根據火災發生的主要范圍,選擇了55個單位(場所),涵蓋了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5]、個體工商戶、商業園區、集貿市場、城市中的棚戶區或城中村、社區、村小組等10類單位(場所)。
根據調查目的設定,對單位(場所)采取分段漸進式的調查訪問方式,為最大限度地體現調查效果,調查問卷設計為表格,將調查內容分解為幾個大的方面讓受訪單位和人員自填。調查中根據分段漸進式的調查訪問設定方式分別制作了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調查問卷表格,先設定第一階段單位(場所)火災防范及撲救的影響因素調查,再從反映出的影響因素中挑選完全屬于單位(場所)自身的關鍵因素開展第二階段的調查。
第一階段的調查從3個方面進行:第一是影響火災防范的主要因素;第二是影響滅火救援的主要因素;第三是減少火災損失的主要因素。如在3個方面都占較大比重的同一單位(場所)自身因素,就為其自身影響防火、滅火救援工作的關鍵因素。
第一階段從55個單位(場所)調查對象中選擇5類人發放了調查問卷: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如無法找到就發給其他領導)、日常消防管理人員、列入消防控制室值守的人員(如無此項,則不作調查訪問)、辦公室人員、一般工作人員、安保人員(如與消防控制室值守人員重疊,另增1人),對古鎮以負責管理的旅游服務公司為對象,商業園區以園區管委會為對象,城中村以其住戶為對象,社區和村小組以其政府基層組織為對象,其它如調查訪問中碰到單位有特殊人事組織情況的參考發放其中對應人員,原則上每個單位調查訪問人員不少于5名,可根據情況增加調查訪問人員。調查訪問人數271人,共發放問卷271份,收回問卷262份,收回率96%,有效問卷256份,占回收問卷的98%。
通過對第一階段的調查結果進行歸納分析,在“影響火災防范的主要因素、影響滅火救援的主要因素、減少火災損失的主要因素”3個方面都有的共性因素是:(1)平均98%的人員認為單位內部消防值巡(值班、巡查、巡邏)工作情況對防火、滅火救援工作有著直接影響,經歸納分析,主要影響因素為“值巡人員是否負責,人員能力水平狀況,值巡工作的落實情況”;(2)平均89%的人員認為“單位領導是否重視消防工作,是否真正落實消防經費和保障”對防火、滅火救援工作好壞有著重要影響;(3)平均78%的人員認為“消防宣傳培訓情況,人員消防安全意識情況”與火災防范、撲救逃生有著重要關系;(4)平均56%的人員認為“政府各部門的消防安全檢查多少及督促整改火災隱患情況”對單位(場所)消防狀況有一定影響;(5)平均11%的人員認為“有專業機構進行維護保養消防設施,能發揮作用”對防火、滅火救援狀況有影響。
填寫內容中還有部分非共性情形,主要為“加強用火、用電的管理;加強滅火器的管理;對少數經常違反安全規定的人要嚴肅處理;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加強柴草等可燃物管理”等。
上述第一階段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從單位(場所)內部來說,“值巡人員是否負責,人員能力水平狀況,值巡工作落實情況”是影響火災防范、滅火救援、火災損失的首要共性因素,根據調查設定的條件,這就是單位(場所)自身影響防火、滅火救援工作的關鍵因素。因此筆者選擇“單位(場所)消防值巡工作”展開第二階段的問卷調查。
對第一階段反映出的“單位(場所)消防值巡工作”,進行了第二階段的調查,將調查內容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單位消防值巡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第二是如何加強單位消防值巡。設定的目的是通過單位(場所)人員自己詳實填寫,從而充分反映出單位(場所)自身在消防值巡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歸納,找到癥結所在并提出改進建設。
第二階段根據調查內容,為使獲得的情況更為全面,對原選定的55個單位(場所)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5份,收回問卷55份,有效問卷55份。以單位為對象得到的問卷回答較為全面,較好地反映了單位(場所)消防值巡工作的問題,并提出了很好的加強意見。
調查表明,僅9%的單位和場所認為自身的消防值巡工作落實到位,這主要集中在易燃易爆單位和場所。91%的單位(場所)則認為消防值巡工作存在不足,導致應對火災事故時存在諸多問題。(1)機制不健全。91%的單位(場所)普遍認為內部消防值巡制度不健全、不落實。一是沒有完整的消防值巡制度;二是雖有制度,但規定簡單粗泛,職責不明確,要求不具體,沒有針對性;三是對消防值巡人員的保障不足,沒有相應的時間補休和經濟補助。(2)人員專業化不足。73%的單位(場所)認為消防值巡人員素質不高。一是很大一部分消防值巡人員是保安或臨時聘請的社會人員,處理消防問題及火災事故的知識和能力不足;二是部分單位(場所)由于沒有專職的消防巡查人員,晚上缺少值巡,尤其是集貿市場、公共圖書館、檔案館、城中村、社區、村小組等,因缺少專職消防巡邏隊伍,無法做到有效預防和及時發現、撲救火災。(3)工作不到位。85% 的單位(場所)認為消防值巡工作不到位。一是消防值巡沒有領導帶班,出事時沒有人及時組織處理;二是消防值巡人員沒有按要求認真開展值巡工作,有不在位和不值巡的情況,這種情況在夜間較為普遍。
95%的單位(場所)都提到了建立消防值巡制度的必要性,也反映出現在的消防值巡制度流于形式。為了及時發現和撲救火災,需要建立領導帶班和消防值巡排班制度,防范類似四川省甘孜州色達縣五明佛學院、迪慶的獨克宗古城的火災事故重演。(1)建立健全消防值巡制度。單位(場所)通過建立針對性較強的消防值巡制度,明確責任人員及范圍、工作職責、工作要求,對消防值巡人員的休息和補助等方面納入制度保障范圍,并在內部對制度進行廣泛宣貫,便于相關人員強化值巡意識,也便于群眾監督。(2)建立領導帶班、排班制度。首先明確領導責任,建立和規范帶班、值巡排班制度和記錄。單位(場所)要確定1名領導或負責人每天對消防工作帶班執勤,把保安或職工等納入每天消防值巡排班,每天24 h在崗在位,按要求開展檢查和巡查,使單位(場所)的消防問題及火災事故能得到及時處理。
86%的單位(場所)都提出要對消防值巡人員加強消防培訓和教育,提升消防值巡專業能力:(1)人員職業化。通過聘請具備消防職業資格的人員來承擔消防管理人、消防值巡等專業工作,保證工作效果。(2)加強培訓。對單位(場所)現有消防值巡人員,從帶班領導到具體巡查人員,分批到專業的消防培訓機構進行培訓,提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21%的單位(場所)提出通過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開展值巡工作,建議采用安防監控系統或對重點部位安裝音視頻監控,保證對單位(場所)實現無死角、全實時動態技術防控,彌補人力值巡的不足。
71%的單位(場所)提到要加強值巡情況的督查,督查分為單位(場所)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1)加強內部督查。要將消防值巡工作納入單位(場所)內部督查內容,對值班制度是否落實,消防帶班、值班及巡查記錄是否如實和規范記錄,對帶班領導、值巡人員在崗在位情況、開展工作情況進行經常性督查,尤其是將下班后、夜間、重大活動、節假日期間等作為督查的重點。(2)加強外部督查。一是公安消防機構應要求單位(場所)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并報當地公安消防機構備案。公安消防機構在消防檢查中,應將單位(場所)落實自行規定的每日消防帶班、值班及巡查排班情況作為檢查重點;二是消防機構及單位(場所)應利用音視頻監控系統,在起到技術值巡作用的同時,也對值巡人員的工作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及時改進工作和處置火災。
61%的單位(場所)提到需加強消防值巡工作經濟、休假等方面的保障。消防值巡工作作為能有效提升單位(場所)防火、滅火救援狀況的措施,單位(場所)要認識到做好這一制度人員和經費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相關消防器材裝備及人員補休、補助等方面進行制度保障。同時,公安消防機構可將其納入檢查內容,不落實消防值巡查人員及保障的,責令改正,不改正的作為不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16條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雖然僅有21%的單位提到對單位(場所)消防值巡情況進行考評,但從實際效果看,單位(場所)將消防值巡情況納入內部工作考評獎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通過考評獎懲可更好地增強單位(場所)消防值巡工作的效果。
[1]關于1至11月份火災及出警統計情況的通報[Z].2013.
[2]關于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一景酒店發生重大亡人火災的緊急通報[Z].2013.
[3]關于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一汽修店發生較大亡人火災的通報[Z].2013.
[4]關于堅決遏制重特大火災事故的緊急通知[Z].2014.
[5]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