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賢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一高級中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出現了種種創新型的授課模式,如杜郎口中學的“導學案”模式,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等等,都曾給我們帶來過革命性的變革,引領著生本課堂走向一個又一個高度。但筆者以為,無論是什么教學模式,只要是成功了的,就一定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是關注著學生本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本文中,筆者就如何激發高中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展開論述,希望我們能夠群策群力,給地理課堂插上一雙騰飛的翅膀,引導大家在課改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讓學生逐步由易到難地理解接受,才不會讓學生感到難度跨度大,同時也可以兼顧不同程度的學生,真正實現分層次教學。如在講述黃赤交角的變化時,針對學生的認知過程,我提出:當黃赤交角增大到24°時,五帶將會怎樣變化?全部學生很快做出正確的判斷。我又問:當黃赤交角增大到30°時,五帶又會怎樣變化?學生思考了一會兒,也都正確地做出判斷。我再問:當黃赤交角增大到45°時,五帶又會怎樣變化?學生思考了四五分鐘,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得到正確的結論,在我的提示和講解后,學生理解了。課后又讓學生思考:當黃赤交角增大到90°時,五帶又會怎樣變化?由此可見,備課有梯度、且梯度適當,不僅易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有易于老師突破難點。
也就是知識面要廣,最好能將學生感興趣、想了解和想知道的知識以及將國內外與地理有關的時事帶進課堂。如講海洋權益和國際海洋法公約時,引入中國南海現狀以及與東南亞各國的島嶼爭議、中國與日本有關釣魚島之爭以及日韓有關竹島(獨島)之爭,通過時事,讓學生既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及意義,又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
我們知道,課堂只是一塊敲門磚,要真正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既是優化課堂教學效率的需要,也是地理學習的課堂目標之所在。在這方面,筆者主張,我們應該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給學生創建更為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從心靈深處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與興趣,讓原本死氣沉沉的地理課堂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譬如,在講授關于巖石的內容時,僅憑教師的三寸不爛之舌,教材中死板的幾幅圖片,是很難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在課外,我們需要成立課外活動小組,帶領學生去野外爬山,實地考察,具體觀察巖石的形狀、硬度、紋理,并結合課本知識講授其分類情況。如此一來,學生肯定對于這部分知識有著深刻的印象,能夠大幅度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如果說山上的巖石不能及時為我們所用,那么,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走進博物館,在不同的種類的巖石面前,結合相關專題知識介紹,給學生講解具體知識,這樣,學生們更會生發研究巖石知識的巨大興趣,深入調研相關內容。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社會調查,采訪地理科研人員,等。這種種課外實踐活動的舉行,會真正地以生為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給學生的地理學習插上騰飛的翅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地理這樣的學科教學,更需要信息技術,多媒體電教設備的輔助。多媒體的合理運用,不但會創設一種聲光電多種感官相結合的課堂氛圍,更能夠大幅度地拓展課堂容量,順利地突破課堂教學重點與難點,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效果。譬如,在講授“自轉和公轉”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把地球自傳與公轉的具體情景通過動畫來展示出來,這樣學生就會一目了然地看到黃赤交角,從而順利解決課堂教學難點,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講授“洋流”的時候,我們借助多媒體在課堂上把海水大規模的周期性運動展示出來,形象表現了海水的流動方向與變化規律,學生們不僅深刻理解了教材內容,而且還對自然磅礴的生命力心生敬畏,達到了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雙重收獲。當然,多媒體畢竟只是地理教學活動的一個輔助工具,終不能替代教師教學活動本身。另外,我們也不能把所有的課堂知識都搬到多媒體中,要有選擇性地加以運用,以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方式,避免因多媒體生出“畫蛇添足”之嫌。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我們要用地理語言,教育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所以我們教師的語言藝術往往就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敗。對于高中生來說,面對著高考的巨大壓力,還是一天無休止地學習、自習,我們要提升他們的課堂學習興趣,就必須在語言的詼諧幽默、節奏感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首先,我們的課堂語言必須具備地理學科知識特色,科學嚴謹。如黃山景色四絕:奇山、怪石、云海、溫泉,這幾個詞語是斷斷一個字不能換掉的。另外,教師的語言還必須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韻味與效果。譬如,筆者在講授東亞季風的時候,就引用了上個世紀非常火的一首歌《黃土高坡》,在學生們還沉浸在杭天琪優美的歌聲當中時,我便適時地闡述了東亞季風的特點,還有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效率。同時,教師詼諧幽默的語言特點,對于優化師生間的關系,提升教師的個人形象魅力,體現地理教師淵博的學識,瀟灑的風采都有著重要作用,我們一定要給予重視,通過一切途徑加以提升。
總之,在具體的地理課堂教學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門永恒的藝術。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一名地理教師,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地理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斷創新課堂模式,改革教學策略,為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地理人才而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