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成文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第七中學)
據多年教學發現,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一個難題:學生數學成績兩級分化嚴重,并且隨著年級的提高呈上升趨勢,而教師既不能因后進生放慢教學進度、不顧中上等學生的發展,又不能違背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原則,忽視后進生。因此,轉化后進生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也將關系到從應試教育全面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成敗。
極少部分學生先天不足,邏輯思維能力底下,缺乏靈活性,觀察能力低,分析問題存在片面性和表面性考慮不周,常把現象當本質,只抓住幾個明顯的條件而忽視了隱含條件,從而導致錯誤。平時學習機械模仿,生搬硬套,知識“消化不良”。
科學研究和事實表明,絕大部分學生智力差別并不大,導致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較大,其中包括思想品質。優等生學習成績之所以好,是因為他們學習目標明確,學習興趣濃厚,有頑強的意志,堅強的信念和刻苦鉆研的精神。而中等生和后進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頑強意志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形不成正確的學習動機。
(1)不會閱讀數學課本
總以為閱讀課本就看結論,生搬硬套,不但沒有讀“懂”、讀“透”教材,而且理解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也較差,嚴重制約了自學能力的發展。
(2)不會聽課
聽課抓不住重點,注意力不集中,顧此失彼,效率較差。有些學生因基礎薄弱,往往聽得似懂非懂,上課走神,瞌睡打盹,有的干脆不聽,做小動作。
(3)一知半解,不懂裝懂
在學習過程中,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一知半解,對數學題的解法和思路似懂非懂,卻又不及時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結果日積月累,問題成堆,造成惡性循環。
(4)做作業“怕”“難”“煩”,一抄了事
做作業時遇到簡單題目,草草了事。遇到較復雜一點的題目,就“怕”“難”“煩”,抄別人的,應付了事,甚至干脆不做。對待錯題敷衍了事不查找愿因,更不及時加以糾正,即使老師講評分析,也不去搞清錯誤原因,一錯再錯。
(5)環境因素
在學校由于學生多,教師工作忙碌,中等生、后進生受老師和同學的冷落和歧視。在家中家長期望過高,使這些學生思想壓力大,而產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甚至厭學或棄學。
(1)講勵志的故事
給他們講一些數學史知識和數學家的故事,如《高斯童年的故事》《勾股定理》《房間的裝飾與幾何學》《陳景潤的故事》等,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刻苦鉆研、不怕吃苦的精神,提高對數學的認識。
(2)加強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教學
例如建房砌墻時,應使墻面滿足什么條件?(垂直于水平面),怎樣做就能垂直于水平面?為什么房屋梁要做成三角架?超市中商品打八折是什么意思?存錢利率怎樣計算?使他們享受學以致用的樂趣和數學的美,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形成要學好數學的強烈動機。
由于數學連貫性較強,建議教師進行分層次教學,把學生按成績從低到高分為A、B、C、D四組,對A組學生進行概念定義基礎知識講解,并同時進行基礎運算知識的缺漏彌補教學,只限制于課本題型。對B組學生放低起點,多設臺階。對C組學生適度變化,穩步推進。對D組學生注重綜合,發展能力。這樣使C、D組學生可以克服困難拾級而上,A、B組學生也能在老師指導和C、D組學生的引導和鼓勵下上臺階,并創造一些讓A、B組學生思考、應運和表現的機會。有進步就適當表揚鼓勵,從而使后進生驅散枯燥煩悶的心境,在愉悅的心境中學習,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然后教師采取鼓勵、監督、指導等一系列手段,幫助學生戰勝困難,使學生的毅力在實現“長遠目標”的過程中得到培養和鍛煉,形成堅強的意志和自覺學習的習慣。
(1)加強學生課前預習的指導
做到:一粗讀,即邊讀邊圈、點、勾、畫,大體弄懂內容,對有困難的地方做上記號;二精讀,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細學內容,把握重要的概念、公式、法則、思想及方法;三研讀,當每章節內容學完后,整理學過的知識,弄清體系,小結歸納重點,形成知識網絡。
(2)抓課堂教學中“聽”的指導
教師要重視知識形成階段的教學,充分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專心聽講。其次,指導學生聽課,注意聽教師開始所講的內容,注意知識的發生過程及重點;注意聽教師講解例題時對關鍵部分的分析與處理;注意聽教師對概念中關鍵詞的評析;注意聽教師每一節課的小結和對較難習題、例題的提示。
(3)嚴格學生糾錯的指導
對中等生、后進生的作業可降低要求,但對錯題的糾正要嚴格。防止抄襲作業現象,指導學生搞清錯誤的原因。
(4)優化環境,減小中下學生的心理壓力
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降低升學對中下學生的壓力。多和家長交流溝通,讓家長能正確理解和要求自己子女,給他們更多的尊重和鼓勵。
幾年來,我通過以上各項措施的落實,大部分學生都能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后進生轉化成績顯著,學生的數學成績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為他們后續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