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冰瑜
(長沙市信息技術學校)
新課程理念倡導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以學生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重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凡上過中職課的老師都知道,中職文化課中數學課是很難受學生歡迎的。因為中職學生大多是初中文化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特別是理科成績落后,其中數學對于他們說,更是“高處不勝寒”。那么,怎樣從學生出發,激發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這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探討的課題。
作為學科的數學有明顯的三個特征:即思維的抽象性、推理的嚴謹性、應用的廣泛性。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受到不同程度的輕視,數學課在夾縫中求生存。
1.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不足,教師對數學教學缺乏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空洞枯燥,學生不感興趣。
2.職業學校的數學教材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內容的選擇不夠切合學生實際需要,大部分職業學校在選擇教材時,沒有注意結合專業特點區分使用,降低教材的針對性。
3.職業學校,數學課改缺少明確統一的目標和強有力的指引。對教師的培訓不足,導致不少數學教師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式方法陳舊,教學模式僵化。少部分教師不注意了解學生情況,沒有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課堂教學缺少活力;更有個別教師對學生學習喪失信心,課堂教學敷衍了事。數學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在不斷下降,其教學的有效性是可想而知了。
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是學生通過一定時間的數學學習,數學能力得到了加強,數學素養得到提升,提高學習效率、取得學習結果、強化學習體驗。針對目前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具體情況,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數學有用——點燃興趣
從“數學是有用的”這個角度全方位地向同學們介紹數學的方方面面,從而激發數學興趣。
(1)介紹數學史、數學家軼事等,培養數學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向學生生動的講述一些數學史,使學生在陶醉于我們祖先的偉大成就而深感自豪的同時,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占有的向往。例如,介紹中國是最早使用負數的國家;古巴比倫人遺留下來的平方數表,等等。引起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2)介紹數學在社會發展及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興趣。
數學社會化,社會數學化的趨勢,使得“大眾數學”的口號幾乎席卷了整個世界。提出“大眾數學”的目的之一,是讓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也就是說,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緊密聯系其生活和社會實際,深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有助于解決現實問題。數學在現實世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明確提出“課堂不應脫離現實世界,數學教育必須強調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應用能力,注意面對和解決實際問題與日常生活問題。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引入進活動過程,以形成學生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習慣。讓學生親自動手尋找實際問題并構造數學模型進行解決。這樣在激發學生濃厚的數學興趣過程中,培養他們數學建模能力,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
2.數學美妙——激發動機
美是人類創造性實踐活動的產物,是人類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通常所說的美以自然美,社會美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藝術美,科學美的形態而存在。數學美是自然美的客觀反映,是科學美的核心。一些簡單的式子,我們可發現數學美。如12=3×4=3+4+5,56=7×8=5+6+7+8+9+10+11……這些都是數學等式的趣味美。普洛克拉斯早就斷言:“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從古希臘的時代起,對稱性就被認為是數學美的一個基本內容。畢達哥拉斯就曾說過:“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這正是基于這兩種形體在各方向上都是對稱的。幾何中具有對稱性的圖性很多,都能給人以一種舒適優美之感。楊輝三角的對稱美,黃金分割的“勻稱美”。然而數學的發展已經證明,黃金分割及其有關應用具有重要的數學意義,成為初等數學中對稱,和諧美的典型例子。簡單性也是數學美的一個基本內容。數學理論的迷人之處,就是在于能用最簡潔的方式揭示現實世界中的量及其關系的規律。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美在本質上終究是簡單性。”在介紹數學美時可以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讓同學在投影片上看到圖形的對稱美,還可以在電腦多媒體軟件上利用幾何畫板,讓同學們自己來制作課件,看到圖形的翻轉、放大縮小、重合,等等。從而欣賞數學的趣味美,對稱美,簡單美,和諧美,激發強烈的學習數學動機,而且可增長他們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
3.數學好學——掌握方法
(1)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做一定量的題目是必需的,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生活中相關的數學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數學解題規律,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維敏捷,進入最佳狀態。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平時解題時不能隨便、粗心、大意等,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2)細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數學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二是對數學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3)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
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題型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數學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地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
(4)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個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不要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地應付作業了事,而要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和錯誤。
總之,從數學有用點燃興趣,從數學美妙激發動機,從數學好學掌握方法,來構建中職數學的有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