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涵 田慶云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汪溝鎮中心小學)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學習中多給人以鼓勵總是能夠調動人的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工作或學習的展開。對于小學生而言,適當的鼓勵尤其重要。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激勵性教學評價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激勵性教學評價策略盡管已經受到學校、老師的重視,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也已經被廣泛應用,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這主要表現在,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頻繁地使用激勵手段,對學生失去了應有的激勵作用,例如很多老師在課堂上,無論學生問題回答的對錯、好壞,都一律說:“不錯,很好,值得表揚”等流于形式的話語,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意識到,老師的表揚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從而不再看重老師的表揚;其次,老師的激勵性話語缺乏必要的針對性,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作業的批改中,一些老師總是千篇一律地使用“優秀、良好、一般”或“甲、乙、丙”等簡單的評價詞語,學生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哪一方面比較突出,自己的缺點在哪里,長期下來,學生就對老師的評語“麻木不仁”了。
1.老師的激勵要適時、適當。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注意在恰當的時機給出恰當的鼓勵,真正進入到學生心坎里去,讓學生能夠切切實實體會到老師的鼓勵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一樣,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學生正在為某一個問題困惑時、正在絞盡腦汁地思考時,老師此時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他們,反而應該對他們的這種思考的積極性給予鼓勵,增強其克服困難的信心,鼓勵他們因難而上,同時提醒他們思考的線索,幫助其思考。
2.老師要重視作業批改中使用激勵性語言。學生的進步不僅僅表現在平時課堂上的回答,對于有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來說,他更愿意在作業上獲得老師的認可。如果說課堂上老師表揚的多是一些比較活躍的孩子的話,那么在作業批改的過程中就應該更重視性格偏于內向的孩子。例如,對于課堂上回答問題不積極、作業卻做得非常好而又比較有獨立見解的學生,老師可以在作業本上,寫下這樣的評語:“你的作業寫得真是不錯,看法也比較獨特,如果在課堂上也能把你的看法跟大家分享的話,相信大家都會對你刮目相看的。”對于課堂上比較調皮的孩子則可以這樣來評價:“真是字如其人啊,你的字也跟你一樣活潑,都跑出格子線了,如果你們都在講究一下規矩的話就更好了。”
3.老師要重視學生之間的互評。在學習過程中,小學生非常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因此老師可以利用孩子們的這一特點,促進孩子們的進步。老師的評價多多少少會帶有成人的眼光,而孩子們就不一樣了。他們都是同齡人,評價他人的同時也就是評價自己,而且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也不容易引起學生的抵制情緒,同時學生們也很想知道自己在同學眼中的樣子。因此,在課堂上,不要對學生的每一個回答,都立刻給予回應,可以讓他的同學給出評論,看看他們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總之,作為老師尤其是小學語文老師,面對著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不僅要教授給他們語文知識,還要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熱情,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多多使用激勵性策略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