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兵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沫河口鎮三鋪小學)
小學數學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最基礎的數學知識,形成最基本的數學概念,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隨著社會的發展,數學已成為現代人必須掌握的工具知識,小學數學教學的地位因此顯得越來越重要。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老教師,我時常在思考怎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得到高質高效率的發展,怎樣結合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及小學生年齡特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具有抽象性和嚴密性的數學概念。通過閱讀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相關書籍,筆者總結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在如下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掌握知識應該是多種感官協同活動,手腦并用,視覺、觸覺、嗅覺結合。要想讓小學生初步形成數學概念,只有直觀教學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比如,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他們身上還具有幼兒的某些心理特點,所以,我對低年級學生的教學特別注意他們手、腦、口并用。比如,在教學加法時,我會拿出粉筆、火柴棒、黑板擦這些實物,問同學們“一支粉筆放在盒子里了,如果我再放進去一支,大家一起看看盒子里有幾支粉筆呢?之前我們一個手指數一個數,那么現在該伸出幾個手指了呢?
小學數學注重的是數學基礎和實用性,多與實際問題相結合。鑒于這一點,我也會采用實際情景設定問題,如分給學生紙板,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剪裁三角形,讓學生們一起開動腦筋思考回答問題。這樣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了數學邏輯觀念,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我長期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為學生們以后的學習及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智力基礎,同學們不僅學習數學的能力提高了,還對其它學科的學習也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教學是師生雙向活動的過程。在教學中,學生不是局外人,而是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只有這樣他們的積極主動性才能調動出來,我一般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首先,對學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能激發學生潛能和學習的主動性。其次,創造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和作業。最后,展示成功,為學生營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小學生的特點是:有求知欲望,但學習不刻苦,聽課不能持久、愛動、精力不集中。為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師在講課時,要善于用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直觀的演示、形象的圖畫、啟發性的提問、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要使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學會學習,就必須在課堂上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目、腦、口利用起來。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他們獨立學、思、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學習,主動學習。
教師應從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從而樂于和教師交往,主動參與學習。教師還應在課外進行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同時也應注意尊重、理解、寬容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是過多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高質量的教學,離不開教師的高質量的引導。我認為,如果教師引導作用不能很好地發揮,學生就不能高效率地獲得知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調動不起來。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與人類的認識過程是有所區別的,人類的認識是直接曲折的過程,而學生的學習認識過程是以間接掌握知識為主。所以,小學生的向師性十分強,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寸步難行。為了讓學生少走彎路,教師必須努力鉆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內,高效率地掌握知識。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強課堂活力,引導學生參與數學。維持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營造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的無處不在,又讓他們對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通過動手操作,使數學知識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數學也不再那么空洞。
傳統單向的教學手段,限制了學生其他方面能力對學習的幫助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要注意教學手段的優化。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聲音、動畫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求知欲。
課下,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學生家長,所以家長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占有一定的影響。現在,我們與家長建立一定互聯網和移動通訊聯系,及時通知了教學進度,讓家長在生活中引領學生進行實質的數學練習也是很必須的。比如,一年級時,我會做到給家長聯系好我們認數到多少了,十以內的加減法可以在幫家人買東西的時候使用。再有,就是可以布置一些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的數學作業,如做三角形模型。這樣,家長也可以從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生進行一些教育。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誤區也及時反饋給我,這樣形成的雙向互動,對學生數學概念的培養,可以在生活和課堂上雙方面進行。
[1]張厚榮,信陽.淺談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1,(22):132.
[2]胡計帥.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J].中華少年,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