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遼寧省北票市寶國老鎮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拓展與積累
◆李 娜
(遼寧省北票市寶國老鎮中心小學)
課外閱讀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不僅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得以提高,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外閱讀這一階段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如何將小學語文的課外閱讀進行拓展和延伸,并使學生不斷積累閱讀素材,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任務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語文課堂教材反映了整個語文教學體系,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學依托。因此,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閱讀的延伸和拓展。首先是前置性的拓展閱讀,在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內涵,學生不僅要將注意力放在課文本身,還要注重其前置性的素材閱讀,可以由師生共同查找相關的背景資料。如在學習課文《秋天到》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從網絡上,查閱一些有關秋天的圖片及資料。在學習《草地夜行》時,在講課之前可以讓學生自主查找,關于紅軍長征的相關資料及圖片,讓學生開拓了課外閱讀視野。其次是關聯性閱讀,在學習某一作品時,讓學生了解一些相關的作品,如學習古詩詞《題西林壁》時,可以讓學生對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進行了解。
可以進行閱讀內容的遞進,針對小學生不同的年級段,去推薦不同層次和深度的文章,還可以按照學生閱讀能力的不同,來進行內容上的由淺到深逐級遞進。例如,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可以閱讀童話故事類的作品,二年級可以適當加入一些科普作品及古詩詞,三年級加入一些現當代文學作品,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進行一些經典名著的閱讀。此外,還可以進行閱讀方式的遞進,讓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選擇瀏覽性的閱讀方式及通覽性的閱讀方式。
首先可以開展活動式主題,校園內經常會開展一些主題活動,往往是與紀念日或者階段性發展目標相關等。例如在黨的十七大召開時,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閱讀《上下五千年》這類的書籍,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運用串聯式主題,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愛好進行充分了解,對于內容串聯主題,可以讓學生對相近的書目進行關聯閱讀,例如在涉及到中國古代的發明時,可以讓學生閱讀《蔡倫》《張衡》等書目。還可以進行延伸式主題閱讀,例如在閱讀完作品《昆蟲記》之后,教師可以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參照法布爾的觀察方式,對小動物進行觀察,這種方式不僅使學生的閱讀形式得到豐富,還加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葉圣陶曾將美讀定義為帶有感情色彩的朗讀,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朗讀的引導,讓學生在作品的朗讀中注入自己的情感,自然的進行語言知識積累。所以我們通常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到聲情并茂。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自己比較感興趣,或者相對有價值的知識內容,既有可能是作品中的文字段落,也有可能是自己對作品的心得體會,需要學生準備一個記錄本,對這些文字內容及時記錄下來,還可以對這些內容進行圈點批注。當學生養成記錄摘抄習慣時,就會每次遇到佳詞佳句都進行記錄,為語言知識奠定了基礎,當進行寫作任務時,也會顯得比較容易。
要想積累一定的語文素材,需要學生運用背誦這一學習方式。學生首先要做到多朗讀一些課外讀物,對于一些重點篇章要能夠熟讀,最終背誦下來。可以采用出聲閱讀的方式,有助于作品的理解和記憶。當學生背誦了許多精彩段落及句式時,就會使學生的語言積累更加豐富,并可以學以致用,在以后的寫作中適當將這些詞語融入進去。小學語文教師還應指導學生一些相關的牢記方法,防止學生對所背誦的知識快速遺忘,讓學生在背誦下來之后的時間里,經常對所背誦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復習。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將學生的語文學習,從課堂教學逐步延伸到了課外的自主學習,搭建了一座鏈接式的彩虹橋,提升了小學生的語文總體水平和素養,完成了語文教學的華麗轉身。因此對于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要走出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形成新型的閱讀體系,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完成質的飛躍。
[1]關向陽,王行武,關旺章.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誤區分析及科學指導策略探討[J].新課程,2012,(3).
[2]鐘婕.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淺析及對策[J].新作文,2009,(20).
[3]尤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外延伸[J].新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