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徐洋
汽車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行業,行業鏈長、關聯度高,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其快速發展自然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與發展。伴隨著我國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很多大型企業集團開始通過供應鏈融資等方式推動汽車的生產與銷售。
供應鏈融資[1]是指銀行通過審查整條供應鏈,基于對供應鏈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的信用實力的掌握程度,對其核心企業和業務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簡而言之,就是指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在整個供應鏈的某一企業節點上注入資金,從而激活整個鏈條,使其更有效地運轉。
供應鏈融資體系是一般有多個部分組成,商業銀行、供應鏈中實力雄厚的核心企業、擁有貸款需求需求的上游(或下游)中小企業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組成。供應鏈融資的本質是供應鏈核心企業把整個供應鏈企業整合起來組成一個風險和信譽的整體,直接向商業銀行貸款,同時核心企業對中小企業進行風險監控,從而達到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和減少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的雙重目標。
供應鏈融資最大的特點就是,該融資模式跳出了“銀行—單個企業”的傳統融資模式,視野擴展到了整個供應鏈,可以通過綜合授信,把供應鏈中的相關企業當做一個整體,在供應鏈中找出一個大型核心企業,以其為出發點,為整個供應鏈提供全面、靈活的金融產品及服務。
整個汽車供應鏈是以整車制造企業為核心,向上下游企業延伸。上游為零部件生產企業,下游為經銷商、終端用戶。汽車是規模經濟產業,產量越大,產品的邊際生產成本越低。伴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集團的規模也日趨增大,很多企業集團開始產生越來越大的融資需求,為了推進汽車的銷售,汽車行業與商業銀行的合作是一種必然。商業銀行作為汽車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對推動汽車產業的發展起到日益重大的作用。下面就汽車供應鏈中各個成員的情況進行一下簡要分析。
汽車制造商是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是供應鏈的發起人和主導者,是整條供應鏈中信息交換中心,一般顧客信息經銷售商傳達后,都是經整車制造企業處理分解反饋給上游和下游的企業。由于它擔當著管理者的重要角色,往往在整個供應鏈的運行過程中擁有豐富的資源,加之企業融資渠道廣泛,因此一般不存在太大的融資問題。
在汽車制造企業供應鏈大系統中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是構建上游供應鏈的重要集成對象,汽車上游零部件制造行業,從供應鏈的角度可以看做是一個包含一級、二級供應商和核心供應商的供應鏈體系,汽車零部件價值約占總價值鏈的70%,由此可見其對整個供應鏈運行的效率和效益起著關鍵的作用。但由于我國汽車供應鏈中整車商實行的是“多渠道供貨制度”,使得零部件供應商大多處于被動地位,本身利潤空間極窄,資金鏈運營緊張,所以有著迫切的融資需求。
我國汽車經銷商普遍存在著成立時間短、規模小、實力弱、可抵押資源相對匱乏以及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完全以現金方式向汽車制造商購車大大制約了其銷售能力。對于汽車行業這種拉動為主的供應鏈,銷售商銷售渠道的優劣、市場能力的高低等因素會影響到整體供應鏈的盈利能力。因此,經銷商運營的融資需求也是重中之重。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汽車在我國作為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已經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中了,我國的汽車產業才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市場潛力無限。但汽車畢竟價值昂貴,大多數消費者不可能一次性支付,這就產生了汽車消費貸款的融資需求。在國外比較常見的是分期付款的融資方式,這樣消費者就可以采取首付款后,其余價款分期付清的方式,提前使用汽車了。但我國由于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時間還不算太長,極度缺乏相關的行業法規和信譽體系,信用風險成為我國汽車銷售環節發展的一大阻礙。
商業銀行的業務特性決定了它是為整個汽車產業鏈提供全流程服務的金融機構。在1998年之前,其服務范圍僅僅局限于汽車產業鏈上的鏈屬企業,直到1998年9月,人民銀行發布《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汽車消費貸款才算在國內正式開始。目前,商業銀行仍是我國汽車產業的主要金融服務主體,其貸款大約占全部汽車行業貸款的95%[2],服務對象仍以汽車生產商、零部件制造商為主。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嘗試推廣汽車供應鏈融資,開始以整車企業為核心,逐步向上下游鏈屬企業拓展業務。
在上述整個汽車供應鏈不同階段的融資模式運營過程中,作為供應鏈融資的借貸主體,各個商業銀行都有一些共同的風險需要注意。
3.1.1 質押物的風險
在眾多風險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汽車合格證監管的風險[3]。銀行向經銷商貸款的同時要監管廠家提供的汽車合格證,以免經銷商賣了車后收到錢不還款。但由于消費者對汽車合格證缺乏足夠的重視,有些車商向買車人承諾幾天后給合格證,但事實上一旦車主付了全款,這個期限就會不斷延長。而對于消費者而言,沒有汽車合格證就不能給汽車上牌照。對沒有掛牌的新購汽車,在沒有任何保險的前提下,一旦出了事故,所有的責任都由消費者自己承擔。
3.1.2 第三方物流企業管理體制風險
隨著商業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日益成熟,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介入是大勢所趨,商業銀行需要專業的物流企業來代替自己監管質押物。但由于我國物流行業發展較晚,大多呈現小、弱、低的水平,組織結構松散,管理體制不健全,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管理層大多為私人老板,一旦發生決策失誤會給物流企業帶來巨大的管理風險。
3.1.3 信用環境約束風險
商業銀行金融活動的順利開展自然離不開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而我國既未及時構建全面合理的商業信用評級體系,又在供應鏈融資方面缺乏法律法規的保障,使得各個參與方在進行供應鏈融資活動中缺乏互信的基礎,這同時也只會加劇商業銀行“嫌貧愛富”的貸款傾向,不利于中小企業長期的發展與壯大。
3.2.1 加強對質押物的管理
銀行所質押的貨物應當在市場上價值穩定且較易變現,同時要求融資方和銀行應當定期盤點質押貨物,保證庫存的價值加上信用保證金后不能小于銀行提供給銷售商的信用額度。倉庫管理人員的工資、保險、租賃等費用由融資方負責支付。如出現融資方未能如期歸還銀行債務的情況,銀行有權向供貨方請求回購貨物或拍賣貨物,以歸還銀行的貸款或承兌票款以及其它損失。
3.2.2 商業銀行可以建立可靠完整的信息處理平臺
商業銀行可以篩選出較為有實力的物流企業重點培養,給予資金、技術的支持,針對供應鏈融資活動中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的原始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了解汽車行業各方的融資需求,改善信貸審核的風險程度,同時也可以很好地了解質押物的實施狀況,便于管理。
3.2.3 積極構建全國統一的客戶信用電子檔案
信用自古以來就是商業興旺發達的基礎,古代的徽商、晉商都是把對于客人的承諾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到了現代,商業信用依然是金融活動順利完成的根本保障。在供應鏈金融服務過程中,鑒于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太完善,商業銀行需要主動收集客戶資料、建立客戶資信檔案,進行客戶信用分級、合同和結算過程的信譽風險防范等,來對客戶進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
[1]湯曙光,任建標.銀行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信貸理論、模式與實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2]宋海燕,周巍,黃婭麗.我國汽車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研究——兼談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策略[J].金融創新,2011(12).
[3]那馭龍,姜子龍.物流金融中商業銀行的風險及防范[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