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 李鍵 唐健權 劉蘭凱
認證認可制度是一種以公正、科學的方法進行評價的制度,旨在正確引導公眾,保證公眾基本利益。因此,認證認可制度的基本精神旨歸或價值追求,便是全社會成員對認證認可的普遍認同和信任。如果認證認可不規范,導致誠信缺失,就無從談論認證認可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與貢獻。
近些年來,我國認證認可的不規范問題凸顯,主要表現在各類非法認證的泛濫。
2005年,全國牙防組(全稱為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是1988年經衛生部批準成立的牙病防治組織)的認證行為遭受質疑,公益訴訟律師李剛在北京起訴衛生部、樂天公司和物美賣場。起訴理由為,全國牙防組對樂天口香糖的認證有欺詐消費者之嫌。2006年初,因為李剛等律師的訴訟,牙防組對多種口腔保健品的違法認證行為被社會廣泛關注。2006年11月14日,國家認監委和衛生部共同叫停全國牙防組的認證活動。牙防組違規認證獲利218萬,2007年衛生部依法將其撤銷[1]。
除牙防組的認證外,我國類似于此的一系列權威認證都受到愈來愈多的質疑,如QS認證、3C認證、GMP認證、中華醫學會認證等等。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具有行政許可性質的“國藥準字”也曾備受質疑。在“齊二藥事件”中,齊齊哈爾第二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在臨床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導致腎功能衰竭),生產環節存在明顯漏洞。雖然新聞報道都將“亮菌甲素注射液”稱為“假藥”,但嚴格來說“亮菌甲素注射液”并不是假藥,而只是“劣藥”。因為齊二藥旗下的120多種注射液都已經通過了國家檢驗,都赫然標著“國藥準字”的大印。所謂“國藥準字”,按照字面理解,也就是國家藥監部門為證明該藥品“合法性”而頒布的準許字號,它必然是符合國家藥品注冊條件,并且是已經通過了規定注冊程序的[2]。
上述質疑在輿論上撼動了認證認可制度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導致認證認可的規范性缺失。
我國于1978年9月加入世界標準化組織(ISO),開始了解到產品認證的重要價值。1981年加入國際電子元器件認證組織,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產品認證機構——中國電子元器件認證委員會,開始認證試點工作,這標志著我國開始借鑒西方實施認證制度。1992年,原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聯合國務院機電產品出口辦公室等九個部門成立了“出口商品生產企業(ISO 9000)工作委員會”,負責質量體系認證機構的認可工作,標志著我國認可制度開始逐步建立[3]。
通過上述簡單的歷史回顧,不難發現兩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一是1978年,那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二是1992年,那年10月,黨的十四大報告首提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認證認可制度正是在不斷對外開放,與國際接軌,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的經濟條件下一步步完善的。時至今日,認證認可體系已與標準化體系、計量體系、檢驗檢測體系等共同構成了我國重要的“質量基礎”。
自英國標準化協會于1903年推出風箏標志以來,世界認證認可發展已有110年的歷史。資本主義條件下成熟的市場經濟成為了認證認可發展的重要土壤。與此相比,我國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僅僅30余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尚不成熟,這約束了我國認證認可制度的健康發展,也是導致我國目前認證認可制度發展不規范的國內經濟因素。
受前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影響,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對產品質量的評定借鑒前蘇聯的制度,實行嚴格的合格證制度和抽查制度。可以說,當時我國政府確實存在對市場行為干預過度的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不斷深入,我國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步伐。在產品質量監管方面,從高度集中且嚴格的合格證制度和抽查制度,到市場調節下的認證認可制度,充分體現了政府全面正確履行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管理的正確方向。
但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在任何時候,市場機制都存在著盲目性、自發性、滯后性等固有缺陷。認證認可制度作為一種制度建設,僅靠市場秩序本身的自我糾錯和市場主體的自我約束是不夠的。認證認可制度對中國而言是一項“舶來品”,在該項制度導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必然存在著“水土不服”。因此,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市場經濟的建立并不意味著市場規則的自然產生,市場秩序的確立也不能完全期望“看不見的手”的自發作用。尤其在我國目前體制轉軌、經濟結構轉換的特殊時期,構筑健康的認證認可市場秩序更離不開政府的推動。
而迫于“入世”的壓力,特別是“入世”之后為履行相關承諾,我國在形式上不斷完善認證認可制度,并在2003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其中的積極意義在所不論,但迫于國際壓力下的一系列倉促舉動,只是為了向世界宣布我國認證認可市場化、國際化,這對于尚未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熟時期的中國而言,恰恰是造成目前我國認證認可規范性缺失的國際經濟因素。
各種不規范現象導致我國認證認可的公信力缺失,如何確保我國認證認可的規范化發展?結合前述內容,本文提出以下兩點思路:
一是完善現代市場體系。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成熟至今,歷經幾百年的時間,這一歷史事實不容忽視。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急功近利,要堅持改革開放,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結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二是創新政府治理模式。當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決定了政府適度干預的必要性,具體到認證認可領域,單純的市場調節至少在目前還缺乏必要的經濟基礎。認證認可要與國際接軌是經濟全球化大勢所趨,但政府被迫的、偏離國情的治理模式將有可能付出沉痛代價,認證認可的不規范發展最終還是會影響中國政府的國際形象。因此,結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政府要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和有效的治理,這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責任型政府、透明度高的政府。
[1]王淑軍.衛生部稱將依法嚴肅處理牙防組存在問題[N].人民日報,2007-5-23.
[2]周宜開.提高我國權威認證公信力 制定認證認可法勢在必行[J].前進論壇,2006(9).
[3]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認證認可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研究[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4]王新平,等.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及其認證的有效性研究綜述[J].管理評論,2008(10).
[5]王曉冬,等.借力認證認可 促進職能轉變[J].中國認證認可,2014(3).
[6]高月霞,等.開展質量認證 實施名牌戰略[J].中國商貿,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