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委黨校 孫春梅
內蒙古自治區王君書記在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今后要著力壯大縣域經濟。”縣域經濟既是國家經濟的重要基礎,又是國家保持長期穩定的基石。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是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途徑。
縣域經濟是指在縣域范圍內,以縣域和鄉鎮為依托,以縣為單位進行資源配置,包含多種經濟成分的一種區域性經濟。 它是構成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烏蘭察布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晉冀蒙三省區交匯處,是呼包銀榆經濟區聯接京津冀地區的重要節點。全市轄11個旗縣市區,總面積5.4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7萬,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人口居多數的少數民族地區。
2012年,全市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81億元,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6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8609元和5853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1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4:54:3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17.7億元。全市13個工業園區累積完成營業收入633.3億元。
2013年一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7.91億元,同比增長10.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2.8億元,增長17.1%;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16.24億元,增長2.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54億元,增長16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4.24億元,增長9.7%。
烏蘭察布市具有資源、交通、區位、產業、文化等綜合性多方面的發展優勢。
烏蘭察布市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內蒙古沿黃沿線經濟帶和呼包鄂經濟圈的結合部,境內路網密度居內蒙古各盟市首位。另外,烏蘭察布支線機場即將開工建設,集寧海關和口岸恢復設立,交通和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彰顯。境內有9個重要的成礦帶,已發現的礦種有80多種,潛在經濟價值約4500億元。已建成電力裝機容量近1000萬千瓦,是內蒙古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風能資源豐富而穩定,太陽能資源是全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烏蘭察布是全國重要的馬鈴薯生產基地和奶業基地,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馬鈴薯之都”稱號,馬鈴薯產量穩定在80億斤。此外,有能源產業、有色金屬產業、非金屬產業化工、農畜產品加工業、裝備制造業、物流產業等較為齊備的工業門類。烏蘭察布還是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城市之一,擁有集草原風情、森林生態、地質地貌、火山湖泊、人文景觀及歷史遺跡為一體的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烏蘭察布人力資源充沛,土地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廉,基礎建設扎實推進,招商引資政策優惠,縣域經濟環境良好。
一是產業支撐能力不強。工業經濟在GOP中的占比仍然不高,大多數旗縣市缺乏足以支撐和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
二是投入嚴重不足。縣級財政除必要的保運轉、保工資和必要的民生配套外,無力支持城鎮建設和產業發展。
三是資金投放不平衡。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資金集中投放在農業領域,對其它領域特別是小城鎮建設和二、三產業的投入相對偏少,盡管推動了“三農”的穩步發展,但工業、服務業和小城鎮建設資金的不足,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滯后的重要因素。
烏蘭察布市立足自己的資源、區位等優勢,針對自己的發展不足,從縣域地區的具體情況出發,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縣域經濟發展路子。
科學發展觀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重大戰略方針。烏蘭察布發展縣域經濟也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縣域經濟的發展。既要加快發展,又要綠色環保,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循環經濟的路子”。這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生態文明的重要體現。其主要措施有:(1)大力發展循環農業;(2)大力發展循環工業;(3)建立縣域經濟的生態補償機制。
俗話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工業是現代化經濟的主體,是最具拉動力的產業。以發展工業經濟為定位,大力推動集群產業。以培育主導產業為龍頭,拉長做大產業鏈。在主導產業拉動下,大力引進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帶動作用強的附屬產業。拉長產業鏈,提高產業集群度。以推進招商引資為重點,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始終保持在周邊地區的政策“洼地”和服務“高地”,先后出臺等一系列招商服務政策,打造節能環保低碳型的重化工產集群,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
縣域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民營經濟的發展。因此,發展民營經濟是烏蘭察布市縣域經濟發展的良好突破口,要強化民營企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體地位。在市場準入、資金扶持、政策支持等方面一定要給民營企業平等的待遇,再不能讓民營企業遭遇“玻璃門”、“彈簧門”現象。讓民營企業坐正席、唱主角,把民營經濟培育成為縣域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
縣域城鎮和農村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實現城鄉一體化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引進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注重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拉伸農業產業鏈條。加快建設新型農村,推進城鎮化進程。按照“做大縣城鎮、做強中心鎮、做美中心村”的思路,先后實施了村莊規劃建設、環境綜合整治等工程,全面抓好小城鎮建設,推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農村道路、農村改水等農村實事工程,農村自來水、有線電視、電話入戶率、村村之間道路硬化率100%。努力拓展勞務輸出,全面促進農民增收。實行“政府買單、免費培訓”鼓勵企業家、能人大戶、農民經紀人、返鄉創業能人,投資農業產業化項目,帶領群眾創收致富、增收脫貧。
縣域間經濟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最核心的要素。烏蘭察布之所以落后,正是由于人才和知識的匱乏。因此,要把科技和教育放在優先重要的位置,要逐步提高教育和科技支出占GDP的比重。加大對人力資源投入,加快培養和吸引大批人才,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在發展縣域經濟中的作用。要進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環境與政策優勢。
由于烏蘭察布市地處內陸,相對于東部來說還比較封閉。烏蘭察布市發展縣域經濟主要是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單純依靠縣域地區自身積累去發展,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此,要擴大對外開放,在吸收沿海先進縣市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招商引資,加快縣域經濟的對外開放度。要不斷拓寬招商引資思路、創新方式,站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更加注重招商引資的質量和規模。優化經濟環境,不斷提高烏蘭察布市的吸引力。
[1] 高毅.縣域經濟的內涵、作用及特征[J].新觀察,2010(5).
[2] 王君.在自治區黨委九屆五次全委會議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內蒙古新聞網,2012-12-31.
[3] 高潤喜.內蒙古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探析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