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
(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
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依然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學生被動地學習語言知識,缺乏喜好性選擇。課堂上,教師是主體而不是主導,一言堂,滿堂灌;學生成為客體,旁觀者,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實際生活環境中進行溝通、交流,使之成為交際工具,因此,我們應緊跟時代步伐,推陳出新,探索出一種能通過課堂學習來提高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新模式。要轉變思想觀念,沖破舊框架,大膽推進課堂實景進行訓練。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模式,積極引導學生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本文將探討組織教學的優先模式,多角度、全方位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課堂教學從某種程度上講,會極大影響學生情續、思維敏捷度及理解效果。如果教師對學生持有積極、友好態度或與學生溝通交流時能保持和諧、融洽關系,教學過程相對會非常順暢。如果教師充分相信學生能力,交流中能給予學生的是更多肯定和鼓勵的話語,那么學生會被激發起學習興趣,主動求知,探求新知,積極表現自我,重新樹立起自信心,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需要用真情去感動學生,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與他們能真正融合在一個教學環境中,使教師的教學理念真真切切被學生接受。一位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保持一顆友善而真誠的心去對待自己的學生,無論他們身處何等水平狀況。尤其在與水平稍差學生相處時,更應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進程,所提問題及心理困擾。無論學生成績好壞,表揚和肯定應放在第一位。教師應主動了解學生,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閃光點加以大力表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從始至終都充滿優勢,從他們內心深處愛學習,這就達到了目的。教師一定要使學生體會到上英語課有成就感,讓他們自己管理課堂,組織課堂,最終他們收獲的是學習知識的快樂。因此,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和諧課堂氛圍,既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深入展開,又為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主體打開了寬廣的空間。
語言教學不同于其它學科的教學,教師講解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學生當成記憶存儲器,教他們生背硬記,缺乏方法和技巧訓練,這不但與學習語言的目的背道而馳而且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語言的興趣,有可能在大腦里形成錯誤思維意識,心理上形成無形的抵觸,這會令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語言教學一定要注意課堂教學科學化,既要講求語言練習精準,又要同時兼顧精講多練,讓學生擁有更多自我表現和發揮的機會,使學生最終能把所學理論知識轉化成實際應用能力。
就是指導學生課前課后及課堂內的自覺主動地學習。教師需指明學生自學時要完成的任務、達到的要求及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這四種能力時,指導應從第一次上課開始。“聽”的訓練是基礎,要在放聽力訓練材料前,幫助學生解決詞匯,習語及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第一步要讓學生真正聽懂,再教會他們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環境交際中,進而可以進入熟練自如表達環節。這就要求教師須有重點的布置訓練材料,突出實用性。“讀”,先讓學生弄清材料的主題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況出大意。在學生已理解的基礎上指導閱讀和朗讀,效果會超乎尋常。學生因為理解了文章,他們在表述句子和情景時是帶有真情實感的,其誦讀時會打動人心,而非照本宣科。“寫”,先是從最簡單的仿寫入手,介紹自己、母校、家庭等極其簡單的內容,進而讓學生練習英文書信、電函、備忘錄等應用文體。所有這些自學內容都是由老師指導并予以更正,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正是教學的目的所在,教是為了不教,最終是為了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
講解是在指導自學基礎上進行,主要圍繞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所遇到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的講解。課堂練習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知識內容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在重點講授語法知識時,可先以典型試題分析,再舉一反三練習,學生可參與到第二部的練習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集中于課堂,積極思考、分析。這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應用能力。在教授難點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心理困擾,學生自感要跨越很大的障礙,自然產生畏懼情緒。教師應正確引導,采用切合實際的方法,多角度突破,理論實際相結合,最終達到理想效果。
衡量一堂課的標準,不僅要看教師講課水平,更主要是看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看學習方法是否真正掌握,最好的檢驗辦法就是看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真實交際環境中的語言表達能力。教材每單元后都配有課文的理解、詞匯解釋及實例、用法、語法結構及翻譯練習等。每一項練習都是檢測掌握知識熟練程度的最好方法。做練習有助于課文詞匯和語句的深入理解及實際應用,達到加深鞏固的目的。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把練習鞏固環節當成提高水平的必經之路,使他們從思想意識里根除做習題就是單純做練習,對答案,給成績的過程,教師應指導他們學會把文章內容與課后習題融為一體,根據不同情景,選取不同答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教會學生能獨立完成習題后,再做進一步分類、歸納,基本做到本單元內容在本單元消化。良好的方法做前提保障,學生完全可以在自學、重點及難點講解后獨立完成練習環節,進而步入實際交際環節。由于這一教法始終將學生的學、用放在首位,自然也就能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我們已進入到以知識和信息為特征的現代社會,社會的飛速發展對人的主動進取精神和創造精神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質量的人才首先要具有能夠發揮自己知識和能力的良好素質,而加強素質教育也正是新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的體現。我們的教學活動必然會對學生身心各方面都產生影響,因此課堂上的教學實踐是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主戰場,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對于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正確認識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合理分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突出學生主體,時時處處想到學生,發揮其潛能,表揚優點,弱化缺點,學生不斷感受到取得了成績,思想上有進取向上的意識,這就是成功的標志。相反,如果學生的成績就是提不高,原因何在呢?最基本的原因就在于把學生當成被動的角色對待,沒有把他們當成有著積極性、主動性的學習主體。素質教育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教師要在充分研究學生、分析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師自身特點等因素的基礎上,善于選擇學生課內能完成的重要任務。可根據學生愛好及長處,安排教學內容,重點突出實際訓練環節,可以采取課下自學等方式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技能。
在保證全體學生學懂學會課堂知識的前提下,讓學生有機會接觸了解乃至鉆研自己所感興趣的東西,如從網上選擇一些適合學生專業的最新信息及一些趣味性強的資料,采用提問、小組討論、研究觀察、鼓勵強化等創造性教學技巧來適應現代教育需求。
從某種意義上講,英語教學已超出了一般的教學問題。轉變教學理念,營造和諧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獨立見解,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是英語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1]童路明.論如何發揮學生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主體作用[J].渤海大學學報,2007,(10).
[2]朱曉宏.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鄭州牧業工程高專學校學報,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