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平
(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
在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中,工學結合已成為加強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模式。過去幾年中,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應用電子專業試點在第一學期學習部分職業崗位能力課程,從第二學期開始參與到企業的生產性實習中。從實踐結果看,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與此同時,實習中很多教學管理問題也凸顯出來。
以應用電子專業為例,用工高峰為春節后,企業希望利用春節前的一段時間,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崗位培訓,但此時正值期末考試階段,這就造成企業有需求的時候,與學生在學校有教學任務之間的矛盾。另外,有些企業用工比較急,在學期中間向學校提出短期用工需求,使企業用工時間與教學計劃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
企業生產注重現場管理與工藝流程,而學校教學更偏重于理論知識。現場管理與工藝流程對在校的學生來說,是一個短板,學生進入實習崗位后不懂得、不熟悉現場管理與工藝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品質量,尤其在實習初期所生產的產品返修率較高,這也是令用工企業比較頭疼的一個重要因素。
企業有用工的積極性,但沒有培訓學生的積極性。而從問卷調查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沒有把賺錢作為實習階段的首要目標,而通過實習學到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是其首要的選擇,這也是學校安排學生實習的初衷。由于學校、學生與企業的各自利益訴求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校企合作溝通聯系不緊密,不能十分準確地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動手實踐能力,制定合理的實習培訓計劃和崗位輪換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實習效果和用工效果。
針對工學結合中出現的上述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往剛性的教學管理制度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形勢的發展,迫切需要柔性化教學管理制度更好地發揮作用。柔性管理最大的優越性在于尊重個性發展,從個人興趣特點來激發其內在潛力和主動性。
教學計劃、教學進程是學校教學正常運行的基本保證,如果教學計劃、教學進程安排不合理,會出現以下問題:要么無法滿足企業用工、學生實習的需求,要么因為去企業實習無法完成正常的教學。為更好地適應工學結合的實習實訓模式,以應用電子專業為例,建立實習企業資源庫,在每一學期制定教學計劃、教學進程時,首先聯系資源庫中的相關企業,詢問其半年內甚至一年內有無用工計劃,需要學生的數量大體為多少,然后根據企業的用工需求及用工時間制定較為詳細的教學計劃、教學進程,保證正常的教學和常規的實習安排。為應對企業比較緊急的臨時用工需求,將教學進程安排靈活化,每學期在排課時留出一定的機動教學周,用作安排臨時性實習。
通過教學計劃、教學進程的柔性化管理,既保證了正常的教學,又為學生順利進入企業實習提供了時間上的保證。
針對學生在校學習偏重理論知識,不懂得現場管理與工藝流程而造成產品返修率較高的問題,經過與企業協商,將貼近于生產實際的現場管理、工藝流程等課程,直接搬進工廠,制定培訓計劃,由工程師通過講座、現場講解、學生輪崗實習等形式,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現場管理、工藝流程對個人職業優良素質的養成、職業生涯發展及企業生產的重要性。以應用電子專業為例,將SMT貼片工藝、波峰焊等工藝性較強的課程直接在實習企業講解,并將ISO9001質量標準由專業的工程師對學生進行培訓,使學生了解ISO9001質量標準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及對員工職業素質的要求。
鼓勵學生轉變實習觀念,從專一的“職業儲備型”實習轉向“人生體驗型”實踐,讓學生懂得,實習實訓是他們人生經歷中很重要的一步,好的實習經歷將對他們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有益。實習之前,在學校由老師講解基本的職業道德和基本的就業觀念,在企業實習的間隙,組織學生通過講座、自由討論、辯論等形式,由實習指導老師與企業的技術人員共同加以指導,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
因學生在某一特定企業實習,可根據實習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及時召開校企溝通協調專題會議,改變過去校企溝通協調會半年或一年舉行一次的剛性管理。就學生關心的實習期間的保險問題,學校關心的學生實習質量保證問題,企業關心的長期合作問題,實習關系的建立與解除以及糾紛處理等問題,及時召開專題會議。
結合實習的特點,加強實習的過程管理。由于學生工作時間的活動由企業負責,下班時間的活動由帶隊老師負責,因此在考核內容上,實行實習紀律考核與技術應用能力考核并重,學校考核與企業評價并重,實習紀律考核以學校考核為主,企業評價為輔。技術應用能力以企業評價為主,學校考核為輔,并特別注重學生職業能力考核。
根據學生崗位的職業特點,將與學生崗位密切相關的部分專業課程采取企業進行替代考核的形式,給予一定的成績;在課程考核的方式上,采用“開卷+閉卷”“實際操作+現場問答”、崗位調研報告等形式進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工學結合”的實習實訓模式中,將剛性教學管理制度與柔性教學管理制度相結合,通過合理安排教學計劃與教學進程,保證學生有較為充分的企業實習經歷,并通過與企業的溝通協調,將現場管理、工藝流程、職業道德、就業指導等與生產及就業密切相關的內容,作為企業的培訓課程,既保證了企業的產品質量,降低了產品的返修率,極大提高了企業用工的積極性,又促進了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同時注重實習的過程考核,保證了實習的全過程管理。只有不斷探索、創新,建立高效的教學體制及實踐環節,才能使高職教育真正成為為企業輸送高水平、高能力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中堅力量。
[1]羅燕,王瓏.工學交替培養模式下學生實習實訓管理分析[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8,(4).
[2]馮素杰,巴妍.高職服裝院校“工學結合”實習實訓模式中的柔性化管理[J].藝術教育,2010,(11).
[3]李超,朱路甲.淺議柔性管理在普通高校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