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海
欒川縣自古有“四河三山兩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總面積2477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僅有27.9 萬畝。在該縣土地面積相對匱乏和社會各項建設事業迅猛發展的情況下,該縣國土資源局一方面節約集約用地,做好各項重點工程建設用地保障工作,一方面又盡職盡責做好耕地保護工作,使各項建設事業不滯后,耕地保有量占補平衡,為全縣的各項事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提起此事,熟悉情況的人都說:“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王少杰功不可沒!”
王少杰,1986年11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1997年任地政地籍科科長,2005年任國家建設用地科科長,2010年元月任欒川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20 多年的工作實踐使他深深懂得,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政策性強、法律性強、技術性強。為了提高個人的政治業務素質,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能夠開創性地開展工作,他始終堅持政治理論、法律法規、業務知識的學習,給自己充電、加油。
1997年,王少杰任國土資源局地政地籍科科長時,正值我國第一次土地調查收尾的關鍵時刻。為了盡快地熟悉各項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他白天與工作人員一道搞好外業內業工作,晚上回到家里,還要堅持學習2 個小時。一次,為了弄清楚地調方面一套應用數據的運算方法,他與也在國土資源局工作的妻子劉淑青,整整在一塊兒研究討論了一個半小時,晚飯都沒有顧上做,弄明白后,才高高興興地到街上簡單吃了一點東西。
為了強化自己的學習,王少杰始終堅持剪輯報紙和記筆記,從1986年至2013年27年時間里,他剪輯報紙38 冊,記學習筆記51 萬余字。通過這樣的學習,他完全成了國土資源管理的行家里手。
王少杰在任縣國土資源局國家建設用地科科長期間,為了搞好欒川縣的重點工程建設用地保障工作,早日實現建設項目落地,不論節假日,也不管嚴寒酷暑,他都在為工作奔波、忙碌。正是因為他勤勉真誠的工作態度、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忘我無私的工作精神,在他任國家建設用地科科長的4年里,為欒川縣爭取到建設用地11 批次,面積2237.7 畝;供地20 宗,面積1473.27 畝;實現招拍掛出讓金14020.61 萬元。
2012年7月,由縣紀檢委牽頭,財政、規劃、發展改革、建設等委局參與,國土資源局具體組織實施,全面清理2006~2010年欒川縣囤地圈地違規用地土地閑置浪費問題。王少杰具體負責此項工作,采取建設用地逐批、逐宗、逐個項目進行自查復核,并針對已清查出的問題進行匯總,積極整改,狠抓落實。到2012年10月底,整改活動處置宗地135 宗,面積2894.69 畝,收繳各項費用3.005 億元。
2013年,他分管建設用地報批和土地執法等工作。他一方面組織土地執法監察大隊嚴格執法,聯合有關部門組織拆除8 次,拆除違法建筑30 處,面積1210 余平方米,恢復土地面積4260 余平方米。另一方面他組織國家建設用地科做好用地報批工作,全年實現用地報批5340 畝,創欒川縣歷史最高。王少杰的積極作為使欒川土地管理工作邁上了依法依規規范化管理軌道,為保障發展和保護耕地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010年7月24日,欒川縣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災害,全縣受災213 個村1953 個村(居)民組,受災3.8 萬戶15.7 萬人。全縣因災倒塌房屋5240 間,形成危房19917 間;農作物受災50586 畝,成災27834 畝,絕收17987 畝,減收糧食12588 噸;災毀耕地11342 畝。
災情如此嚴重,王少杰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災后重建成了欒川縣各個部門刻不容緩的重點工作。他和縣國土資源局班子成員一起,下洛陽,跑鄭州,進北京,爭取上級的支持。經過努力,爭取國家專項恢復災毀耕地資金2700多萬元。到2012年11月,經過28個月的上下團結拼搏,實干巧干,欒川縣80%以上的災毀耕地得到了恢復,為百姓生產生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012年,王少杰分管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為了使全縣中低層收入群體的住房得到保障,他與局住建辦人員經常深入惠民工程建設一線,調查存在的問題,解決工程實施中遇到的困難,督促工程進度,當年完成伊源利民小區廉租房住房實物配租工作,526 戶住房困難家庭全部入住伊源利民小區廉租房。同時,給486 戶發放租賃補貼90 余萬元。
斗轉星移,27年過去了,王少杰把自己最美麗的青春無怨無悔地獻給了他熱愛的國土事業。有付出就有回報,這27年里,他曾獲得“十佳百星人物”、“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省、市、縣榮譽稱號32 項,成了欒川縣國土資源系統人人敬仰、個個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