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明
現年60 歲的喬振祿,是修武縣郇封鎮萬箱鋪村黨支部副書記,兼任村國土資源協管員。他,中等個兒,身材微胖,臉上總是掛著樸實的笑容,為人和藹可親,在村里人緣不錯,村里的群眾都喜歡稱呼他為“老喬”。老喬擔任國土資源協管員的5年來,以高度的責任心、出色的工作成績,年年被評為優秀國土資源協管員。
萬箱鋪村的群眾都知道老喬有一句口頭禪:“基本農田是紅線,千千萬萬撞不得!”
2007年春天,郇封鎮政府為盡快在全鎮形成以駐扎在該鎮的焦作大用實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肉雞產業化的經營格局,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鼓勵全鎮各村發動肉雞養殖,增加農民收入。于是,萬箱鋪村有許多群眾產生在自家耕地里建養殖小區的想法。
為引導群眾正確用地,老喬在全村開展了用地知識宣傳,大力宣傳基本農田保護知識和意義,讓大家明白基本農田是一條紅線,誰都不許碰。同時,根據村里的土地實際情況,積極協調,把村里過去的一個舊廠區作為養殖小區用地。后來,村民喬明旺高興地說:“當初建養殖大棚時,俺想圖個省錢又省事,把它建在自家的地里,要不是老喬及時提醒,俺可就‘賠了夫人又折兵’??!如今在廢棄地上建養殖大棚,既不占耕地,又讓俺家搞起了養殖業,真是一舉兩得呀!”
2011年盛夏的一天,老喬騎著自行車,頂著烈日來到了國土資源所。所里的同志邊招呼老喬坐下休息,邊詫異地問他:有啥重要事這么急?
老喬顧不上喝一口所里同志遞上的水,擦了一把頭上的汗回答道:“俺今天來主要是想看看咱的基本農田保護圖,查一下俺村一塊地是啥地?!?/p>
所里的同志急忙拿出了圖紙,幫老喬一起查看他想查閱的地塊。經過認真確認查看的那塊地是一般耕地后,老喬這才如釋重負地坐了下來,端起水來一飲而盡。
大家問老喬今天來看這塊地干啥。老喬說,今天上午,村里有個村民找到他,說想在自家耕地里建一座一畝多的菌種種植大棚,問問老喬看中不中。老喬知道他家的那塊地位置,可不確定是基本農田還是一般耕地,于是他告訴那位村民等他到郇封國土資源所查看一下那塊地的地類再說。
弄清了事情原委后,所里的同志嗔怪他:這么熱的天,這么遠的路,打個電話讓所里的同志下鄉時把圖紙拿到村里看看不就行了嗎?
“那怎么好意思麻煩你們呢?”老喬回答道,“現在村民們都想發家致富,我得及早給人家答復。群眾的事情拖不得!”
“群眾的事情拖不得!”老喬既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村里的群眾只要有事找老喬,他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給群眾答復和解決;村里如果發生宅基地糾紛,老喬都會及時趕到現場,解開雙方的疙瘩。自從老喬擔任村國土資源協管員后,該村沒有發生一起違法占地行為,沒有一起宅基地糾紛出村,因為都在村里及時得到調解解決。
老喬對群眾的這顆熱心,不僅贏得了大家的尊重,更換來了村民們對他工作的支持。
問到老喬這幾年村里是如何保持違法占地行為零發生時,老喬很是謙虛:“其實也沒啥,就是做到‘防’字當頭,一個是做好普法宣傳,讓村民們知道啥能干,啥不能干;另一個就是疏導,就像澆地,水太多了,就要及時打開地壟疏導,防止水澇。”
2008年剛過春節,老喬突然發現村北頭一塊地邊新堆放了一些磚頭,一個疑問立即閃現了出來:“難道是有人打算在這里建房?”老喬隨即打聽到,是村民楊某想在自家的菜地里建飼料加工門市部。于是,老喬趕緊找到楊某。得知老喬的來意,楊某滿不在乎:“老喬叔,俺占用的是自家的菜地,又不是別人的,再說也就是一塊巴掌大的地方,又不是十畝、八畝的,咱村這么多的地,也不差俺占用的這一點兒,您小題大做了吧?”
“你說的不對!”老喬駁斥道,“耕地都是咱村集體的,咱個人只有使用權。法律規定,不經批準,誰都不能改變土地用途,沒有經過批準,不管你占用土地面積有多少,都是違法行為。聽叔一句話,咱可不能干違法的事呀!要不然到時你建的房屋不僅要被國土部門限期拆除,還得罰款,你說值不值?”
“那俺已經訂過飼料生產設備了,到時沒有地方可該咋弄?”聽了老喬一番話,楊某傻了眼。
看到楊某發愁的樣子,老喬沉思了一會兒對楊某說:“甭急,我幫你想想辦法。”后來,經過老喬牽線搭橋,楊某在村里租用了一個合適的門面房,飼料加工門市部如期開業了。
幾年來,正是在老喬的熱心幫助下,萬箱鋪村不管是新開的幼兒園,還是新建的養殖大棚,都一一找到了合適的地方,沒有發生一起違法占地行為。
有人問老喬,當一名國土資源協管員既沒利又沒名,你圖個啥?老喬總是笑著回答:“俺不圖名不圖利,就圖咱地里的莊稼長得好,只要看到地里綠油油的莊稼,俺心里就是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