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偉 袁艷梅 溫曉梅
(山東省昌邑市新村中學)
與其它學科相比,思想政治課概念、觀點較為抽象,與學生的年齡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學生難以理解而厭學現象較多。為改變這一現象,我大膽探索,建立起自己的和諧高效政治課堂,學生的學習面貌有了徹底改觀。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當成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興趣中去,與他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老師,這樣孩子才會向老師敞開他的心靈。”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提高教學效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就是“親其師,信其道”的真諦。
我在課堂上和學生的交流做到幽默親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比如思想政治學科的道理深刻又抽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畫等,使學生產生新鮮感,讓學生從笑聲中明白故事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譬如,學習量變和質變的關系是,可以利用傻瓜吃饅頭的故事:傻瓜連吃了六個饅頭不飽,吃完第七個飽了,恍然大悟:早知吃這個饅頭會飽,何必浪費前面的六個呢?
我堅持做到真心的愛學生,相信學生,教學過程中充分肯定學生,不輕易對學生說“不”。“不”意味著一種否定,如果運用不當,可能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在課堂提問時,對學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評語就是“好”“繼續努力”等,很少對學生全盤否定。這種做法包含著一種期待的色彩,激勵學生不斷努力,不斷取得進步。
我課下經常主動地去和學生敞開心扉談心,談他們學習中的困惑和高興事,實實在在地談他們的閃光點,跟學生打成一片。久而久之,學生疏遠、畏懼的心理障礙消除了,有的學生便主動去找老師問這問那,漸漸地把老師當成他們心目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人們常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就思想政治課教學而言,如果能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合理設計出諸如小品導入,故事導入,設疑導入,新聞導入,討論導入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參與熱情,喚起學生學習動機激活思維,則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
只要學生肯學想學,其他很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因此,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創設適當的情境和活動至關重要,情境和活動成為學生體現主體性的載體。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有時可能是主持人,有時可能是導演,當事人和主角永遠是學生。教學中,我堅持把重心放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指導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來。
我根據學生的實際,充分利用我校配備的多媒體,把色彩、動畫、音效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圖文并茂”,使學生身臨其境,迎合學生的注意力,輕松自然地把理論轉化為知識和能力。
我發現學生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感興趣,因此堅持從學生身邊的事情來引入課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以學生自己的問題展開課堂談論,創造學習的真實情境。讓學生可以用語言來闡述自己的看法,可以到講臺上邊寫邊講,有的甚至在用語言無法表達清楚時列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表明自己的看法,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和機會,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對思想政治課充滿了向往。
和諧高效的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我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再進一步完善課堂模式,讓政治課堂教學達到更高的教學目標,打動學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