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 楊德森
天津南開大學 王冠寧
天津財經大學 王寅
產學研創新聯盟是將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不同主體聯合進行合作創新的組織形式,是以企業為核心,以隱性知識、信息交流、技術創新等為主要方式的新型產學研合作模式,這種模式不僅提升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為我國培養了更多的創新型企業和人才。通過產學研創新聯盟,不同類型的合作主體之間可以保持密切的技術合作,企業可以借助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究優勢,快速地獲取新知識、保持持續的創新能力;高校及科研院所可以為合作的企業提供新型技術,借助企業的資源優勢提升科研能力、密切把握技術創新的發展趨勢。盡管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間都意識到了產學研合作的重要,但由于沒有一套完善的、適合的聯盟動力機制,嚴重影響了產學研合作創新的績效成果。
本文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了影響產學研創新聯盟的主要因素,針對目前我國產學研創新聯盟中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國產學研創新聯盟動力機制的對策。
產學研創新聯盟就是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三者協同創新的過程,它們憑借著各自的資源優勢通過相互影響和作用來體現合作聯盟的整體功能。但由于產學研各方所處的環境各不相同,它們均有各自的優勢特征和追求目標。國家的政策、市場環境、經濟形勢以及技術環境都可能會影響產學研創新聯盟的運行。本文通過梳理相關文獻將影響產學研創新聯盟的主要因素分為外部動力因素和內部動力因素。
1.1.1 市場需求拉動力
技術創新的原動力來自于客戶的需求,有市場需求企業才會投入資金以及人力資源進行技術創新,并且技術創新的效果也是最終通過產品在市場上的銷量來證明。技術創新的目的是占領新市場,創造新的市場價值。但市場需求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的認知水平的變化而變化的,是具有多變性和流動性的。在這個充滿個性的時代,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多地體現出多元化,這就更加要求企業需要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以此來迎合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因此,外部的市場需求的變化促使著企業參與產學研創新聯盟,以此來獲得更及時、更適合市場需求的技術創新。
1.1.2 市場競爭壓力
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就是競爭。企業為了獲得自己所需的生產要素、銷售自己的產品都要通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取。企業間傳統的規模競爭已經不能滿足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如果不能適應這種競爭壓力就很容易被淘汰出局。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企業必須保持持續技術創新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市場競爭對促進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進而促進了企業需求外部的合作主體。
1.1.3 政府的推動力
政府在整個產學研創新聯盟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扮演著關鍵的橋梁角色。政府為了國家的經濟發展推出一系列政策來調動社會各界進行技術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但由于缺少溝通機制,企業與學研機構之間可能沒有充足的信息交流,這也阻礙了產學研創新聯盟的形成;另一方面,政府的中介作用大大提升了產學研各方之間的信任程度,有利于促進有效的合作創新成果。政府對于產學研創新聯盟有效運行的關鍵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督促各方的有效合作。
1.2.1 追求的目標
企業只有認識到通過合作能開發新技術和產品并且可以獲得高額利潤,才會參與產學研創新聯盟;而科研院所和高校參與合作創新的目的是提升各自的科研能力并獲得科研經費。通過合作創新聯盟企業可以提升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增強競爭優勢;學研機構通過參與產學研創新聯盟,不僅可以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提升科研能力,同時還得到了社會認可和學術地位。因此,產學研創新聯盟可以為合作三方實現各自的目標,綜合各自優勢資源真正達到了“雙贏”效果。
1.2.2 自身利益
產學研創新聯盟不同主體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企業通過產學研創新聯盟獲得了最新的技術信息保持了持續創新的能力,不斷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增加企業利潤;高校在獲得更多科研教學經費的同時,也增加了校企結合的機會,這樣不僅提升了教師的科研能力還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了高校學生的就業率;科研院所通過利用企業的資源和經費支持,可以獲得更多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從而提升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因此,產學研各方在創新聯盟合作中均有各自的自身利益,只有當不同主體之間的自身利益能與創新聯盟的整體利益方向一致時,合作聯盟才能發揮更強大的作用。
2.1.1 產學研創新聯盟各方利益分配不當
產學研創新聯盟包含不同的合作主體,并且各方的合作目的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利益分配很難平衡。而且創新聯盟中涉及到的最主要的投入是知識資源,包括各個合作主體的隱性資本,所以很難衡量。而最終的利潤是產學研創新聯盟各方應從合作的總收入中分得各自應得的份額,這樣就很容易出現合作各方都覺得分配不當的情況,因為各自都認為自身的付出是最大的。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合作主體之間的關系就會很緊張,會嚴重影響產學研創新聯盟的有效運行。
2.1.2 產學研創新聯盟各方權利責任不明確
產學研創新聯盟運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三方對各自的定位不準確,工作內容劃分并不清晰,導致產學研各方的權責關系不清楚,這樣一旦在合作的過程中出現了特殊情況就會產生不能協調的問題。例如,可能在產學研創新聯盟的合作初期,由于各方之間只看到了合作的利益方面,并沒有確定清楚合作時對資源投入、權利界定、技術創新及專利歸屬等重要的利益問題。導致在合作的過程中或者合作結束時出現了合作各方之間利益上的糾紛,由于協議不清楚或者缺乏證據,可能會使各方的利益更加難以協調,這會影響產學研創新聯盟成員再次參與合作的動力。
2.2.1 產學研創新聯盟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
利益分配機制對產學研創新聯盟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只有真正發揮了分配機制的作用,創新聯盟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目前在我國產學研戰略聯盟創新中,企業很愿意參與創新聯盟,同時高校和科研院所也能為合作聯盟提供很好的技術支持,但由于可能出現產學研創新聯盟合作各方不能及時溝通、解決利益分配的問題,影響合作主體之間的合作創新關系,阻礙創新聯盟的有效運行。主要原因是創新聯盟各方對技術成果的價值評估是不同的,高校和研究機構認為他們為創新聯盟提供了巨大價值的技術創新成果,但企業認為學研機構的成果評估超過了預期及所能支付的范圍。并且隨著合作的不斷推進,創新聯盟的利益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時合作主體會經常發生沖突,嚴重影響創新聯盟的正常運行。
2.2.2 中介機構力量薄弱
在發達國家科技成果的中介服務機構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為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而我國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也為科技成果中介服務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機會,但目前我國中介機構的功能比較單一,導致提供信息的準確性與時效性都較低,并且缺少相應的政策來保障中介機構的地位及權益。由于中介力量的薄弱,它們并不能傳遞及時準確的信息,導致學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創新不能及時與市場需求建立聯系,企業在產品開發及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面臨的難題也找不到合適的科技人才解決,因此我國中介服務機構還遠遠不能達到產學研創新聯盟的需求。
根據上文中對產學研創新聯盟動力機制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筆者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對策。
良好的政策是產學研創新聯盟良好運行的外部保障,政府應該充分發揮在產學研創新聯盟中的協調作用,通過在各個合作主體之間的溝通協調使聯盟能夠健康有效地發展。政府要落實好促進產學研合作的各項現有政策,支持產學研創新聯盟的形成,充分發揮政府在產學研創新聯盟中的橋梁作用建立合理的溝通機制,使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間減少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聯盟合作無效情況。鼓勵大型企業更多地參與到技術創新活動中,通過技術創新來贏得市場優勢。建立創新聯盟運行過程中的監督機制,確保產學研創新聯盟的每個階段都能有效進行。
充足的資金投入不僅能調動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參與產學研創新聯盟的積極性,同時對于提升產學研創新聯盟的技術創新能力也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政府應該通過增加資金投入來配合和支持產學研創新聯盟的積極運行。雖然充足的資金會有利于產學研創新聯盟的有效運行,但政府不能盲目增加投入資金的數量,還應該明確投入資金的使用方向、應用主體,監督檢查整個合作過程中的資金使用情況,讓投入的資金發揮最大的使用價值,促使產學研創新聯盟研究出更多的技術創新成果,同時激發創新聯盟各方參與合作創新的積極性,促進產學研創新聯盟的有效運行。
合理保護知識產權是產學研創新聯盟有效運行的基礎,創新聯盟合作中包含著大量的知識轉移和技術創新,如果知識產權不能得到合理的保護出現產權歸屬不清的情況,會嚴重影響聯盟各主體進行合作創新的積極性,很難獲得有效成果。因此建立完善的知識保護法律體系是促進產學研創新聯盟發展的重要舉措。但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歸屬不夠靈活,不利于產學研創新聯盟的積極運行,政府部門應該充分了解產學研創新聯盟形成及發展的特點,結合聯盟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產學研創新聯盟知識產權歸屬方面的政策,提升現有相關法律法規的實際操作性,通過充分發揮法律的功能進一步明晰產學研創新聯盟的產權歸屬。
[1] 陳勁.新形勢下產學研戰略聯盟創新與發展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 王兵.高新技術知識產權保護——校企合作的實踐和理論[M].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
[3] 孫福全.主要發達國家的產學研合作創新[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
[4] 陳江春,王朋崗.基于市場失靈視角的產學研合作對策分析[J].技術與創新,2006(6).
[5] 陳芳柳,陳莉平.國內外產學研合作的比較研究及其啟示[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