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斌鋒 王秋艷
當今社會發展的諸多問題與現代性密切相關,而現代性作為現代社會重要特質所呈現的多重維度和多元樣態讓不少學者為之著迷,包括馬克斯·韋伯、格奧爾格·西美爾、尤爾根·哈貝馬斯、讓-弗朗索瓦·利奧塔、讓-鮑德里亞、安東尼·吉登斯、齊格蒙特·鮑曼等等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分別對啟蒙和理性化、工具與技術理性、大眾文化、民族國家、個體權力、全球化等問題的思考。現代性所涉及的問題規模和范圍都是空前的。然而,對于現代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發展的進步與代價的討論,馬克思恐無法繞過。
盡管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都沒有直接使用“現代性”一詞,但他們對現代社會的洞察,尤其是對以資本運作邏輯為特征的現代社會的剖析,無不蘊含著對現代性的間接的診斷。〔1〕與其他學者只注重從觀念、價值、文化、心理等層面來理解現代性的觀點不同,馬克思哲學認為需要以生產方式為主要維度進行理解分析。用資本邏輯的外化和擴張并結合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學說以及全球眼光看待現代性,正是馬克思分析現代性的獨到之處。〔2〕讓-弗朗索瓦·利奧塔曾經指出:從某個意義上說,資本主義就是現代性的代名詞。〔3〕由資產階級所開啟的現代社會中所呈現的種種景象,即所謂現代性,不外乎是資本邏輯的外在表現與結果。馬克思哲學對以資本為特征的現代社會的批判與反思,無論規模、形式還是內容,都展現了獨特的氣質并產生出深遠的影響。可以說,當今全球化的歷程印證了馬克思關于資本不斷擴張并推動世界歷史進程的預言。〔4〕馬克思觀察現代社會的資本維度與其他學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可以稱之為一種“資本”現代性批判。
從理論上來看,以資本為核心的現代性一直是馬克思關注的重中之重。他對資本的獨到見解使其視域中的現代性呈現出鮮明的“資本性”,和其他關注現代性的學者相比,更具備一種稱之為“資本”現代性的類型學研究特征。
第一,馬克思關注的現代性,資本居于核心地位。在馬克思主義視域中,資本與現代性密不可分。現代性在馬克思的視域下更多的是資本肇始的現代社會所具有的那種不同于傳統社會的特性,也即現代性呈現出明確的資本邏輯。并且,馬克思等人將資本作為現代社會的核心意象加以審視,分析現代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屬性。在這個意義上,對資本的研究也是對資本主義所開啟的現代社會研究的起點。
第二,馬克思觀察現代性的視角為“資本”。誠然,馬克思、恩格斯將人類社會納入其研究的宏大視野,其目的是明確的——在人類社會的不同形態更迭中 (轉型)找出社會發展的路向,從而界定當下社會 (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那個時代)可能的出路。而這個可能出路最現實、最可實踐的基礎就是其所處的資本主義社會。馬克思之所以一針見血的選擇“資本”作為其關注現代性的獨特視角,是因為馬克思所考察的資本主義社會不同于以往任何社會的獨特邏輯——資本邏輯——貫穿于整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資本生產面前,傳統的“一切等級的和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5〕因此,資本成為馬克思關注現代性最佳選擇,也是最具深刻性的選擇。
從現實來看,“資本”現代性的研究基于馬克思哲學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它既能從轉型社會發展的現實出發,發現其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同時更能從社會發展的價值和向路出發洞察其進步背后的代價。詹姆遜認為,至今在研究資本及其代價 (危機)的領域中,馬克思的《資本論》仍然是不可逾越的高山。〔6〕盡管當今社會中危機的形式已經發生了諸多變化,如各種金融危機、環境危機、生態災難以及全球化的社會風險等等問題的出現,但其核心本質和基本邏輯仍然符合馬克思的分析和見解。尤其是當今“資本”現代性后果中出現的兩大危機——生態危機與社會危機——仍在馬克思關注的視野之內。可見,馬克思觀察“資本”現代性及其代價的視角有其非常深遠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總之,馬克思批判“資本“現代性的前提在于辯證的看待“資本”現代性:一方面,“資本”現代性在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歷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價值;另一方面,將其運作邏輯廣泛應用到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也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價。正視當今我國社會發展,必須對不同社會形態“資本”現代性的代價及原因加以剖析,〔7〕以使得我們當前和今后的發展能夠厘清“資本”現代性的發展邏輯和價值關涉。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重申,我國正處在并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借助“資本”現代性。一方面,以其強大的驅動力來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另一方面,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需要融入國際市場,而現行國際市場的規則無疑是發達國家“資本”現代性的產物。因此,無論是從馬克思關于社會發展的理論出發,還是從現階段中國國情以及國際發展大環境出發,“資本”現代性無疑有著進步意蘊。但是,由于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借鑒使用“資本”現代性的同時,需要警惕其負面因素。這就需要從理論上廓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資本”現代性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現代性的異同。
從一般意義而言,兩種不同的“資本”現代性有相似之處。第一,從發展過程來看,“資本”現代性是人類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時代最獨特的社會形態之一,它的發展有其歷史性。馬克思也曾經預言,對于傳統社會而言,資本生產的力量所向披靡,征服一切落后民族,使得“東方從屬西方,農村從屬城市”。我國一直是傳統農業國家,相對落后的生產方式無法創造較大的生產力,從落后農業國進入社會主義必須面對生產落后的實際。就人類社會發展的經濟規律而言,市場經濟和資本運作是推動當前低下的生產力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較好方式。馬克思甚至斷言,資本主義能使生產力得到充足的發展,從而為社會主義制度創造出能供所有人受益的剩余價值。〔8〕從這個意義上講,改革開放引進“資本”現代性也是對不發達社會主義的“補課”(陳云語)。與西方社會相比,中國盡管起步進入現代社會的時間相對較晚,但是面對的歷史問題和發展的機制都是相似的。
第二,從發展的機制來看,“資本”現代性有其自身合理的一面。(1)從動力機制來看,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資本都居于經濟發展的核心層面,資本驅動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資本”現代性是資本邏輯外化的產物。因此,資本與現代性必然進入社會生產生活領域。(2)從運行機制來看,資本運作的載體無疑是市場經濟。無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就單純的經濟運作機理而言,都有類似之處,即資本要求不斷增殖,牟取最大利潤。
第三,從發展的代價來看,兩種類型的“資本”現代性發展的代價也類似,尤其體現在生態環境危機和社會危機兩個方面。從生態危機來看,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本”現代性也一度產生了生態災難和環境惡化,而且至今威脅猶存,倫敦的“毒霧事件”就給我國不少城市的霧霾敲響了警鐘。當前我國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也面臨同樣的厄運,而且在環境治理上也同樣面臨“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現代性困境。從社會層面來看,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資本”現代性在轉型發展過程中,社會都付出了較大的社會代價,如誠信危機,道德滑坡等等。
第四,從發展的結果來看,當今世界的全球化態勢伴隨著“資本”現代性的擴張歷程,兩種不同的現代性面臨的發展環境漸趨一致。一方面,日趨緊密的全球金融和貿易體系將各國納入世界市場,不同的經濟體在同一個世界市場中不同程度的扮演各自角色,獲取不同環節的資源、市場和利潤,形成國際分工,使得現代性不斷交錯重構,互相影響。另一方面,現代性的全球化也伴隨著風險的全球化,世界市場復雜性風險驟增且風險不斷呈現全球化特征。例如近幾年的金融危機,雖然只是源于個別發達國家的金融資金鏈條斷裂,但結果卻波及全世界。因此,現代性的發展結果使得不同國家面臨同一個發展大環境。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處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這個時期的“資本”現代性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有許多不同點。這需要結合當前我國轉型發展的實際,從宏觀社會領域的深層次來厘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資本”現代性與歐美發達國家“資本”現代性的諸多不同。
第一,當前我國的“資本”現代性是一種典型的“嫁接型”“資本”現代性。這種嫁接性體現在兩個層面上:(1)從技術層面上看,我國的“資本”現代性是市場經濟體制嫁接到社會主義制度之上的產物。這種嫁接,一方面,形成了一種人們稱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造性結合物;另一方面,既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體制的修正,也是對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升級。(2)從社會文化層面上看,我國是一個擁有數千年傳統文化的國家,我國的社會文化有著相對的獨立性、系統性和延續性,且自身并沒有孕育出“資本”現代性。因此,外來“資本”現代性的強勢進入,從社會文化層面上打破了固有的平衡,這也使得當今社會層面出現了諸多問題。
第二,我國的“資本”現代性是“無根”的現代性。在韋伯看來,西方“資本”現代性的萌芽與宗教精神密不可分。當然,“資本”現代性的萌芽還伴隨著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也就是說,它的成長有著與之密切配合的“伴生環境”,并且,一旦“資本”現代性遇到危機,也能從這些“根”和“伴”中汲取合理性因素從而修正自身的發展,獲得一種自洽性。我國的“資本”現代性是西方成熟的資本現代性成果的直接引入,突出表現在工具性上:一旦出現問題,在文化層面、社會層面和生態層面都缺乏糾錯機制,整個社會運行顯得非常被動。這在當今中國的發展進程中已經初露端倪。因此,中國“資本”現代性需要在文化上重新扎根、植根,找尋自身的融洽性。
第三,我國“資本”現代性沒有經歷血腥的原始積累。縱觀世界歷史,“資本”現代性的起步階段往往伴隨著對其他國家、地區、民族的瘋狂掠奪、壓迫等不正義手段完成的資本原始積累。馬克思、恩格斯曾經說過, “資本來到人間,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里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9〕我國的“資本”現代性是由政治主導從歐美成熟階段直接移植的產物,沒有經歷類似歐美發達國家的血腥史。如果說有一些資本原始積累的話,也是國家層面迫使國內人民尤其是農民節衣縮食,勒緊褲腰帶后的轉移支持,并且我國“資本”現代性的發展歷程比歐美國家縮短了很多,它的發展在空間上呈現為點、線、面逐步、逐級擴張,而在時間上則不斷壓縮歷程。于是,這樣的“資本”現代性顯示出另一特性—— “時空壓縮”。〔10〕
第四,我國的資本現代性還呈現非常典型的“時空壓縮”性。這種典型性表現為,啟動的人口規模、地域范圍和時間跨度都前所未有①盡管我國在近代歷史上曾經被動的開啟過現代化的大門,但歷史的發展斷斷續續,最終大規模推進的資本現代性并將其引入經濟社會發展領域是從改革開放才開始的,到如今也不過三十幾年,但是我國資本現代性啟動的人口規模之大、地域之廣、程度之深、強度之烈,均前所未有。其他一些后發國家也實行過跨越發展戰略,相對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狀況也呈現出時空壓縮性,但規模和程度以及成就和后果都沒有中國突出。。縱觀歐美,從資本現代性的萌芽到發展出相對成熟的資本主義現代性無不經歷了數百年歷史,中間還經歷了各種“主義”的修正 (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等等)。而我國的資本現代性發展濃縮了歐美的歷程,呈現出“中國道路和模式”特性。一方面,成就斐然,讓世人驚嘆,甚至驚呼“中國模式”;另一方面,問題空前復雜糾合,代價異常深刻。這兩點都使得西方的資本主義現代性理論無法解釋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現實,無法將西方自視為普世價值的霸權話語重置于地方性知識層面。因此,我國“資本”現代性呈現多重性特征,它突出表現為轉型發展代價的多重性。
今天我國經濟社會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其根源仍然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資本”現代性問題。
“資本”現代性的代價既有普遍性代價,又有特殊性代價。這里所說的普遍性代價,是指與資本主義社會共有的代價,它本身是“資本”現代性的產物,而不單單與某個國家相關。馬克思將其稱之為“歷史進步的代價”。〔11〕它是發展歷史性和社會整體性的必然產物。突出表現為:
第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傳統生產方式的破壞性。在《共產黨宣言》一文中,馬克思將資本所開啟的現代性與傳統進行了對比,論證其摧毀傳統、動搖一切的巨大威力:“……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并且每天都還在被消滅。它們被新的工業排擠掉了,新的工業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12〕我國社會今天發生的諸多看似“破壞”的現象,從另一方面講,也是社會進步付出的必要代價。這一類型的代價需要放入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的長期性中才能體現它的價值。
第二,生態文明代價。“資本”現代性在發展歷程中一度將自然看作自己的對立面,發展生產力的過程伴隨著對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征服。資本現代性的發展、擴張進程唯利是圖,毫無顧忌的過度開采、使用和消耗自然資源,無節制地向環境排放污染物和淘汰品,生態環境代價慘重,最終也讓人類社會飽嘗苦果,從而使人類開始反思工業社會所走過的路程,反思“工業模式”城市的缺陷,反思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以致生態文明成為今天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13〕從今天來看,這種生態文明代價需要反思“資本”現代性的高碳發展模式。尤其在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GDP的增長,需要考量GDP背后的自然環境和生態代價。
第三,人的發展代價。“資本”現代性除了挑戰自然,還挑戰人自身。馬克思很早就注意到資本增殖過程對人的異化—— “勞動所生產的對象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它的增殖同人的貶值成正比,作為生產物的工人則被對象所奴役”。〔14〕人們制造了自己無法控制的并反噬人自身的怪物,“資產階級再也無法控制召喚出來的魔鬼了”。〔15〕因此,“資本”現代性還需要關注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資本化的、作為資本工具的人。以上這幾種代價是“資本”現代性突出的普遍代價。
對于我國而言,處在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國家還面臨特殊代價。
第一,政府治理代價。當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突然面臨“資本”現代性大規模進入時,國家治理結構、治理體系和公務員治理能力均受到巨大挑戰。例如,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向市場經濟治理模式轉變造成了政治系統適應性和再造性紊亂,計劃經濟委員會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這兩個前后承接的部委在轉軌時期一度出現職權劃分的模糊和不確定。再如,改革開放之前的法制體系并未對“資本”現代性有實質性規定,因此,改革開放引入的“資本”現代性必然導致法律真空,從而出現國家治理中無法可依。這就使得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混亂局面。又如,政府權力強勢適應和服務經濟過程中出現的“松”和“緊”以及政治方向上“左”和“右”分寸拿捏不定。例如曾經一度激烈爭論的“姓資姓社”問題。此外,傳統公務員知識、能力和水平也受到了挑戰,尤其是部分公務員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水平無法跟上“資本”現代性的治理要求。落后的管理方式、粗暴的執法手段、不顧長遠利益的短視行為等問題不斷暴露出來,其根源就在于“資本”現代性下的政府治理與計劃經濟下的政府管理有較大差別,以致一時間形成了適應障礙。
第二,國家體制機制代價。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時間不長,經濟體制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首先,制度不完善。中國當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制度還在完善之中,制度本身還有許多待解問題。其次,我國的“資本”現代性是伴隨市場經濟一同進入的,而市場經濟并不是本土“內生”的,而是“舶來品”。這就需要有時間來熟悉這一套復雜的經濟操作。事實上,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并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市場經濟體制,而是“摸著石頭過河”,這就導致了,一方面,從商品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過程中需要不斷磨合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二者的互適性,通過不斷突破和創新現有體制機制,獲得發展的空間與成果;另一方面,制度不完善和體制不健全,也為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帶來諸多問題。例如,曾經施行一段時間的“價格雙軌制”就造成了資源配置的諸多不合理、不科學,從而形成資源的大量浪費、流失。
第三,社會文化代價。“資本”現代性的進入不僅是物質層面的,還裹挾著精神文化的東西。“資本”現代性的強勢進入打破了傳統社會文化系統的穩定結構,進而導致社會個體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偏差。從歷史層面來看,我國與西方的差異突出體現在社會文化層面上,中西文化孰優孰劣之爭持續了百余年,至今難分勝負。我國傳統社會面對突如其來的異質文化顯得一時手足無措。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倡導的“文化自覺”和今天執政黨主導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無一例外都與社會文化沖擊后的反應和反思有關。從社會層面來看,“資本”現代性的社會代價突出表現為社會道德沉淪、人情冷漠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近些年來,許多社會事件已經成為熱點話題不斷掀起爭論,如廣東佛山的“小悅悅”事件,就曾讓全社會目睹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傳統的社會規則被“資本”現代性打破,轉型社會新的機制 (如制度信任)并未建立起來,人與人之間只剩下為資本邏輯主導的利益算計和猜疑。
總之,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資本”現代性代價既帶有歐美發達國家“資本”現代性的普遍性特征,又有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色。它是集多位一體的代價——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不同層面相互影響。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還體現出差異,有時候突出表現為價值缺失,有時候突出表現為市場混亂,有時候突出表現為社會承受緊張,有時候突出表現為資源環境壓力巨大,其規模和程度均讓問題呈現“巨復雜”性,以致如何控制成為難題。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既需要辯證地看待“資本”現代性,需要正視問題的核心和本質,同時,更需要不斷總結國內外發展的經驗教訓,合理約束、控制和超越資本現代性。
首先,從觀念層面來看,需要凝聚經濟社會發展共識,正確看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資本現代性。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能夠利用資本現代性,本身就體現了制度的優越性,體現了社會制度的包容性和經濟體制的兼容性。當然,我國目前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方面,盡管資本現代性的進入可能會有階段性的形成對資本主義現代性路徑依賴,但從實踐來看,社會主義制度底線保障了社會公平正義;另一方面,必須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代價,尤其是資本現代性發展路徑依賴下產生的資本主義現代性的生態代價、社會代價。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對資本主義現代性反思的結果。
第二,從體制層面來看,需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制度。市場經濟歸根到底是法制經濟,市場是資本現代性的運行載體,市場環境必須有法制保證才能奠定資本現代性發展的基石,規范其發展的方向,確保其在合理的區間內發揮應有的作用。法律制度構建的核心維度不是資本現代性盲目增殖,而是增進全體社會成員的福利。資本現代性既有財富向少數人集中的傾向,又有引導人們創造財富的沖動。這就需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制體系保持資本現代性的張力。用法律的基石來構筑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臺,防止資本現代性偏離社會主義方向,更要防止資本現代性演化為資本主義現代性的危險。
第三,從調節手段來看,需要利用科技手段和稅收體系節制資本濫用。資本現代性的核心是資本增殖,而資本增殖在馬克思主義視域下集中體現為生產、流通、交換和消費的過程。從操作層面來看,科技和稅收手段均能起到一定作用。首先,可以科技手段調整增殖過程,約束增殖周期,為生態和社會適應贏得緩沖時間。眾所周知,生態、自然周期相對緩慢,而資本運作速度相對較快,自然的降解、吸收和再生能力遠遠落后于資本生產和消費的速度。這就必然導致生態危機、環境污染、資源能源枯竭等諸多難題 (既然當今中國資本現代性進程中最基本問題是自然周期滯后資本周期,那么,協調它們之間發展的節奏便成為必要)。科技在協調自然周期和資本周期之間起著重要作用,科技進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生態環境危機。其次,可以以稅收制度控制和調整增殖過程。在稅收制度上,現代西方社會已經開始利用較為完善的稅收體系,通過轉移補償不斷修復資本現代性導致的社會分化和生態損傷,從而保持社會相對公正,人與自然和諧,克服資本現代性的極端性。盡管有些問題只是得到了部分修正,但從技術層面來看,至少在當前,科技和稅收作為一種“保守治療”的手段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四,從現實社會來看,需要培育社會力量,加強社會控制。資本現代性肇始于資本的社會性,也最終會受到全社會的控制。作為社會中的個體,無論是出于“經濟人”假設還是出于“社會人”假設,都很難籠統的概括處在現實中的人——誰是“經濟人”,誰又是“社會人”?社會的復雜性既源于處在社會中單個人的人性的豐富性,也源于獨立于單個人的社會系統的復雜性 (正因為如此,馬克思在寫作《資本論》的時候并沒有將它用純粹的經濟學理念來分析,而是熔哲學、社會學等諸多學科于一爐)。在經濟系統中,資本現代性是動力之源、核心之要。然而,社會系統,例如人與人的交往頻率,情感的培養以及文化的熏陶,慣習、風俗的習得,等等,也有著自身運轉的邏輯。社會作為復雜系統,可以培育社會力量、社會組織來約束經濟的單一行動。從當今人們對中國社會問題的反思來看,恰是喚醒了對資本現代性的警惕。因此,加強社會控制的前提是重建社會自主性,釋放社會活力來控制或影響資本現代性的急劇擴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理利用并超越資本現代性是可能的。
從目前發展的情況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性雖然才剛剛發育,但是它有資本現代性無法比擬的廣闊前景。第一,社會主義國家的現代性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也即大范圍生態問題和社會危機可以有更大的制度基礎應對,從而克服了資本現代性狹隘的制度基礎。第二,社會主義的制度設計內化了人類未來生存的美好愿景,它更關注科學合理可持續發展,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長遠利益,而不是僅僅為了實現資本增殖的當下需要。第三,與中國的現代性相比,資本現代性核心是資本邏輯,它只能滿足少部分的利益,而社會主義制度安排的核心是整體社會,也即它需要滿足大多數人的利益,關注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
資本現代性作為西方的產物,作為地方性知識的全球化過程,認識它有必要還原到我國轉型發展的前置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具體國情,它有著極為重要的認識論意義。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但在于能夠利用資本現代性,還在于能夠用好資本現代性。只有解決了資本主義社會不能解決和解決不了的難題,才能真正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1〕俞吾金.馬克思對現代性的診斷及其啟示〔J〕.中國社會科學,2005,(1).
〔2〕豐子義.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當代解讀〔J〕.中國社會科學,2005,(4).
〔3〕〔法〕讓-弗朗索瓦·利奧塔.后現代性與公正游戲——利奧塔訪談、書信錄〔M〕.談瀛洲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47.
〔4〕張傳開,方敏.馬克思哲學視域下的現代性〔M〕.哲學研究,2007,(1).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C〕.人民出版社,2009.34.
〔6〕〔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遜.單一的現代性〔M〕.王逢振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0.
〔7〕韓慶祥,張曙光,范燕寧.代價論與當代中國發展——關于發展與代價問題的哲學反思〔J〕.中國社會科學,2000,(3).
〔8〕〔英〕特里·伊格爾頓.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M〕.李楊,任文科,鄭義譯.新星出版社,2011.61.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C〕.人民出版社,2009.871.
〔10〕〔英〕大衛·哈維.希望的空間〔J〕.胡大平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62-63.
〔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2009.67.
〔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C〕.人民出版社,2009.34.
〔13〕鮑宗豪.當代中國“文明論”研究的新視域〔J〕.學術月刊,2011,(5).
〔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2009.156-157.
〔1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C〕.人民出版社,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