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揚
巴蜀之地多江河,水資源是四川最為重要的資源之一,占到了全國水資源總量的四分之一。四川的多山地形塑造了千百條江河之流,這些豐富的水流組成了巴蜀地域錯綜復雜的水系,同時也形成了對外交流的渠道系統。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無不聚焦著船工的身影與號子的傳唱。因而,船工號子事實上是四川地域人們生活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巴渠船工號子是伴隨巴渠船工劃船、拉纖的勞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藝術形式,〔1〕與其它地區的船工號子一樣,是一種歷時性的文化現象。盡管這種民間勞動時產生的本土藝術具有千余年的歷史積淀,但是,作為“日月換新天”的見證者和歷史遺存中的一個縮影,巴渠船工號子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的記憶。
巴渠地域其實是地名和渠名的統稱,是泛指這一地域的眾多河流,其中的大多最后都匯入了嘉陵江,因而,船工號子其實也是這些地域文化的一種映射。這些流域的航道為人們的生活與交通帶來了很多的便捷。當時的巴蜀尤其是東部、北部之地多荒山,這給人們的交通和對外交流帶來了很多的不便。而已經開拓出來的土地也只能滋養部分區域內的人們,因而很多物資需要由外運入。外面的物資運入和地方性的食鹽運出等,由于傳統陸路的困難和交通工具的限制,無法及時順利流通,因此,大部分物資運輸都依賴于這些眾多的支流航道,而這些繁忙的航道也逐漸成為當地人們賴以生存的職業場所。一群群來往于各條江河的人們,不僅需要在繁忙勞累之余需找精神寄托,也需要讓整個長時間、充滿危險的運輸旅程充滿力量和歡樂。因而,如何齊心協力地過險灘,如何迎戰激流漩渦,如何避開淺灘礁石,如何表達對家中父母妻兒的思念之情等逐漸成為船工們勞動之外的重要精神生活內容之一。巴渠地區的航道、水域、船只、勞動以及情感等就構成了巴渠地域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內容。
巴渠地域所輻射的河流不僅多,而且流域面積廣大,具體情況也有所不同。因為這些各不相同的河流無論在支流階段還是即將入江時的復雜水文特征,也都在千百年的歷史歲月中考驗著船夫們的智慧和勇氣。因而,應對這些流域中的復雜險情、惡劣天氣以及行船技術等就構成了歷史上船夫們的職業內容。漫長的河流江面上,也有眾多的賊寇和劫掠者,如何在出生入死中保全性命,進而保全貨物、客人的安全也是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在物質、精神財富不算發達的時代,這些時代內容同時也是船夫們的生活、工作內容之一。因而,成群的船夫也逐漸地成為巴渠地域河流上最為活躍的因素之一。他們讓這些河流充滿了靈性,他們讓整個地域充滿了生氣。對船隊、船工的組織,沿途生活必需的物品交換,以及沿途的小碼頭、集散地等都充滿了巴渠人的精神與理念內容。
巴渠地域的諸多河流、湖泊不僅是船工號子生長、發展的渠道,促進了巴渠地域與四川其它地區進行文化交流、物資交流,還是巴蜀文化與中原文化進行深度交匯的紐帶。作為川東地域的巴渠船工號子文化,之所以能夠在千百年的發展中流傳下來,還是與這種文化交流的方式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巴渠船工號子是隨著江河航道的延伸而得以延續的,也是隨著航程的延伸而逐漸加入新的因素發生變化的。巴渠船工將源于巴渠地域的川東文化一路向東,與湖北、貴州、重慶、湖南等地的船工號子進行交融,并在生活與行船過程中,將其他地域的文化特征也逐漸地融入了這種藝術形態中。久而久之,源于巴渠本土的船工號子逐漸吸收了更多地域的文化因子和特質,結合著本地的藝術形態特征,逐漸成為一種具有較強生命力、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與借鑒其他地域文化的藝術形式,成為一種地域文化交融的產物,是巴渠地區重要的文化符號和精神食糧。〔2〕
建國后,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千百年來困擾船工們的險灘、暗礁以及漩渦等,被逐漸地以各類方式解決。為了保障各條江河上的航運安全,也是為了更好地對河流進行整體上的調節,政府在修理、整治這些江湖河道的過程中,還修建了為數眾多的水電站。隨著諸多大小型水庫的修建,甚至是同一條河流不同河段的階梯式水電站的不斷建造,巴渠船工也逐漸地要退出歷史舞臺了。還僅有的部分船工一般也不再將航運作為自己的主要職業,而是偶爾運輸自家所需物品,或者用更大的機動船運送委托者的貨物。除了觀光外,也很難再有人坐著沒有動力的小船進行旅行。即使有些地方小船依然在承擔著運輸的功能,但也已經是短距離的,而且它不再有很大的風險。
當前,陸路上的公路、鐵路修建正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速、安全時代,航空業的發展,也宣告了傳統水路運輸時代的終結。水電站、大壩以及水源截留所修筑的諸多橡膠壩、水渠等,在一般水文條件下也已經很難再適應船工們的傳統運輸條件。因而,巴渠地區的河流上也很難再見到船工喊著號子,一起努力闖險灘過激流的情景。傳統的木船運輸作為一種職業也逐漸地萎縮并走向最后的終結。
巴渠地域的船工號子,是巴渠人們精神文化的內在體現形式,是一種特殊語境下的地域文化映射。隨著船工職業和傳統木船運輸業時代的終結,它也因此失去了其依附的土壤而隨著船工的身影沉入歷史的記憶中。〔3〕
巴渠地域的船工號子的衰落,還與另一重要因素有關:文化發展的連續性。與巴渠地域的船工號子一起逐漸走向衰落的還有與之相關的薅草鑼鼓以及多種民間藝術形式,這些同時代或者同屬于歷史文化現象的藝術形式的集體衰落,宣告了傳統文化、傳統藝術、傳統生活在當前社會發展中所面臨的實際困境。而作為整個時代的精神特質、人們精神滿足需要形式的歷史遺存,這些文化藝術發展中所體現出的連續性特征,已經逐漸演變地更為模糊了。因為隨著巴渠水域、水道、水資源體系的重新建構與改變,巴渠地域的船工號子作為一種時代特有的文化藝術現象,被逐漸置于次要地位。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在審美、娛樂以及精神追求層面都延伸出了許許多多的新的形式,文化價值觀在這一發展中也逐漸被注入了新的要素,從而造成了新時代語境下的巴渠船工號子的衰落。
從形成源頭上看,號子需要多人才可以完成。一般而言,巴蜀、巴渠地域的人們很多人外出就業,人口流動成為這個時代的新特征之一。而隨著工作環境、條件以及內容的改變,船工號子中的領唱者將變得更為稀有。在鄉村城鎮中,由于現代交通的便利,很少有人愿意去這些傳統的船工們勞動的地方工作。隨著社會心理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的進步,很多傳統精神和觀念,也已經被現代人群所拋棄。而這種情況所導致最后的結果就是,人們越來越傾向于更具有新鮮性、安全性、舒適性的工作選擇,越來越傾向于選擇自己喜愛、感興趣或者能夠帶來更多收益的工作,這樣,傳統文化遺存離他們也越來越遠。隨著很多老船工的逝世,能夠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嗓音條件、演唱技巧的新一代青年船工也將越來越難尋,而擁有了解行船、航道等經驗知識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這種通過口耳相傳為主要傳承方式的民間藝術,遇到了無人、無條件進行傳唱的情況,因而,它的衰落也是社會發展與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巴渠船工號子在千百年的發展與流傳、演變中具有多種不同的文化內涵。因而,對其文化內涵方面的解讀也必須具有一定的歷時性,否則就會出現偏頗。但是,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一種歷史遺存,其中的共性內涵也是存在的,這是這種勞動、民間藝術形式得以傳承與延續的基本條件。
首先,巴渠船工號子是當地人們在多年、多種勞動、生活中的一種主動選擇與思維觀念體現。他們在多年來與生活、自然進行相處的過程中,體現出了很多傳統的優秀品格,包括不懼危險、吃苦耐勞、合作樂觀等因素。在長期的工作與勞動中,他們也擴大了視野,認識到更多的山外世界,并在航運過程中將這些地方的手工藝、特產以及精神傳到巴渠地域來。因而,這些都作為本土文化與地域人格、性格以及人們精神、品性的積累和特征反映在船工的號子中。他們的歌唱與喊叫內容中,也包括面對風險、困苦時的樂觀情緒、精神的抒發,因而可以展示巴渠人的生活層面的精神氣質,以及當地的本土文化內涵和巴渠人的開放胸懷。對很多船工號子的遺忘,其實是一種對歷史的遺忘,其中包括了對地域性的人文風情、地理文化、民族心理等因素的漠視。
船工號子,不能隨著具體人群和社會進步而消失,也不是為了發展它而刻意去復古、模仿,而是要在現有的遺存中進行這些內涵方面的表現、挖掘,對其文化現象、喊叫、歌唱的內容進行發掘,使其能夠具有相對完整、系統的內容、形式。其中,申請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重點保護文化藝術,成為各個文化部門所熱衷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非遺”的申請與批復并不能必然導致其存在,其發展的兩極屬于運用這種民間藝術的人群與參與、欣賞這種文化形式的人群在數量、興趣、傳播媒介、形式等方面的力量綜合。
其次,巴渠船工號子是船工生活中藝術思維觀念與審美觀念的一種樸實體現方式。船工號子雖是一種勞動中出現的隨機現象,但是,久而久之形成的固定模式和相對確定的曲調等也是其具有民歌因素特征的表現。因而,它應該也是民歌中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為了搶救、保護與傳承這種源于民間生活的勞動藝術,巴渠人做出了多種保護傳統藝術的努力。其中包括加強這些地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速度,拓寬保護面,注重對這些船工號子,尤其是川江號子、峽江號子、澧水號子等歷史存在環境的保護。其中,對這些號子的演出形式進行藝術創作,將其搬上舞臺作為旅游亮點進行表演再現,對這些不同地方的號子進行富有創意性的藝術加工,增強演出的場景藝術性與感染力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整理、編錄這些傳統號子的具體曲目,則增加了傳承的依據和素材,使得號子的演唱與傳承不再僅僅依賴于口傳心授。但是,這種創意性的表演,并不是船工對自己勞動生活的意識再現,而是一種文化現象的創造性再現。
再次,需要對巴渠船工號子中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進行科學的判斷。這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其到底是民間藝術還是一種傳統勞動行為的判斷。藝術,是需要傳承的,是需要進行專門的技藝傳授的。而藝術是尤其需要個性和獨立性的,也是需要具有較強的審美性特質的。當前多數的民族藝術傳統都在發展中逐漸地失去了自身的個性和差異性。在世界一體化趨勢逐漸嚴重的當前,如何避免與世界其他地域的文化藝術高度趨同,保持自我在世界藝術舞臺的獨特性,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否則這種號子就將失去自身的存在價值。而作為一種實用性的、協調勞動情緒與節奏的呼喊,它也有自身的存在意義。因為運用呼喊可以大大地發揮號子中的節奏協調作用,還可以發揮其語言、故事等方面的意義,這具有一定的文學性特征;而重新判斷其價值、意義,影響著它未來的發展。
當代社會文化變遷的動態研究語境下,保存與發展本土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歷史上的藝術文化遺存,已經成為各民族的共識。〔4〕經過幾千年的流傳,巴渠船工號子成了巴渠江流域鮮活的歷史記憶。〔5〕對巴渠船工號子的研究,創意性表演和文化內涵的解讀,需要緊緊結合巴渠人們生活的具體語境和歷史時代,需要在其中感受巴渠地域的水道、江河以及人文等形成的綜合性人文因素,需要從生活、勞動、職業以及情感等方面領悟巴渠人的深層內心世界,需要結合歷史發展對其生產生活的具體狀況、思想觀念以及民風習俗等進行必要了解,從而詮釋巴渠人的豐富內心情感、不斷變化發展的審美與觀念;同時還需要對其發展的環境、形式、藝術氣質等進行必要的創造,使其盡量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預期。只有這樣的藝術,才可能最終贏得更多的關注,獲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1〕胥必海.巴渠船工號子的歌詞藝術〔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2,(5).
〔2〕胥必海.巴渠船工號子的源流兼及分類解析〔J〕.四川戲劇,2013,(9).
〔3〕胥必海.巴渠船工號子消亡原因探析〔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3,(2).
〔4〕任紅軍.珠江上游傳統民歌的生存語境與文化內涵〔J〕.學術探索,2013,(12).
〔5〕任紅軍.巴渠船工號子的的美學思想〔J〕.民族音樂,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