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不合理 小型養殖戶多采取一次斷奶法,使仔豬原來以母體為中心的生活條件突然發生改變,仔豬因一時難以適應而影響增重。建議在斷奶前5~6天逐漸減少哺乳次數,直至完全斷奶。
環境條件變化太大 仔豬斷奶前以母體為中心,同胞間共居,斷奶后一般是一豬一圈,短期內不能適應這種環境,如再遇寒冷天氣等不良因素,就易感染多種疾病,甚至發生死亡。
管理粗放 小型養殖戶多采用多豬一圈,有的豬吃食、睡覺、排便都在同一圈內,加之打掃不勤,極易造成環境污染,特別是冬季很容易引起豬感冒、下痢等疾病,嚴重影響豬的健康,對其生長發育極為不利。
防疫、去勢時間不恰 小型養殖戶多在當地集市購買仔豬,在購買的同時就進行防疫和去勢。這種強應激會使仔豬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恢復體重,嚴重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導致生長緩慢,形成僵豬,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補料不及時 仔豬在哺乳階段未及時補料,斷奶后不能很好進食,又沒有乳汁補充,導致生長緩慢,發育停止。一般應在仔豬7日齡就開始補料,這樣在母豬泌乳量下降時,就能正式補料彌補母豬泌乳量的不足。
飼養方法不合理 斷奶后,仔豬吃不上母乳,如果每日的飼喂次數也由斷奶前的6~8次減少到3次,就會嚴重影響仔豬的正常發育。為避免這一現象,購買仔豬時要詳細詢問賣主對仔豬的飼養管理情況,做到飼料保質保量逐漸過渡,精、青、粗飼料逐漸過渡,飼喂次數由多到少逐漸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