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紅春,杜銳鋒,張 冰,陳 焰,胡新輝,杜云飛,林翔海,蘇 曉,管 明,李晗宇
(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肝膽外科,云南 昆明 650021)
肝膽管結石病因及病理復雜,殘石率、復發率及再手術率高。迄今為止仍然是肝膽外科的難治性疾病之一。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科對符合條件的41例肝膽管結石病人進行規則性肝切除治療,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全組病例術前均行B 超,腹部CT及上腹部MRI+MRCP檢查,入選者臨床分型符合I型,II型,IIIb型。全組共41例,男性18例,女23例。年齡23-69歲,平均49.37歲。合并癥:萎縮性膽囊炎1例;膽囊結石5例;胰腺炎1例;高血壓?。?例;肝膿腫:3例;2型糖尿病:2例;膽囊息肉:3例;肝血管瘤4例;消化性潰瘍2例;消化道出血1例;腎結石5例。既往病史:膽囊切除術后23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后2例;膽腸吻合術后2例。
結石分布情況:S2+S3段:26例;S2+S3+S4:7例;S6:3例;S2+S3+S4+S6:1例;S6+S7:4例。合并膽總管結石26例;合并膽道感染12例。
有急性膽道感染者,感染控制2周后手術;無急性感染者,完善術前準備后手術。
手術方式 S2+S3切除+T管引流:21例。S2+S3切除+膽腸吻合術:5例。S2+S3+S4切除+T管引流:4例。S2+S3+S4切除+膽腸吻合:2例。S1+S2+S3+S4切除+T管引流:1例。S6切除+T管引流:3例。S2+S3+S4+S6切除+膽腸吻合:1例。S6+S7切除:4例。術中均行膽道鏡檢查。
并發癥:膽漏4例,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5例。
結 果 全組得到隨訪38例,失訪3例,隨訪時間:12~72個月,平均隨訪42月。T管引流者行T管造影檢查,術后3月、6月行B 超檢查,如有異常則行MRCP或CT檢查;1年以上,B超隨訪,如有異常,再行MRCP或CT檢查。全組結石殘留3例(3/41),結石復發5例(5/38)。術后病理報告肝內膽管結石伴膽管內乳頭瘤樣增生1例。1例左外葉膽管結石患者,術中冰凍診斷膽管癌;1例并發左肝膿腫患者行左半肝切除后6月,發現切口腫物,再次手術切除,證實為轉移性膽管細胞癌。遠期治療效果評定據黃志強標準[1]:優良率90.65%。
討 論 肝膽管結石病因殘石率高,復發率及再手術率高,目前仍是肝膽外科的難治性疾病之一。其病理特點為肝總管、左右肝管匯合部及其肝內各級膽管內的結石同時合并膽管的炎癥、狹窄、肝纖維化、肝萎縮及肝功能障礙等。自70年代黃志強采用肝切除治療肝內膽管結石以來,肝切除術因其能一次性解決肝膽管結石、膽管狹窄及肝內病灶,具有結石清除率高、復發率及再手術率低等優點而成為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最有效方法?!叭コ≡?、解除梗阻、取凈結石、通暢引流”是肝膽管結石病公認的基本治療原則,去除病灶是治療的核心,解除梗阻、通暢引流是針對并發癥的治療。目前肝切除方式有非規則性肝切除及規則性肝切除。隨著影像學的發展及治療技術的進步:如術中造影,術中膽道鏡檢查,術中B超及可視化仿真手術等,有人提出解剖性肝切除及精準肝切除治療肝膽管結石病[2-4],使結石清除率進一步提高,復發率及再手術率進一步下降。
規則性肝切除是以肝段、肝葉為單位完整切除病變膽管樹及所引流的肝臟區域,從肝段肝蒂開始分離及切斷肝段的管道,最大限度地保存正常膽管和肝組織,徹底切除患病膽管,從而達到完整切除病灶的目的。有人提出規則性肝切除的技術要點為[5]:①注意肝增大萎縮的分界面;②術中B超有助于確定肝內結石、擴張膽管、門靜脈與肝靜脈的位置;③沿肝右切跡切開肝實質;④鞘外分離右后段膽管血管蒂;⑤切開右后下段肝管,探查、取石;⑥切斷段肝蒂;⑦向外牽引段肝蒂,按段間界面分離肝實質并切除肝段。在規則性肝切除時,由于預先阻斷預切除肝段、肝葉的肝蒂,導致肝組織顏色分界,提供肝切除平面,避免無效肝組織殘留,減少肝臟斷面的出血,減少了術后并發癥。同時,因無需肝門阻斷,最大程度的保留殘肝功能。對存在萎縮肥大復合征患者,由于肝門部旋轉,預切除肝段或肝葉的肝蒂暴露困難,易出現副損傷。本組1例S1+S2+S3+S4切除患者,因左肝管結石致左肝萎縮,右肝及S1肥大,S1膽管開口于左外葉膽管,切斷左肝管后切除肝組織時方發覺,被迫切除尾狀葉。
約24%的肝膽管結石病伴有該段膽管開口處狹窄[6],由于渦流效應,導致結石復發。狹窄和結石互為因果,是殘石率及復發率高的根源。同時,膽管結石的長期反復慢性炎癥刺激,是造成膽管癌變的原因。本組2例膽管癌患者,病史均超過8年。術前的影像學評價至關重要,B超,CT及MRI+MRCP缺一不可,不同影像學資料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在術前評估肝內膽管結石的分布情況,膽管開口處有無狹窄,膽管有無癌變,肝葉或肝段有無萎縮,有無萎縮肥大復合征,從而在術前為手術方式的選擇提供重要的依據。術中膽道鏡的作用不可忽視,膽道鏡可提高結石的清除率,同時還可直觀的發現局部的膽管有無狹窄,尤其是無肝組織萎縮的病人,為是否行該葉或該段肝切除提供依據;術中膽道鏡還可發現膽管有無癌變,本組有1例左外葉膽管癌就是在術中經膽道鏡發現膽管壁有乳頭樣增生,行術中冰凍病理檢查而證實。有人用膽管整形,膽腸吻合來解決膽管狹窄的問題,但對于3級及以上膽管而言,因位置較高,手術難度大,難以通過該術式取得理想的目的。我們認為:對于I型,II型,IIIb型肝膽管結石合并肝內膽管狹窄的病人,只要評估殘肝功能足夠,無論肝組織是否萎縮,都應行該狹窄肝段或肝葉的切除,達到徹底清除結石,減少復發,防止膽管癌變的目的。
并非所有肝膽管結石病人均可通過肝切除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對I型,II型,IIIb型病人,可以通過規則性肝切除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IIIa型病人,肝膽管結石在肝內膽管廣泛分布,且不伴有相應肝實質的萎縮、纖維化。無法確定手術切除的范圍,單純切開膽管取石一次難以完成,而行肝移植又不現實。IV型病人,結石在肝內膽管廣泛分布并伴有肝硬變、門脈高壓等。常伴有左右肝管或匯合部以下膽管的嚴重狹窄。此類患者無論是肝切除術還是膽管成型術,風險性極高。因此,對肝膽管結石的病人,術前準確的分型甚為重要。本組病例術前都進行腹部B超,CT及MRI+MRCP檢查,準確進行臨床分型,只對符合條件的病人進行規則性肝切除,輔以膽道鏡檢查,T管引流或膽腸吻合,可以獲得良好效果。
對于符合條件的病人而言,規則性肝切除可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術中膽道鏡是必要的輔助手段。解剖性肝切除及精準性肝切除是發展方向。
[1]黃志強.肝內膽道結石手術方法的選擇[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4,14(3):136-138.
[2]范應方,項楠,方馳華.基于MI-3DVS的數字化微創技術在肝膽管結石診治中的應用[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1,13(10):1669-1674.
[3]陳燕凌,朱金海,韓圣華,等.解剖式肝段切除治療左肝膽管結石——保肝手術的探討[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09,12(2):93-96.
[4]韋楊年,黃海,莫世發,等.精準肝切除在肝膽管結石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1,18(1):67-72.
[5]周寧新,張效東.肝內膽管結石外科治療的方法與選擇[J].肝膽外科雜志,2007,15(6):401-403.
[6]黃志強.黃志強膽道外科手術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