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朱旭艷
(西雙版納州人民醫院,云南 景洪 666100)
在過去的20年中,全球大約有1 200萬人由于艾滋病失去生命,其中25%為兒童,母嬰傳播是15歲以下的兒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徑[1]。隨著我國艾滋病的流行,女性患者的比例不斷上升,增加了兒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建立和實施完善的母嬰阻斷綜合干預措施,對保護婦女和兒童的身體健康,減少艾滋病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對本州59例艾滋病感染孕婦的隨訪調查,對2008年起開展的綜合干預措施效果進行評估,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州于2009-2013年間各醫療機構收治的孕產婦中發現感染HIV病毒的患者59例。患者平均年齡(27.9±4.3) 歲。其中高中文化以上患者2例,初中文化患者32例,小學以下文化患者25例;實施母嬰阻斷措施時間,28周以下患者13例,28至40周患者46例。
干預措施 1.在產科門診等醫療保健部門完善妊娠檢查措施,盡早篩檢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產婦,將資料上報至州級疾病控制中心進行備案,制定相關干預措施的開展計劃。為干預對象提供完善的艾滋病咨詢和檢測,在尊重保障患者隱私的前提下為孕產婦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使其充分認識艾滋病對產婦和胎兒的危害,幫助其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妊娠計劃和干預措施,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對于選擇自愿中止妊娠的患者,安排其盡快進行相關手術,提供完善的避孕咨詢和指導,并將資料納入疾病控制中心的綜合管理體系。本研究中共有21例孕產婦選擇中止妊娠,其中早期人工流產3例,中期引產6例,晚期引產12例。
3.如孕產婦選擇自愿繼續妊娠,為其提供充分完善的孕期保健服務,合理優化飲食,改善其營養狀況。設置專人隨訪觀察感染情況,提供預防性用藥、安全分娩人工喂養知識的咨詢指導。
4.確保孕產婦知情的情況下,講解艾滋病母嬰傳播阻斷的具體方法和利弊,與產婦溝通選擇分娩方法。對于產道分娩采取盡量縮短生產過程、避免宮縮和產科損傷的原則進行生產。對選擇剖腹產的新生兒采取遠距離斷臍,及時為新生兒清除產婦血液、羊水等體液、分泌物。新生兒出生后注意清潔保暖,及時接種乙肝等預防疫苗。根據母親和新生兒產期用藥和身體情況為新生兒服用預防性藥物。新生兒的喂養采用人工喂養,避免使用母乳或混合喂養,為新生兒提供免費奶粉和相關喂食指導。
5.建立完善的產后隨訪機制。分別在孕產婦產后1~3月中每個月進行隨訪,其后每3個月進行一次隨訪。在新生兒12個月和18個月大時由當地疾病控制中心進行HIV抗體的檢測,對陰性反應新生兒這登記為正常兒童恢復常規管理,對陽性反應新生兒納入艾滋病綜合防控體系進行管理。
結 果 通過開展母嬰阻斷的綜合干預措施,全部59例孕產婦中有21例選擇自愿中止妊娠,38例孕產婦所產子女于12月大時進行HIV檢測,全部為陰性反應。阻斷成功率為100%。
討 論 兒童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中90%是通過母嬰傳播感染,進行有效的母嬰傳播阻斷對減少兒童患病幾率有顯著的效果[2]。
艾滋病母嬰傳播通常發生于HIV感染婦女的懷孕分娩和哺乳過程中,預防母嬰傳播的主要途徑包括宮內感染、通過產道分娩和使用母乳進行喂養[3]。大量國外研究表明,對艾滋病感染孕產婦在孕期進行疾病咨詢和HIV檢測、提供心理輔導和情感關懷、實施包括預防性用藥、安全分娩和人工喂養在內的綜合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母嬰傳播的發生幾率,預防兒童感染HIV病毒。
有研究顯示,患者年齡和受教育程度對母嬰阻斷措施的實施效果影響不存在顯著差異,妊娠周期則與母嬰阻斷干預的實施效果關系密切,在較早的孕周檢測出HIV陽性反應,母嬰阻斷干預取得的效果越好[4]。
在本研究中,對59例HIV感染孕產婦開展母嬰阻斷綜合干預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阻斷成功率達到100%,證實了綜合干預措施的有效性。筆者認為,開展母嬰阻斷措施的關鍵在于及早發現給予患者相應的咨詢幫助并通過與感染孕產婦充分溝通建立良好的醫患信賴關系。
[1]龐義堅,朱昭穎.2007~2011年梧州市艾滋病母嬰傳播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3,21(4):70-71.
[2]顧光美.淺談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隨訪干預[J].大家健康,2013,7(6):169-170.
[3]毛雪梅,王清,楊紅俊.促進艾滋病母嬰阻斷成功的綜合干預措施及效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8):4716-4718.
[4]姜會芝.護理干預對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效果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1,1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