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昭
2014年1月至7月,歐盟非食品類消費品快速預警系統(RAPEX)對中國兒童用品共發起通報449起,同比增加50.2%,“劣質商品中國造”等媒體炒作極易影響消費傾向。通報原因包括化學風險、窒息風險、結構設計安全、微生物風險及易燃性等,其中三方面問題已成為痼疾。首先是化學風險,共涉及168起通報,其中,鄰苯二甲酸酯含量超標因占81.5%已成首要“毒瘤”,涉及通報達137起,同比劇增121%;其次是小部件脫落引起的窒息風險,如童鞋上的裝飾件不牢固等,共涉及通報達110起,同比增長13.4%;還有兒童服裝的繩帶安全問題,涉及通報達96起,同比增長12.9%。小部件與繩帶問題是企業在產品設計中容易忽視的細節。
歐盟通過數據采集、危險評估、風險表征等步驟對特定化學物質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基于上述安全評估的科學性,歐盟往往借此直接更新技術法規壁壘,或是修訂REACH等法規,增加了中國兒童用品出口的風險。今年,歐盟已陸續發布多項高風險因子安全評估報告,如年初的兒童玩具中雙酚A安全風險評估報告,提示該物質對兒童內分泌調節活動有影響,歐盟委員會隨即修訂兒童玩具指令,將雙酚A的遷移限量設定為0.1毫克/升,此前該限量僅由歐洲玩具產業自愿執行,并非強制規定;8月4日,歐盟委員會健康及環境風險評估中心(SCHER)發布報告,認為六價鉻存在潛在的致癌性,并建議大幅提升玩具安全指令中六價鉻的遷移限量要求。
作為全球技術法規的風向標,歐盟對兒童用品相關的技術壁壘層出不窮。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玩具標準已正式開始全面實施,對中國兒童用品出口產業帶來的沖擊正逐步顯現。今年年初以來,歐盟對多項技術法規進行更新,如4月修訂的玩具標準EN71-1,全面加強產品的物理及機械要求,6月又連續發布指令2014/79/EU和2014/81/EU,將雙酚A及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等3種阻燃劑列入限制范圍,此外,對兒童易接觸類消費品的鉛含量也將設限。
兒童用品是中國重要的出口產品,多屬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僅寧波地區涉及生產企業就有600多家,年出口額超過5億美元。作為全球出口貿易大國,中國將長期遭受國際貿易摩擦影響,為此,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相關企業:
首先應提高質量安全意識以“自保”。積極向檢驗檢疫、行業協會等部門尋求技術、政策幫助,合理規避風險。嚴格審查產品設計等方面安全,提前發現問題。依外方訂單設計出口產品時不盲目滿足客戶要求,針對外方設計中存在的缺陷,或是客戶出于成本考慮而指定使用強度等物理指標不符的原輔料的問題,加強溝通,并在合同中對產品設計的符合性等做出規定,維護自身正當利益。
其次要積極應對技術壁壘以“自強”。要及時掌握出口市場技術、質量、安全、環保、包裝和標簽的相應技術法規,準確把握設計風險,并且加強對標簽信息、包裝材料、外觀衛生等產品細節的監控,并及時關注歐盟通報信息,動態掌握市場關注熱點。同時要加強對設計、質量檢驗等關鍵崗位人員的培訓,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結合技術進步等從源頭上確保產品質量。
最后需提升質量控制能力以“自律”。嚴格把控原輔料的質量安全,切勿為降低成本、縮短工期而盲目使用劣質原料或降低生產工序標準。通過提升自身的檢測能力、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等方式把好成品質量關,根據進口國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產品的原材料構成、產品的生產工藝、產品的用途和市場定位、買家的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科學確定產品的檢測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