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舵(南陽醫專中專部 河南 南陽 473000)
2000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60歲及其以上人口已占全國總人口的 10%,其中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 7%,并以年均 3%的速度持續增長。它遠遠高于1.17%總人口增長速度。人口專家預計2035年前后,中國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比例將上升到 20%。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老齡化社會的定義(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60歲以上的人口占該國家或地區人口總數的10%或以上,或者65歲以上的人口占該地人口總數的7%以上),中國已經跨入了老齡化社會的門檻。這說明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的平均壽命大大增長,體現了社會的優越性,但是,隨之而來又引起了我國老齡化眾多的問題,由于城市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數都是從以前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他們的活動范圍圈在縮小,活動量在減少,身體機能也開始衰弱,導致身體防御疾病的能力下降,所以經常受到病痛的困擾,同時也給社會增加了負擔,所以搞好城市老年人體育刻不容緩。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齡化社會開始慢慢到來,人們開始追求健康長壽。我國的一些學者也開始對老年人體育進行了研究,有些研究成果對本研究有重要的啟發。
王廣虎在 《弱勢群體參與全民健身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中調查指出老年人的健康現狀不容樂觀,精神生活不充實、生活的孤單感增強,對于這種狀況去如何改善,他著重從全民健身的角度上和從體育的參與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在顧淵彥、李明著的《21世紀中國社區體育》中第五章新世紀社會變遷與社區體育曾經提出:“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與特征是人數多,峰值高、延續的時間長 ,“人口的扶養比居高不下,老齡化和經濟的發展水平不平衡而導致了種種的社會問題,老齡化的區域不平衡,尤其是經濟不發達地區由于勞動力的流失有著人口老齡化和經濟欠發達的雙重壓力”,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劉明輝、劉淑麗在《人口老齡化與中國老年健身體育》中提出:“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已成為中國政府和社會人士極大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認為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發現“存活在高齡的老年人壽命多伴隨著各種慢性病疾病”、“人口數量大,平均壽命長,健康余年短,疾病余年長,醫療費用難以承受的狀況”。可見,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對于老年人的身體疾病較多和醫療費難以承受的情況,應該從身體鍛煉上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時作者提出了他們的建議,認為科學的健身運動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的前提。
馬斌在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影響》中提到“根據老年人增多的情況,增設老年人體育保健”。 顧海龍《試論人口老齡化趨勢與社區體育發展》中建議提高資源共享程度,以社區為單位,把社區的老年人組織起來充分發揮單位體育場地、設施的作用,充分挖掘駐社區單位資源,開展單位與社區資源共建,開展老年人體育運動,共享在不影響本單位社區的體育活動的前提下對外開放,有效地利用資源空間,實行資源共享,挖掘民族體育,推廣“輕體育”。范燕美、戴有祥在《對21世紀初中國老年體育的探討》中提出:“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老年體育管理和科研的專業人才,各級政府應重視老年體協的組織和完善,廣開門路,盡可能多地提供老年人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等”。朱光輝、孟凡強在《從體育的視角看“健康老齡化”的實現》中提出:從個體價值和社會的價值的兩個方面來論述老年人體育的重要性,指出體育鍛煉是改善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的重要途徑。從社會的角度認為社會服務是滿足老年人社會保障的重要舉措,突出的表現為社區服務,主要包括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和社區文化、體育服務。實施新的社會保障體系,必需重視社區體育,因為老齡人健康長壽,不僅可以降低社會保險金的支出,還確保了老齡人的幸福晚年。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體育發展對策就是走政府引導下的社會化發展道路促進老年人體育事業發展和“健康老齡化”的實現,處理好體育事業與其它各項事業發展的關系,以體育為手段推進全社會的終身教育。
從以上文獻可以看出,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進行了研究,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越來越多的學者對如何構建和諧、健康的老年人體育生活方式給予關注。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逐步實施,準確把握我國群眾體育現狀,己越來越顯得重要和必要。本文通過對南陽市城區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現狀進行調查,準確掌握南陽市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的現狀,為我們地方政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和對策。
[1]周蘭君等.美國促進中老年人身體活動計劃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4).
[2]余建華.日本老年人體育運動的現狀與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
[3]王廣虎.弱勢群體參與全民健身的現狀調查[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