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自兵 (安徽省合肥市公安消防支隊,安徽 合肥 230000)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以下簡稱《車規》)是我國建筑防火設計中指導工程建設的專業技術規范,凝聚了消防專家們的智慧和心血,指導著建筑工程的消防設計、審核和防火監督檢查,功不可沒。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不斷的變化,汽車消費尤為突出,地下停車庫、屋頂汽車庫、機械式汽車庫等發展迅速,汽車庫防火設計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有的條款在實際執行中存在一些模糊、不明確和執行起來有困難的方面,給設計、審核人員理解并實施規范造成了不必要的困難。為了能全面的理解和貫徹防火規范,本人結合實際情況,談一些自己的看法、建議。
《車規》第6.0.2條規定:“汽車庫、修車庫的每個防火分區內,其人員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在實際工程中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常常認為可以套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5.3.12條地下室規定:每個防火分區可利用防火墻上1個通向相鄰分區的防火門作為第二安全出口,甚至防火分區內沒有一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每個防火分區是否可以利用防火墻上1個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防火門作為第二安全出口,筆者認為:《車規》中一個防火分區的面積已經很大了,要求設置的人員疏散出口數量及疏散距離本身要求已經是比較低了,也是比較容易滿足的,因此,不宜借用防火墻上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防火門作為安全出口。
《車規》第6.0.3條規定:“汽車庫、修車庫的室內疏散樓梯應設置封閉樓梯間。”目前地下汽車庫層數越來越大,筆者建議當地下層數為3層及3層以上或地下室內地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時,應設置防煙樓梯間;另外對于地下汽車庫直通室外的疏散樓梯認為是室外空間,而不設置封閉樓梯間,由于敞開樓梯猶如垂直的風井,是火災蔓延的重要途徑,敞開的樓梯更容易被煙氣侵入,盡管疏散樓梯地面部分直通室外開敞空間,但是在地下汽車庫內仍需要設置封閉樓梯間。
屋頂汽車庫停車問題目前越來越多,認為屋頂汽車庫類似室外停車場,人員安全出口的設置不考慮屋頂停車庫面積大小和疏散距離的長短。其實屋頂停車庫其火災危險性及滅火救援難度要遠遠大于室外停車場,如果屋頂停車庫與下面汽車庫沒有任何連通口,則屋頂停車庫的停車數量單獨計算,否則屋頂停車庫停車數量應計算在汽車庫的總車輛數內,屋頂汽車庫人員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最遠工作點至樓梯間的距離不應超過45m。另外《車規》第6.0.8條規定對Ⅳ類的汽車庫設置在屋頂,未設計汽車坡道時,可采用垂直升降梯作汽車疏散出口,升降梯的數量不應少于2臺,停車數少于10輛的可設1臺。
《車規》第6.0.6條規定:“汽車庫、修車庫的汽車疏散出口不應少于兩個。Ⅳ類汽車庫和汽車坡道為雙車道且停車數量少于100輛的地下汽車庫可設一個”,而《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100-98)第3.2.4條的規定:“大中型汽車庫的庫址(不超過500輛車),車輛出入口不應少于2個;特大型汽車庫庫址(大于500輛車),車輛出入口不應少于3個。”在實際執行中兩規范標準不太一致,另外《車規》沒有規定室內最遠點至汽車疏散出口的距離,汽車庫、修車庫疏散出口是否可設置在同一防火分區內等,究其原因主要考慮火災時車輛疏散難度極大,普遍認為火災時車輛的疏散并不重要,汽車疏散只要滿足車輛交通和使用的需要即可,筆者認為汽車庫平時使用要求的基礎上,應當適當考慮火災時汽車的疏散,應參照《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大于500輛車時,車輛出入口不應少于3個,汽車庫、修車庫的汽車疏散出口應布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區內。汽車坡道的火災危險性是不容忽視的,汽車坡道最近外緣與相鄰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應當按照《車規》第4.2.1條的規定確定,且不應小于10m。
目前汽車庫內有許多設備用房,是否該房間應該計入地下車庫的防火分區,主要因為普通地下車庫防火分區最大可到4000m2(設有消防噴水),設備區最大1000m2(設有消防噴水),二者的防火分區標準不一致。如果是為車庫服務的例如備件庫、維修間、風機房等,當汽車庫每個防火分區內設備用房的總建筑面積不超過500m2;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汽車庫每個防火分區內設備用房的總建筑面積不超過1000m2;則可將設備用房計入汽車庫的防火分區面積,設備用房應采用防火墻和甲級防火門與停車區域分隔。但如果為消防服務的設備用房,如: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消防配電房、發電機房等,這些應設有獨立的防火分區,防火分區內應有一個滿足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本身這些房間規范也有強制的疏散要求),另一個可借用相鄰防火分區疏散。
《車規》第9.0.7條規定:“除敞開式汽車庫以外的Ⅰ類汽車庫、Ⅱ類地下汽車庫和高層汽車庫以及機械式立體汽車庫,復式汽車庫、采用升降梯作汽車庫疏散出口的汽車庫,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同時規范第2.0.5條對高層汽車庫的解釋為:“建筑高度超過24m汽車庫或設在高層建筑內地面以上樓層的汽車庫。”在實際工程中存在,附設在高層建筑地上首層的Ⅳ類汽車庫需要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但是附設在高層建筑地下的Ⅲ和Ⅳ類汽車庫不需要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這是很矛盾的。附設在高層建筑地下的汽車庫火災危險性大,人員疏散和火災撲救難度大,火災時對高層建筑的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筆者認為,設置在高層建筑地下的汽車庫也應當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車規》第9.0.8條規定“采用氣體滅火系統、開式泡沫噴淋滅火系統以及設有防火卷簾、排煙設施的汽車庫、修車庫應設置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的設施。”實際工程中,一些汽車庫、修車庫按規范不需要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但是往往需要設置自動滅火系統、防火卷簾和排煙設施等,按規定應設置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的設施。這些建筑消防設施采取手動控制方式,是不合理的,但是這種情況都要求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也是不實際的。筆者認為對性質重要、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地下汽車庫等,應要求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二是如建筑其他部位設置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則可設置與之聯動設施,防火卷簾聯動的觸發裝置可采用卷簾兩側設置的感煙感溫探測器組,排煙設施聯動的觸發裝置可采用消火栓啟泵按鈕、水流指示器、排煙口附近設置火災探測器等,沒必要大范圍裝設火災探測器。
《車規》第8.2.1條規定:“面積超過2000㎡的地下汽車庫應設置機械排煙系統。”地上汽車庫及面積小于2000㎡的地下汽車庫通常都不設置排煙系統,排煙方式可采用自然排煙方式和機械排煙方式。目前汽車庫排煙方式主要采用機械排煙方式,對面積超過2000㎡的地下汽車庫是否可以采用自然排煙方式存在爭議,各地執行標準不一致。由于自然排煙是采用靠外墻上的可開啟外窗或高側窗、天窗或專用排煙口、豎井等將煙氣排出,自然排煙方式結構簡單、經濟,不需要電源及專用設備,具有可投資少,管理維護簡便等優點。筆者認為地上汽車庫及地下1層汽車庫宜優先采用自然排煙設置進行排煙。參考《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汽車庫自然排煙方式設置需要滿足以下要求;一是可開啟外窗應設置在外墻上方或屋頂上,并宜設置自動開啟裝置,可采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或易熔金屬控制。排煙口(窗)距車庫內最遠點的水平距離不超過30m。二是汽車庫自然排煙方式可開啟外窗的總面積不應小于室內地面面積的5%,有條件時,應當盡量加大相關開口面積。三是地下2層及2層以下的汽車庫不宜采用自然排煙方式。
《車規》(GB50067-97)第7.3.1條規定:“Ⅰ類地下汽車庫、Ⅰ類修車庫宜設置泡沫噴淋滅火系統。”在實際工程的設計中對泡沫噴淋滅火系統的設置場所意見分歧較大,一是認為規范是“宜”設置,也就意味著可做可不做;二是泡沫噴淋滅火系統投資大,設計和管理難度大,不愿意設置泡沫噴淋滅火系統。三是由于汽車庫保護面積大,造成泡沫噴淋滅火系統龐大,干管設計流量過大,使干管管徑偏大影響其他各類管線的通行及建筑的使用。汽車庫火災不同于單一物質的火災,集A、B類火災于一體(以液化氣為燃料的汽車還存在著C類火災的危險),火災蔓延速度快,極易造成大面積火災,撲救難度大,外部救援困難。而大量的實驗資料表明,泡沫噴淋及高倍數泡沫等滅火系統是汽車庫,尤其是地下汽車庫、機械式立體汽車庫、復式汽車庫最有效、最可靠的滅火系統。因此,鑒于汽車庫火災的復雜性,以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對油類或火災的局限性,廣泛采用泡沫噴淋及高倍數泡沫等滅火系統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就《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在工程實踐中常見問題進行討論,談了筆者的一點體會,特別是地下汽車庫防火設計復雜,撲救難度大等問題亟待研究解決,本文拋磚引玉,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加強這方面的研究,以此推動規范的修訂和完善。
[1]GB50067-97,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7.
[2]GB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3]JGJ100-98,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