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 劉雪飛 李淑芳 賈 勤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是電子測量與儀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針對高職教育教學中學生理論基礎弱,但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的特點,為了使高職學生成為技術應用型高技能人才,有必要在高等職業院校進行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既使高職與普通高校區別開來,又能使個高職學生學到相關知識并能學以致用。為配合高職院校學校實踐性強的課程進行專業建設工作,我們按照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的建設方案,建設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使其達到優質專業基礎課程水平。
本課程以工作任務為邏輯主線,以任務的興趣點為引導,將完成工作任務必需的相關理論知識構建于實驗項目之中,學生在任務興趣點的驅使下進行具體實驗項目探索體驗,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鍛煉職業能力,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在教學環節中,依據校內實驗環境和實訓條件、校外實習資源情況貫徹模擬電工電子實驗實訓項目(校內實驗實訓室)完成基礎教學,承擔真實的電工電子工程項目(工程現場)的實用教學,并根據工程情況設計隨時更新教學項目內容和實踐教學過程。
職業教育課程應當突出能力目標,鑒于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為專業基礎課,則對課程大要求既要體現嗯能力的培養,又要兼顧基本基礎知識掌握和運用,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本課程是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電子測量與儀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實驗數據處理與虛擬儀器,電路仿真軟件應用,可編程序控制器等相關后續課程所需的電路電子基礎的基本概念和電路實踐基礎知識,能夠進行簡單器件的選型,能夠使用常用電工電子儀器設備,能夠獨立完成簡單實踐項目,并能對系統功能進行測試,為將來從電子測量工程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課程的核心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電工電子技術相關職業能力和學習后續課程的基礎能力與專業素養,使學生達到國家相關職業標準。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習者應該具備以下知識、技能與素質:
(1)能夠進行實驗任務和實踐項目的器材、儀器需求分析;
(2)能夠撰寫實驗項目的項目說明書;
(3)能設計中小電路應用系統方案;
(4)能夠進行簡單電路電子器件選型;
(5)能熟練操作電工電子常用器材和工具;
(6)能完成電工電子項目任務過程的各個環節,能熟練、規范地完成實踐操作;
(7)能根據電工電子基礎理論和實踐知識,分析后續課程相關電路。選取后續課程實踐所需電路器件和儀器;
(8)能完成對電工電子器件、儀器的規范分類與管理。
根據電工電子技術及應用專業技能目標框架,獲得本課程的能力目標,找到教學設計途徑。依據職業崗位課程學習要求,按照后續職業課程標準,通過校企合作制定職業標準;將能力群分解為若干個能力模塊,結合興趣任務和能力訓練要求,引導學生進入任務角色;制定融合職業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能力訓練模塊考核標準、考核方法;編寫適合在生產性實訓基地開展教學的工學結合校本教材。
課程教學內容的確定是從高職學生工作預期和后續課程出發,通過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專業課程設置及對工作崗位進行分析,選出與本課程相應的典型工作任務是常用電子器件的識別與使用、常用電測儀器和設備的使用。通過對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行動能力進行分析和討論,分解和細化核心能力目標,在此基礎上確定有任務陳述的課程教學內容。
組織課程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到高職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動手操作能力較強、思維活躍開放等特征,提出趣味性任來吸引學生,從而建立其自信心。在此方面,首先可以演示案例教學,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發展。在課程設計上,有小的基礎案例,也有來自行業的工業案例,以實驗室環境教學為基礎平臺,工廠型實訓基地為拓展平臺,使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職業素養與實際應用環境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工作過程與教學過程的融合。在案例教學中,采用“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方法,按照案例的工作過程進行學習與訓練,使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其次是客觀教學內容上實施興趣項目教學。第一學段重在興趣點的建立,從任務的被動吸引到主動探索。通過大量收集資料、整理方案、小組討論,制定實施計劃,完成構思與設計,然后進行小組分工,開始進行方案實施。在循序漸進實施項目過程中,逐漸過渡到學生整理項目方案,由指導教師進行中期檢查,對項目設計的規范和要求提出指導意見,但并不對項目的可行性給予評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第二個學段,項目小組必須細化方案,形成完整書面文本,進行項目匯報、答辯與成果展示,并進行成績評定。
在項目教學期間,各項目小組根據項目方案進行匯報,由2名教師(校企雙方組成)進行評定,根據學生在項目方案中獲取知識與運用知識的能力予以打分。從實踐情況看,此階段,學生的創新思維活躍,敢于構思和設計。
根據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現有電工電子技術基礎實驗實訓室建設情況和學校教學目的出發,正在完善電工電子技術實訓中心、中型項目任務實訓室,校企共同確定生產實訓基地建設方案。對職業教育國內現狀進行深入調研,對畢業生市場需求進行分析,分析各崗位的需求量及對應的技術特點和設備要求及環境要求,以此為根據確定實驗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方案。實驗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的定位如下:
(1)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專業群校內實驗室;
(2)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專業群校內實訓室;
(3)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專業群校外實習基地;
(4)學生創業教育平臺。
實訓室配置電工電子技術實驗室的相關設備,培養學生簡單實驗的驗證和操作、基礎實訓的獨立操作能力、校外實習的選件能力、軟件應用能力、資料查詢能力和負責電路的安裝調試維護能力、設備及網絡性能測試能力、物聯網應用平臺管理能力等。
這些實訓設備可以滿足日常的實訓教學需要,同時也為學生課程設計和競賽提供了保障。該實訓室將全體向學生開放,從發發揮了實訓室為全院學生服務的作用。
教學評價的基本思路是,不僅有期末考核和期中考核,而且有過程評價和學生的自評。實訓部分占總成績的50%,以實驗實訓過程為考核的主體,貫穿整個學期。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改革傳統的學生評價手段和方法,采用階段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目標評價相結合,項目評價,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評價模式。
(2)采用多方位評價模式,分別用出勤、課堂提問、實驗實訓準備、實驗實訓過程及完成質量來綜合評價學生期末成績。
(3)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對在學習和應用上有創新的學生應予特別鼓勵,全面綜合評價學生能力。
高職教育課程建設必須主動適應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建設。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實施的目的是操作性理論,以實踐為驅動,興趣為引導,選用恰當的興趣引導任務進行能力訓練。
為保證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具體實施的實際效果,需要繼續不斷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并突出工程特色。
[1]劉雪飛.智能型學生上課考勤系統設計[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0(9):73-74.
[2]劉雪飛.一種單片機復合電路板結構:中華人民共和國,2013205850037[P].2014-2-12.
[3]李桂梅.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建設方案研究與實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