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電子工業學校 姜有奇
隨著中專生源的改變,和國家對職業人才需求的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的實際需求。從教師師資的再培訓、教育硬件資源的改善、企業調研、重新規劃人才培養模式、調整課程體系、教材編寫、教學方法改革,課程比例調整、我們學校進行了大量的實踐研究。以下以行動導向教學在《電子技術技能實訓》課程中的應用為例談我校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方面的努力與收獲。
通過對《電子技術技能實訓》課程的教學探究,從教材選取,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過程的評價,尋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從而讓課堂教學為學生服務,以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提升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并最終為學生就業,為企業用人打好基礎。
教學方法改革的目的是一個“動”字,要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從而讓學生“掌握知識、訓練技能、修煉身心、磨煉意志、鍛煉體能”,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勞動者。這次教學改革我們選取了《電子技術技能實訓》這門課程,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電子工藝、電工技術、電子技術等專業基礎課,具有了一定的理論及實踐基礎,為我們探究行動導向教學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這門課程我們選取的是由陳雅萍主編的項目式教學《電子技能與實訓》一書,全書共分了六章,26個項目。課程以“實訓項目”為核心,構建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讓學生先做,在真實的情境中,在動手做的過程中來體會、掌握相關知識。
a.重構課程體系:打破傳統學科型課程體系,針對實際工作體系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并按實際工作結構重新設計課程結構。
b.重組教學內容,選取項目式教材:根據教學內容,選取能針對實際工作任務需要,以職業活動為主線,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新型項目式教材。使得課程內容從知識導向轉向行動導向。
c.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打破以往進行知識灌輸、學生被動接受、實踐與理論脫節的實施方式,形成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學”與“做”、實踐與理論一體化的實施方式。
傳統教學法在教學內容處理上,多表現理論知識的教學,滿足于講清書本上的現成知識,與實踐技能相互割裂。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傳統教學方法習慣用外在手段迫使學生學習。比如,過嚴的約束,過多的作業,頻繁的考試,都影響了學生生動活潑的學習。總的來說,傳統的教學方法表現出重教輕學,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模仿輕創造,重外因輕內因的弊病,它阻礙了學生認識潛力的發揮,不利于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學生行動的積極改變為教學的最終目標,通過各種自主型的教學樣式和共同解決問題的教學樣式塑造學生認知、社會、情感等方面的多維人格。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所采用教學技術的不同,教師的教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但是總的來說,他們的活動更多地表現為隱性的;而學生學的活動則躍然眼前,表現為自主性的學習活動。在行動導向教學法中,知識的教學不僅僅表現為系統性的、單學科的,而且要求教師、學生運用所掌握的各類知識來處理。
分別選取我校2013級級護理專業的各一個教學班實施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電子專業教學,再在我校2013級選取各一個班級學生開展常規教學,兩班學生的文化基礎、教材、授課內容均無差異,并由相同教師按照相同的教學進度授課。
a.文獻資料法:根據中職電子類人才培養模式課題研究需要,通過調查國內外相關文獻,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國內外電子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先進理念,分析電子行業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以確定本課題的研究方案,
b.調查研究法:通過系統地搜集有關電子類人才培養模式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等材料,并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證,確定電子類相關專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明確其基于工作過程的工作領域,并將其轉化為學習領域,歸納總結,尋找規律,形成人才培養模式、重構課程體系。
c.行動研究法:通過對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開展的教學實踐,形成一些具有借鑒價值的典型案例。構建適合于“校廠共育、崗課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環境與平臺。
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選取部分內容在實驗組穿插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包括以下四單元:①萬用表的組裝調試與使用;②三極管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組裝與調試;③直流穩壓電源的組裝與調試,每單元6學時,共18學時。對照組及實驗組的其余教學內容采用傳統法教學。
把實驗組32名學生分成8個組,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關職業情景,根據所給信息進行討論,把各組提出的問題歸納若干集中的問題,學生查找資料,開展自主學習(包括查教科書、上網查找、檢索圖書館書籍、文獻資料),以上這些內容大約占教學時數的1/3(自主學習主要是在課下進行),下次上課時,以組為單位,選派代表以講解的形式回答本組抽簽抽中的問題,每組發言限時,組內成員可以補充,每個問題發言結束后,由教師和學生點評,當場給出每組的綜合評價。
根據教學內容和對應的課程標準,依照我校電子工程系教學考評辦法進行考核,2組采用相同考核標準,同時進行階段考核。課程結束后,理論測試占30%實踐操作考核占20%;平時分項目操作考核占30%,平時作業、出勤、課堂紀律、提問等占20%。
該門課程結束后,向實驗組學生發放對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調查問卷和學生評教表。調查問卷設計了三等級調查問卷,主要項目有:認同度(很喜歡/一般/不喜歡)、適應性(很快/逐漸/難適應)、對教學內容印象(深刻/一般/不深)、預習情況(積極/平常/不預習)、活躍課堂氣氛、豐富內容擴大知識面、綜合素質提高、能力培養、與傳統法比較、教學效果等。
發放調查問卷72份,回收72份,回收率100%。并對問卷結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問卷調查的主要項目統計結果見表2。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90以上的學生喜歡行動導向教學法;絕大多數學生對授課內容留下深刻印象;100%的學生都認真預習準備,也說明已達到激發主動學習的目的;很有助于培養學習者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也是實驗者的共識;92.5的學生認為教學效果很好。
行動導向教學法徹底規避傳統教學模式中理論與實踐相互割裂的問題,改變了過去一張試卷代表一切的評價方法,健全了職業教育評價體系額;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學手段也得到極大的豐富,選擇、創新符合需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是目前較為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教學方法,能極大地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的意識,更能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學習能力和社會能力。本次課題是研究行動導向教學在《電子技術技能實訓》課程中的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應在專業上進行推廣拓展,在課程上進行拓展,加強廣大教師的業務交流,探討職業教育課堂教學規律,為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