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和平
《大風車》是央視的名牌節目,該欄目強調“以兒童為本”的創作思路,以“尊重兒童、支持兒童、引導兒童、快樂兒童”為宗旨,注重“兒童寫兒童、兒童拍兒童、兒童評兒童”的制作理念,注重孩子對電視節目的參與,相繼推出了《玩偶1牽1》、《頑皮家族》、《新聞袋袋褲》、《童年》、《我看見》、《4+4》等眾多子節目,是一個深受兒童喜愛的節目,而且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節目明快并充滿童趣。
少兒節目豐富了少年兒童的文化生活,陶冶了他們的情操,為少年兒童的生活增添了絢爛的色彩,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好評。少兒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占相當大一部分比例,少兒能否健康成長,社會的影響因素最重要。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電視節目、網絡節目千變萬化,這些節目的耳濡目染,使少兒從中學到很多知識,甚至比學校學到的更廣泛、更迅速。少兒節目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應從政治的高度、使命的高度,加大少兒節目宣傳力度,按照國家和政府的要求,開設、開辦少兒節目或欄目。電視節目伴隨著少兒的成長,少兒又是接受外界信息最敏銳的時期,少兒初期的純潔與善良能否健康地延續下去和少兒節目的健康與否有著很大關聯,辦好少兒節目對少兒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要針對節目和欄目,精心組織,認真策劃,努力把少兒節目辦成兒童成長的良師益友,推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強,集教育、娛樂為一體的高質量的文化產品。
少兒節目作為典型的對象性節目,直接擔負著傳播信息和教育指導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的功能,但目前我國少兒節目的發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少兒節目成人化,重教育、輕娛樂,脫離生活實際等。
由于少兒節目的創作人員是成人,因此在創作時不可避免地會從成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理解事物的發展,所以節目的影響會使兒童出現“早熟”、“懶惰”、“暴力”、“注意力下降”等所謂的“電視病”,影響孩子們的身心發育、人格塑造和認知發展。少兒是最純潔的人生階段,后天的影響對其相當重要。少兒的模仿力極強,少兒節目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的成長,而成人化的內容常常會導致和其年齡不相仿的話語出現在他們口中。
城市和農村教育有著很大差別,而電視節目的制作比較一致,都是城市化發展,脫離了農村生活實際,造成少兒節目出現了失衡現象,不利于我國農村少兒的發展。同時,沒有立足于本國國情,在大眾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農村文化越來越跟不上城市的腳步,使農村邊緣化,加重了貧富差距。
現代教育都趨向于成人化發展,少兒的情商越來越高,幾歲兒童說出的話都能堪比一個大人,使少兒沒有了本年齡段應該有的童真與單純,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電視節目對其身心的影響。媒體的教育在當今社會發展的前提下是不可或缺的,現在少兒節目的發展注重教育性,每個節目的背后都要加上可以學到的道理,而不是單純娛樂,這讓少兒有了更重的負擔,剝奪了孩子玩樂的天性,把少兒節目當作教學工具。
我國動畫事業的發展遠不及日本等國,除了僅有的幾部動畫外,其他的動畫都來自國外,如《奧特曼》、《機器貓》、《海賊王》等一系列動畫,孩子們都追著看。各種國外動畫沖擊著國內市場,節目中存在的暴力、色情等因素,影響著少兒的生理、心理的發展,影響著其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
國外眾多品牌選秀欄目注重參與性,我們可以借鑒打造類似少兒選秀節目,增加少兒的參與性,讓少兒展現自己的天賦;讓少兒節目游戲化,把節目設計成游戲,如建立層級機制,一步一步地協同完成一個項目,并且有明確的游戲規則?,F代兒童與以前不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現代兒童的需求已經變得更加廣泛,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快捷和有深度,他們需要人們尊重他們的觀點和意見,兒童歌曲、童話故事以及科學知識和宇宙奧妙都是他們所喜歡的。少兒時期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萌芽期、形成期,因此節目主題應該清晰明確的強調文明禮貌、仁愛謙和等優秀的倫理道德觀念,選擇能夠培養和影響孩子忠誠老實、仁愛互助、勤儉寬容等美德方面的節目,將這些內容用生動活潑、淺顯易懂、平易近人的方式傳達給孩子們,對他們進行心靈與智慧的啟迪,從而滿足兒童健康、全面地成長的需要,培養有個性、有理想、有愛心、身心平衡健康發展的兒童。因此,今天的兒童節目制作者要從兒童對節目的需求入手,制作出既合理、適度地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又不失濃厚兒童色彩的電視節目。
了解少兒的需求,從少兒的獨特視角出發,用少兒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多貼近少兒的生活,使少兒參與節目的制作,避免成人節目形式的形成。要讓兒童節目成為真正兒童們的節目,還孩子應有的天真和童趣。
少兒節目的選材要貼近農村,使農村和城市共同發展。占相對大多數的農村孩子的發展狀況關乎國家未來的整體發展水平,要注重農村少兒的成長,縮小貧富差距。
如《非凡少年》節目結合了選秀節目的一些因素,在兒童節目中規模大、形式新,滿足兒童放松、情緒刺激、交往等訴求,節目鼓勵兒童參與,激發兒童潛能,較好地迎合了兒童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再如《風車謎社》,每期都有一個文化主題,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體現謎語中猜謎、解謎、作謎的樂趣。節目充分考慮兒童收視的特點,“寓教于樂、寓教于玩”等精彩的游戲包裝深受小觀眾的喜愛。強烈的參與意識是孩子們的天性,至今,少兒參與節目不夠成了制約節目向前發展的一個巨大障礙,必須寓教于樂,潛移默化之間使少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對少年兒童進行道德教育和知識傳授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兒童的教育自古以來都是成人的一種社會責任,讓孩子們在輕松快樂中增長知識,開發智力,教育和娛樂的結合發展,有利于少兒的身心發展。
電視少兒節目作為現代的一種傳媒手段,深深影響著現代少兒的成長與生活,它從視覺上、聽覺上影響著兒童的學習、言行舉止。大量的研究表明,電視一方面給孩子們帶來許多積極的影響和收獲,另一方面也帶來各種各樣的負面影響。因此,要辦適合少兒發展的少兒節目,告別少兒節目的成人化,使少兒節目健康發展。
[1]龍俊達,馮靈楷.對當下兒童電視娛樂生態的思考[J].新聞知識,2011(5).
[2]金震茅.少兒節目“去成人化”的若干思考[J].聲屏世界,2007(10).
[3]劉海平.電視少兒節目創作需遵循的規律[J].聲屏世界,2009(10).
[4]于舸.當前我國地方少兒節目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2).
[5]施君.淺談少兒科教節目的娛樂化包裝[J].東京文學,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