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
1964年7月,我大學畢業分配到祖國大西北的一家航空工業企業。其生產的產品是飛機電氣設備,技術資料大多是原蘇聯提供的。產品圖紙、技術條件、工藝規程依據原文內容重新制定。而各種類型飛機所安裝的電氣附件,其產品型號還是沿用前蘇聯的。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企業里大多數科技人員愿意從事產品設計及工藝、工藝裝備等一線技術工作。當時企業標準化的日常工作局限于技術資料的標準化審查上。停留在貫徹基礎標準,如機械制圖、公差配合、普通螺紋、圖形符號等標準,以及按蘇聯標準復制、改編過來的材料標準。標準化就是使設計、工藝資料準確、完整,作為工程語言能正確表達設計要求。其工作繁雜而瑣碎,但是最終體現成果是設計、工藝人員的。所以,技術人員不情愿搞標準化工作,認為這是為別人做嫁衣裳。
1969年開始,原第三機械工業部根據國家標準化工作發展需要,提出技術資料中國化。在我記憶中,有一項工作可以稱為亮點,即在選用非金屬材料方面,一項重要政策是推廣采用化工纖維制品,限制棉、麻、絲、綢的使用。鼓勵利用國內資源,破除原文資料中規定的條條框框。1970年我參與了三機部輔機局組織的電氣產品型號中國化工作。從此之后,便投身于標準化事業中來,一直到退休都沒有改變。2001年退休后返聘到目前供職的民營企業,仍然做老本行標準化工作。歲月如梭,不經意間前后經歷四十多年,可以說見證了新中國標準化事業蓬勃發展的歷程,尤其是從“十一五”之后標準化實現跨越式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1974年,鄧小平同志復出主持中央工作,提出一系列大刀闊斧恢復國民經濟的整頓措施。國務院各部委積極行動,著手考慮長遠規劃。當年11月我參加了三機部科技局組織的標準化十年規劃編制組。文化大革命之后,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各部門貫徹中央提出的“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我國標準化事業出現了迅速發展的局面。當時流行的提法是“三化”,即產品質量標準化、品種規格系列化、零件部件通用化。在新成立的國家標準總局組織指導下,許多急需的國家標準列入制定計劃。我也承擔了由我們工廠為主制定的國家標準《微型驅動電機名詞術語及代號》的主要起草工作。在一年多的起草過程中,結識了十多所高等院校的知名教師和部內外廠、所的同仁。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于1979年完成標準審查,同年發布實施,標準號為GB 1585-79。
為普及標準化知識,提高廣大科技人員對標準化的認識,1984年為慶祝建國35周年和紀念第15屆世界標準日,中國標準化協會協同《大眾標準化》雜志聯手舉辦標準化知識競賽。在全國各行業二千多名參賽人員中,我榮獲競賽成績第一名。獲得榮譽獎狀和獎金200元,在當時引起廠內不小的轟動。雜志編輯部刊發的競賽評論對我的答案及其來源說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對我的鼓舞很大,推動我在標準化工作崗位上更加努力鉆研。1986年我獲得航空航天工業部標準化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1988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1990年又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實施條例》,使標準化走上了法制軌道,工作有法可依,對標準化的發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從此之后,標準化工作進入了快車道,政府各部門加大標準化資金投入,每年制定標準的數量明顯增多。為加快標準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國家的政策提倡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這不但提升了制定標準的水平,而且在承擔標準的制定過程,對原有的產品要求和試驗方法引入國外先進標準和同行企業的規定,也推動了本企業的技術進步。通過參加制定標準,我本人也是受益匪淺,提高了知識水平,充實了業務能力,豐富了工作經驗。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國家標準化事業的發展。
退休之后,進入到新的世紀。我國在國際標準化方面的影響力越來越明顯。按對ISO貢獻率大小,2008年我國已成為ISO常任理事國,實現了歷史上的突破。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家用電器行業得以迅猛發展。按摩器具這一新興的家電領域,已經進入普通百姓家庭。按摩椅、按摩墊、按摩床、注水式足浴器、循環運動按摩機、腿腳按摩器等與人體密切接觸的產品,消費者不僅希望物美價廉,還需要得到優質的服務,包括安裝、調試、操作、維護各方面。尤其是比較昂貴的按摩椅更需要有售后服務做保證。在國家標準化事業發展的前提下,各類家用電器標準的制定工作也在快速跟上,從產品標準、方法標準、抗菌防霉標準到服務標準,凡是與消費者安全使用相關的內容都要制定標準。近幾年我先后擔任幾項國家標準和輕工行業標準的主要起草人。對按摩器具行業標準體系的建立作出了一定貢獻,其中《家用和類似用途保健按摩椅》于2012年10月榮獲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標準貢獻獎二等獎。
社會發展到今天,大到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小到日常生活、人們的行為方式,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標準。涉及的范圍已遠遠超出當初的制造業。對于現代化的企業來講,要實施的標準太多了,諸如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等等。目前在各企業貫徹執行的國家標準《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對引導企業提高產品、服務和發展質量,提高經濟效益,追求卓越管理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通過“評價—改進—創新—分享”過程,周而復始螺旋式上升,使企業實現卓越績效。這是“標準推動積極改變”最有代表性的標準之一。
幾十年來我的工作與標準化事業相伴,從中獲得快樂和滿足,標準化給我的人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回顧過往的經歷,覺得從事標準化工作很值得、很有意義。工作時間越長,學到的知識越廣泛,積累的經驗也越多。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標準化有廣闊的領域和眾多的研究課題需要探索,已成為一門非常有發展前途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