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民
(1.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湖北 武漢 430071;2.湖北廣播電視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湖北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
群眾路線符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科學的哲學基礎和理論依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國家開放大學是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地方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組建,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辦學網絡立體覆蓋全國城鄉,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并重,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是一所沒有圍墻的新型大學。國家開放大學2012年7月31日在人民大會堂正式揭牌成立。國家開放大學的組建成立,標志著廣播電視大學系統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始全面建設開放大學。開放大學的建設是一個過程,需要多方面支撐。從政治高度看,群眾路線為開放大學建設提供方向保證、力量源泉和領導方法,是建設開放大學的重要保障。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有兩個基本的觀點,一個是生產力觀點,一個是群眾觀點。中國共產黨在90多年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寶貴的傳統和作風,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黨的十八大修正后的黨章中指出:“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备爬ǖ卣f,群眾路線的主要內容就是“兩個一切”,“一來一去”。可以說,這個表述是迄今為止我們黨對黨的群眾路線作出的最準確、最完整、最規范、最權威的表述。當前,黨的群眾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群眾工作的環境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但是,人民群眾始終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這個法寶不能丟,群眾路線是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保障。
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經歷過曲折歷程,時至今日,對“大學是什么、大學干什么、大學怎么干”等基本問題尚需進一步理清,對高校發展究竟“為了誰”和“依靠誰”等關鍵問題需要進一步把握。在高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首先應該讓廣大干部特別是處級以上的管理干部真正地認知大學,準確把握大學的特征,對“大學是什么、大學干什么、大學怎么干”這些基本的問題有十分理性和清醒的認識。在高校廣大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心中大力強化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意識,真正地樹立起“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的思想觀念,這不僅是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更是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的價值追求,也是在開放大學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核心問題。
辦好開放大學,是政府為推進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教育事業主動服務創新型國家和學習型社會建設、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滿足廣大群眾學習需求的重大改革項目,開放大學建設關系到教育公平的實現、全民素質的提高和學習型社會的形成。劉延東強調,“建設開放大學要堅持科學定位,突出辦學特色,強調面向人人,實現校園教育向社會教育延伸,實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 在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設現代開放大學,當前正面臨著艱巨的建設任務。開放大學的建設發展,與整個開放大學系統的廣大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素質密切相連。建設什么樣的各級開放大學領導班子,建設一支什么樣的開放大學黨員干部隊伍,將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能否實現開放大學的建設目標,能否辦好人民滿意的開放大學。新型的開放大學,與普通高校相比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開放大學更注重以開放為基本特征,面向人人,沒有圍墻,超越時空,強調教育觀念的開放、辦學方式的開放、學習對象的開放、教育資源的開放等等。因此,在開放大學系統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落實黨的群眾路線,進一步把學生的中心地位和教師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為民辦學,是開放大學各級黨組織應該牢牢把握的根本方向。建設中的開放大學,不僅需要同普通高校一樣牢固樹立“育人為本”等理念,同時需要為廣大的各類在職學習者提供學習支持等服務,具有與社會聯系更廣泛和密切的特征。當代中國杰出的教育家郝克明先生認為“開放大學是最能夠體現終身學習、開放、靈活、全納、公平、國際化等先進理念的新的教育模式”。因此,在開放大學系統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讓學校的黨員干部特別是處級以上的領導干部對照黨的宗旨和“為民、務實、清廉”的總體要求,認真查擺一下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哪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廣泛聽取意見,認真對照檢查,然后就是要著力解決所存在的問題,消除在開放大學建設管理和日常生活中與“四風”相關的各種行為,建立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根本目的是使廣大教職工滿意、使廣大學生受益。只有堅決糾正“四風”,堅持踐行群眾路線,用優秀的大學文化來引領,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來指導,開放大學的建設發展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
大學是人類文化發展的產物。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面對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重任,已經進入提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1980年鄧小平曾經批準的高校招生計劃全國僅有30萬,而到2012年全國共有普通和成人高校2790所,在學總規模達到3325萬,毛入學率達到30%。2013年湖北省高考達到200分就可以上大學,有的省還要低,由此看來老百姓有大學上的問題目前已經基本解決,上好大學的問題日益突出。努力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為學習者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條件,這些就是高校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高校的領導干部也是人民的勤務員,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擺正同人民群眾的位置關系,提高服務群眾的水平。
辦好開放大學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標志著廣播電視大學進入了發展的新時期?!稗k什么樣的開放大學,怎樣辦好開放大學”,應該順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廣大學生的成才需要,到群眾中去充分吸取智慧和力量。作為融合成人學歷教育、各類繼續教育、乃至高等職業教育于一體的開放大學,要克服發展中的困難,進一步提高辦學實力和治校水平,就必須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本;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認真貫徹“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依靠師生,凝聚師生,服務師生,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習近平同志講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高等學校,各類學生的向往、廣大家長的期盼、教職員工的追求,就是學校各級領導干部的奮斗目標。校領導心中裝著學生,這所大學就有希望;教師心中裝著學生,這所大學才能辦好。
提高辦學水平必須依靠全體教職工科學辦學、嚴謹辦學、節儉辦學??v覽世界高等教育史,一流大學不僅有體現一流的“硬”指標,比如一流的成果、一流的師資、一流的學科、培養出一流的人才等等;更有一流的“軟”實力,即民主的制度、科學的機制、學術的傳統、開放的觀念、包容的文化,等等。在現代大學的制度機制之中,民主管理處于基礎地位,起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教代會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職工的智慧和創造力,是提高辦學治校水平的重要基礎。毛澤東同志曾經告誡我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當今社會上甚至在校園里,有的人眼里只有領導、老板、“能人”、“精英”,瞧不起群眾,聽不進群眾意見。群眾觀上出了問題,就容易脫離群眾,失去力量的源泉。要順利實現開放大學建設發展的目標,必須緊緊依靠全體教職工,發揚優良傳統,不斷探索創新,改革體制機制,努力建設模范教職工之家,努力構建與學校事業發展相適應的民主管理平臺。
提高開放大學的辦學治校水平,必須使學校的政治權力、行政權力、學術權力科學規范地運行。面向大眾,面向行業,面向社區,面向農村,把優質教育資源送到千家萬戶是開放大學的責任。為此,學校各級黨組織要發揮政治核心作用,認真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把改革創新黨建工作與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起來,與提升黨員干部隊伍素質結合起來,與增強學校黨組織先進性和純潔性結合起來,與創建平安和諧校園結合起來。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各方面優秀人才凝聚到開放大學的事業中來,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學校各級黨組織的工作,要著眼于一切為了師生,一切依靠師生,從師生中來,到師生中去,把黨委的正確主張變為師生的自覺行動。學校各級黨組織要通過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樹立群眾觀點,密切同廣大師生的聯系,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動中,以作風建設新成效凝聚起推動學??茖W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高校黨員領導干部是黨的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風建設體現著黨的宗旨,展現著高校的形象,關系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多年來,廣播電視大學的領導干部綜合素質在辦學實踐中不斷提高,形成了很多好的作風,帶領全體教職工推動學校事業不斷發展,取得了可喜成效。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新形勢下學校干部隊伍的作風建設面臨著艱巨任務,要清醒地看到有些領導干部身上存在著一些突出的作風問題。面對高等教育由過去主要注重規模擴張、領域擴大轉到當今“著力提高教育質量,推動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面對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和成人學歷教育空間日漸狹窄的背景,開放大學的領導干部需要有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更加開闊的眼界思路,更加勇敢的擔當精神,更加過硬的工作作風。
要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高校領導干部能不能錘煉良好的作風,關鍵在心中是否裝著群眾,裝著師生。如果不能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思想問題,就不會有過硬的作風。胡錦濤同志講過,“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遍_放大學的領導干部應該以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新的起點,加強自身黨性修養,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好干部五條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更加積極努力地履行職責,更好地為廣大師生服務。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畢生的追求,用堅定的理想信念支撐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支撐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記“為民、務實、清廉”的總要求,始終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迎接新的挑戰。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忠實地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切實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始終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追求,經常把他們的難處與自己的工作職責結合起來思考,耐心細致地引導和解釋師生提出的問題,為師生誠心誠意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
要樹立擔當精神,勇于克難攻堅。責任意識、擔當精神是我們黨先進、優秀的重要體現和保證,對領導干部來講,是一種無私的政治品格、必備的履職能力和過硬的工作作風。敢于擔當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質屬性的必然要求,貫穿于我們黨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全過程。作為開放大學的領導干部,要提高敢于擔當的能力,樹立科學的思維方式,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提高抓班子帶隊伍的能力水平。要有敢于擔當的胸懷,以公心看待個人得失,正確對待失誤和挫折,相信群眾、相信組織。要有敢于擔當的底氣,嚴格要求自己,任何時候都能肩膀硬、腰桿直,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切實肩負起組織的信任、群眾的期盼。要堅持查實情、講真話,堅決與各種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作斗爭。工作中要勇于攻堅克難,善于解決問題,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不斷完善科學發展的思路和舉措,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大學無官,大學姓學,學校領導的價值就是在為學生、學者、學術的服務中得以體現的。高校領導干部要自覺克服“四風”,“四風”在高校決不是沒有,只是表現形式與黨政機關等領域有所不同。教學、學術是大學的基本活動,學校領導干部的作風對校風、學風影響很大,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于開放大學強化學風、優化校風是難得的機遇,也是強大的動力,應該把這項活動開展得扎實有效。
要轉變工作作風,做實群眾工作。李瑞環同志曾經講過:“群眾最可敬,群眾最可愛,群眾最可憐,群眾最可畏?!彼€講過:“領導的威信從哪里來?靠上級封不出來,靠權力壓不出來,靠宣傳吹不出來,靠耍小聰明騙不出來,只能靠全心全意地、盡心竭力地、堅持不懈地為人民辦事,才能逐步地樹立起來。”這次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在黨的群眾路線的指引下,切實加強高校領導干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建設,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優良的黨風正校風、促教風、帶學風。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圍繞學校發展大局經常深入到基層,堅持帶頭改進作風。要更加注重調查研究,更加注重科學決策,健全民主科學決策機制,提高領導能力和水平。堅持帶頭實干興校,做干事創業的表率,積極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真抓實干,始終以一種重任在肩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真抓實干、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大力發揚“釘釘子”精神,對看準了的事抓住不放、鍥而不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出實招,求實效,切實把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解決“四風”突出問題狠抓到底。要提倡學校領導干部沉下身子,主動與群眾打成一片,直接到教學一線,科研一線,走進課堂,走進實驗室,通過與教職工“面對面”接觸,“心貼心”交流,用好話感人、真情動人、以理服人而不強加于人,使他們了解開放大學的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拉近干群關系,用真心關心基層的教職工,用真情溫暖基層的教職工;正確引導群眾,耐心細致做好溝通工作,及時疏導化解矛盾,理順群眾思想情緒。如果學校各級領導干部都來做群眾工作,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開放大學建設就不怕沒有力量,就不怕實現不了建設發展的目標。
要堅持廉潔自律,帶頭弘揚正氣。在大學校園里、在大學教師中,應該廣泛追求這樣一種價值導向:追求真理,授業解惑。追求真理,意味著真理大于權威,精神高于物質;意味著堅信科學,堅守耐性。授業解惑,是作為教師,要給學生傳授學業,解除疑難。歷朝歷代,引領社會文明發展的,都是一些優秀分子。轉型發展中的開放大學應該不斷培育好的傳統、好的文化,不斷弘揚好的精神、好的作風。學校的干部不要把過多的時間花在酒桌上,花在迎來送往上,不要把社會上的有些做法拿到課堂來,搬到校園里,而要把追求知識、追求真理作為自己的習慣,作為享受的過程,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成就。學校的各級領導干部要正確對待權力、金錢、名聲,做執行紀律的表率。要從思想上筑起抵御腐朽思想侵蝕的堅固防線,增強拒腐防變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在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堅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要帶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抓好學校的反腐倡廉建設。要時刻遵守黨的章程,模范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明明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做官,經常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做到防微杜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1]中國共產黨章程[Z]. 新華社電,2012-11-18.
[2]習近平. 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Z]. 新華社電,2013-06-29.
[3]中共中央、國務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 新華網,2010,7.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5]郝克明. 抓住機遇,實現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歷史性跨越[J].中國高等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