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訓永
(南京市六合區馬鞍街道農業服務中心 211525)
蔬菜是六合區主要經濟作物,2013年播種面積達1.3萬hm2,占全區農作物種植面積32%,已成為該區農民增收的主導作物之一。近年來,隨著高效設施蔬菜栽培的迅速發展,以及蔬菜品種類型的增加及栽培模式的多樣化,許多蔬菜得以周年生產,在相當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蔬菜作物生態系統平衡,致使蔬菜病蟲害的種類、種群及發生規律也隨之不斷的發生變化,給蔬菜生產管理上帶來許多不利,嚴重制約著新時期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民的增收。根據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的要求,蔬菜生產應由單純追求產量型逐步向綠色安全方向發展。病蟲害綠色防控作為一項重要的蔬菜質量安全管理措施,其手段發生了實質性變化[1]。為此,針對六合地區蔬菜病蟲害的發生特點等進行了調查,分析當前蔬菜病蟲害防控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應對措施,對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常年發生的病害有70多種,害蟲有50多種,幾乎任何一種蔬菜都可遭受病蟲害的侵襲。發生較嚴重的病害有病毒病、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青枯病、軟腐病、疫病、炭疽病、銹病等;主要害蟲有蚜蟲、煙粉虱、紅蜘蛛、潛葉蠅、小菜蛾、菜青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薊馬、黃條跳甲等。這些病蟲害的發生面積大,發生頻繁,許多害蟲在保護設施內可安全越冬,繁殖世代完成期短,繁殖代數多,增殖快,形成蟲源基地,周年發生危害。如蚜蟲、紅蜘蛛在露地雖可越冬,但在溫室里世代增殖加快,為害加重。據報道,一個月內蚜蟲可增殖2500倍,紅蜘蛛可增殖1700倍。
由于保護地面積擴大、栽培方式多樣性等因素,使原本一些次要的病蟲害逐漸上升為主要病蟲害。如灰霉病、病毒病和溫室白粉虱現已成為保護地的重要病蟲害,甜菜夜蛾、斜紋夜蛾、斑潛蠅和煙粉虱在各地普遍暴發。黃曲條跳甲、蝸牛在上世紀危害較輕,近幾年已成為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蟲,影響蔬菜的產量和商品性。
土壤是蔬菜根系活動場所,也是病原菌越冬、越夏的場所。主觀上目前生產管理上提倡一村一品,造成蔬菜種植品種單一,單作率高,缺乏多樣性,土傳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積累,容易造成枯萎病、青枯病、基腐病、疫病等土傳病害逐年加重。客觀上隨著設施栽培面積的擴大,輪作換茬比較困難,造成土壤病原菌累積,根部病害逐年加重。如疫病、枯萎病這幾年已成為茄果類、瓜類蔬菜主要病害之一。
由于缺素、氣候異常、管理不善等因素,導致的生理性病害呈常態化普遍發生,已影響到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如磷元素的不足,蔬菜根系發育不良,生長緩慢,植株矮小;缺硼的蔬菜花器發育不全,果實畸形;久旱遇雨,植株吸水過快,造成番茄裂果;以及盲目大量施用化肥,在長期密閉狀態下水分失衡,導致鹽分在土壤表層聚集,致使作物生理性干旱,根系生長受阻,引起蔬菜作物抗逆性減弱,出現中毒、漚根等生理性病害。
本地區農藥經營單位較多,一般街鎮農藥經營單位都在10家以上,最多的鄉鎮達20家,經營網點觸角已延伸到村組。過多的農藥經營單位,造成農藥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不法商販為了搶占市場,常常引進一些奇特農藥品種吸引蒙騙群眾,造成農藥品種多、亂、雜,一藥多名現象在當前十分嚴重。這給農戶選擇適宜對路蔬菜農藥帶來困難,導致出現亂混亂配、重復用藥的嚴重問題,影響到防治效果不佳。
從蔬菜病蟲發生信息發布層面,目前全區測報系統還不健全,還沒有建立蔬菜測報體系,這與本區蔬菜產業迅速發展很不配套。對于各個地區蔬菜種植戶,在蔬菜害蟲爆發期不能夠及時了解到病蟲發生信息,只能夠見蟲打藥,提高了防治成本,影響到病蟲防治效果,給當地蔬菜安全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從蔬菜技術服務力量層面,各個街鎮還沒有專業的從事蔬菜技術指導的工作人員,村級技術服務網還沒有建立。現街鎮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大多數是從事常規農作物技術指導人員,他們的能力水平針對技術要求高的蔬菜生產已不相適應,因而在蔬菜配方用藥、安全用藥等方面技術指導能力不強,造成了防治成本高,并隱藏著蔬菜質量安全風險。
現從事蔬菜生產人員文化素質不高,接受和學習蔬菜病蟲防治技術不強,不少菜農不能正確識別病蟲害,缺乏植物保護基本知識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能,依賴、誤用和不合理使用化學農藥的情況較為普遍。經常出現打“保險藥”、打“馬后炮藥”、打“錯藥”等重治不重防現象。在防治上,只注重速效性農藥的施用,甚至應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而忽視高效低毒生物農藥的應用和農藥的交替施用。種植蔬菜戶大多數憑老經驗老方法,往往在出現癥狀后,隨意加大用藥量和防治次數,盲目用藥,造成防治效果不好,加快病蟲害的抗藥性。大多數農戶都重視化學農藥的使用,而忽視采取合理輪作、清潔田園、配方施肥等健身栽培等農業防治。
目前蔬菜上防治病蟲普遍使用施藥器械比較陳舊,大都還施用著70年代推廣的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此類噴霧器施藥勞動強度大,“跑、冒、滴、漏”的現象比較嚴重,造成農藥的實際利用率很低,防效不理想。同時農戶在施藥技術上還沒及時跟上。如用殺菌煙霧劑閉棚熏蒸、土傳病害拮抗菌的導入等技術都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針對目前蔬菜病蟲害高發的態勢,克服病蟲防治中存在的不足,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樹立“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切實規范好農藥經營秩序,加強測報網絡建設,強化技術培訓,提高群眾認識,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實現蔬菜標準化生產,推廣統防統治。以農業防治措施為基礎、科學協調運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環境友好農藥控制病蟲危害;大力推廣生物農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保障蔬菜生產供應和質量安全[2]。
農藥經營管理部門嚴格抓好經營資格審查,凡是從事農藥經營的單位必須進行經營資格申報,并配備好經營專業技術人員。在農藥經營旺季,嚴查無證經營商戶,取締流動商販。在每年農藥經營許可證年檢時,進行經營情況和經營環境評估,淘汰不合格的經營戶,切實規范好農藥經營秩序。農業執法部門協同工商、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齊抓共管,嚴把農藥流通的各個關口,嚴抓農藥供應源頭。在農藥銷售旺季,組織力量對農藥經營單位進行全面檢查,檢查經營單位的農藥標簽、進貨臺帳和藥品質量,以及檢查農藥的銷售記錄和用藥配方等,以甄別農藥質量和保證用藥安全[3]。
政府部門要重視蔬菜病蟲測報體系建設,促使蔬菜病蟲測報防治工作能夠有效的開展起來。在還沒有配備專用測報系統的鄉鎮配備必要的病蟲測報設備,完善測報網絡,從而保證蔬菜病蟲測報的時效性。針對現有技術人員對蔬菜生產管理知識的缺乏,通過推薦到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進修學習,加快他們的知識更新,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更好地為廣大農戶服務,確保蔬菜安全生產。建議相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抓好村級農技人員配備工作,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特別是在一村一品專業村,要調配好專職蔬菜生產指導員,讓蔬菜生產技術服務延伸接地[4]。
3.3.1 抓好多種形式的培訓
針對群眾認識不足、文化素質不高,應采取多種形式對蔬菜種植戶進行培訓。一是按照各地種植特色,進行專項技術培訓,達到科學防控到田頭;二是充分利用“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的實施,加大對蔬菜從業人員進行無公害蔬菜病蟲防治技術培訓,改變他們在蔬菜病蟲防治上的傳統觀念,積極主動接受應用合理輪作、清潔田園、配方施肥等健身栽培措施,降底蔬菜病蟲害的發生;三是利用“科技入戶工程”的實施,培育一批蔬菜科技示范戶,以示范戶引導周圍群眾科學防治。四是通過職業中專教育,進行延續性專業培訓,培育一批立志蔬菜種植的大戶,讓他們通過所學專長本領,自覺應用推廣蔬菜綠色防控新技術。
3.3.2 實施科學防治
針對化學防治上存在的問題,以防治實例材料和南京市有關蔬菜用藥的應用條例,引導他們重視高效低毒生物農藥的應用,全面杜絕施用高毒高殘留農藥。讓農戶逐步認識科學搭配、交替施用農藥的好處,杜絕重治不重防,克服和延緩病蟲害的抗藥性。
一是正確選用藥劑。蔬菜品種不同,病蟲發生也有較大差距。因此,要根據田間病蟲害發生種類,選擇不同的殺菌劑和殺蟲劑來防治,做到對癥下藥。從正規渠道購買藥劑,不要使用一些新奇特農藥品種的農藥,特別是無廠名、無藥名、無說明的偽劣農藥。優選生物農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二是科學掌握施藥時機。根據病蟲害的發病規律,在害蟲低齡幼蟲期和病害發病初期施藥。一般應在無風的晴天進行,確保防治效果。三是嚴格遵守農藥安全使用準則。規范用藥安全間隔期,遵守農藥使用的范圍、防治對象、用藥量、用藥限次等事項,不得盲目更改[5]。
建立專業化服務組織是提高病蟲防治水平,確保蔬菜安全的需要,也是提高農業生產管理組織化程度,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通過政府組織引導,群眾自愿加入的原則,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以市場為導向,開展多種形式的植保服務。根據馬鞍街道大圣水芹專業合作社和雄州驍營植保專業服務合作社蔬菜統防統治的經驗,廣泛宣傳引導,在全區建立統防統治示范區,通過統防統治即“統一防治時間、統一防治農藥、統一防治技術”,促使防治技術應用到位率得到質的提升,防治效果得到了可靠地保證,減少農藥用量,降低防治成本,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保護了生態環境和市民的身體健康。
積極打造蔬菜科技示范園區,采用農業、生態等綜合措施控制病蟲害。實行蔬菜標準化生產,推廣示范新型藥劑、新模式、新器械。在物理防治上,推廣使用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黃板誘殺等物理防治方法,減輕病蟲危害。在施藥方法上,在保護地栽培上積極推廣應用殺菌煙霧劑閉棚熏蒸、土傳病害拮抗菌的導入等技術,解決蔬菜連茬障礙。在施用器械上,利用農業機械補貼項目實施,引進新型電動噴霧設備,提高防治效果。通過園區的科技先導作用,讓農民親眼所見,主動接受病蟲防治新技術,以提高農產品品質和蔬菜安全生產的標準化水平。
[1] 馮小燕,朱訓永,應長發等.蔬菜病蟲害治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植保,2012,3:12-13.
[2] 郭吉山,王鐵芳,朱訓永等.南京市六合區植保工作現狀及發展思路[J].中國園藝文摘,2010,26(6):168-170.
[3] 郭榮,強學峰,朱訓永等.六合區農藥經營施用存在問題與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3):179.
[4] 王鐵芳,郭吉山,朱訓永等.雄州街道蔬菜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上海蔬菜,2010,3:11-13.
[5] 朱訓永.設施蔬菜連作障礙的原因淺析及治理對策[J].農產品加工:創新版,2012,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