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有泉
(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
長深公路平泉(遼冀界)至承德段高速公路第二標段起訖里程樁號為K5+400~K8+200。主要工程量:小楊樹溝隧道2 530.17 m/1座,中橋106.2 m/2座,路基挖土石方32.626萬m3,路基填筑17.5萬m3,涵洞、通道7道,以及路基防護排水等。
項目區以低山丘陵、坡洪積裙及山間谷地為主。地表水以大氣降水入滲為主要補給方式,排泄方式以地下水徑流、河水排泄及人工開采為主。區域境內地形復雜,山脈縱橫,旱溝交錯。不良地質現象及病害主要為崩塌、泥石流、采空區、路基開挖引起的順層或堆積層滑坡等。
北臨內蒙高原,受高壓控制影響較大,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干旱多風,冬季干寒漫長,夏季短促,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約占年降雨量的70%,主要表現為暴雨形式。無霜期150 d左右,最大凍土深度1.2 m。
沿線附近區域有果林、經濟林及種植地等保護用地;學校、居民區、礦區、煤場等防護建筑;國道及村道縱橫交錯。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以“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為原則,保護沿線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盡量少占農田、少干擾居民村落及學校,嚴格按設計及規范要求施工,降低人工痕跡,使環境保護得到真正的體現。同時嚴格按合同條款辦事,接受業主、監理及社會的監督檢查。通過嚴格管理,精心組織實施,實現環??刂颇繕?。
項目部成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組長由項目經理擔任,實施領導小組下設協調組、實施組和宣傳組。
協調組由總工程師負責,負責制定環保方案和工作計劃,協調和指導實施組和宣傳組的工作。實施組由環保部、一工區和二工區組成,全面負責環保的現場實施工作。宣傳組由綜合部負責,配合環保部收集、整理和報道有關宣傳資料。
項目經理是環保工作的第一責任人,項目部根據環保指標制定環保責任書,個人對班組、班組對項目部,層層簽定環保責任書,建立完整的環保自我監控體系。
環保工作與文明施工現場管理一起檢查,考核、獎罰。
為職工創造一個安全、健康、整潔、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做到獎勤罰懶,獎罰分明,制定環境衛生實施細則,其主要內容有:宿舍、食堂、室外、公共環境、衛生間和其他衛生標準及其相應的評比辦法。
4.1.1 現場布置
認真做好施工場地規劃和安排,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布置場地,懸掛宣傳標志,營造良好環保施工氛圍。設施設備按現場布置圖規定位置存放,并隨施工不同階段進行調整,最大限度地減少臨時用地數量。
4.1.2 臨時設施用地
臨時設施用地的選擇時盡量少占用綠地,減少對陸域植被生態的破壞。盡量選擇在設計圖紙選定的棄土場或路基范圍內,如一工區(隧道進口)的混凝土拌合站、料場、加工場、倉庫等選擇在K5+800 Q2棄土場上;預制場選擇在K7+300~500路基內,施工結束后,及時用路基清除的表土回填后進行綠化恢復或整理復耕。同時做好防排水設施,嚴禁棄方侵入用地界外。
4.1.3 便道及場地
施工便道利用原有村道進行小范圍改造,盡量不增加征地,易揚塵的施工場地、便道要硬化處理,并派專人定期清掃、灑水,防止便道、場地揚塵,使施工區內道路整潔、無散落物。不超裝碴料,防止沿路抖落,使便道清潔。
場地平整不積水,構造物周圍應澆筑散水坡,場地排水成系統,并暢通無阻、不堵、不積水。
完工后班組必須清理場地,隨做隨清,物盡其用。
4.1.4 取、棄土場
(1)棄土、挖方應符合有關管理規定,全部采用設計圖紙規劃的棄土場,減少對生態環境和礦產資源的破壞,避開易滑坡,有泥石流地等有地質災害地帶。若要選擇棄渣場地時可考慮利用低洼地進行棄土、棄渣,改造為今后建設用地。
(2)棄土場按設計圖規劃進行必要的防護,如護腳、截水溝、防排水溝以及棄土完畢表面進行平整綠化,與原地貌保持一致,防止雨水沖刷而造成水土流失。
(3)取、棄土石方時有序進行,減少對生態的破壞。并應結合工程的進展情況,滿足綠化防護條件的及時進行綠化防護,美化環境。
(4)取土時盡量減少開挖工作面,設置合理的開挖坡度,防止滑坡,以至超出邊界。
4.1.5 料庫
(1)油庫房地面進行防漏處理,防止油料跑、冒、滴、漏,廢水廢油集中回收處理,不得隨意排放而污染環境。
(2)不同品種水泥不混放,分清標號,堆放整齊,庫容整潔。有制度、有規定、專人管理,限額發放,分類插標掛牌,記錄齊全并正確,無“上漏下滲”,防止水泥到處飛揚。
(3)對汽油、水泥、粉煤灰、石粉等易揮發或易飛揚的材料的倉庫要密閉,開啟時盡可能縮短時間。
(1)對施工產生的廢料,進行回收利用,如不會產生明顯污染的廢磚頭、廢混凝土、廢墻體、廢樁塊等廢料可作為場地、便道修補填筑材料;而不能利用的集中進行毀燒或深埋處理,一般廢料送垃圾場統一處置。
(2)施工廢水、生活污水采取過濾、沉淀處理合格后方可排放。
(3)生活污水采取二級生化或化糞池等措施進行凈化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
(1)優先選擇低污染設備,并及時保養和維修,禁止排放不達標機械設備投入運營。
(2)加強機械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使機械設備在始終處于良好的狀態下運行。
(3)嚴格控制機械設備的噪聲排放量,機械設備使用前進行檢查,噪音過大的不合格工程機械禁止投入使用。
(4)減少夜間車輛使用頻率和減少使用噪音大的機械設備;合理布置機械密度,避免噪音大的機械過于集中形成噪音疊加。
(5)施工噪聲敏感區段的施工作業應采取時間控制措施夜間禁止在靠近居民區的場地進行高噪聲或震動作業。對居民敏感區,夜間時段(22∶00-06∶00)和午間(12∶00-14∶00),限制使用高噪聲機械設備,減少對居民正常生活的影響。
(6)相對固定的機械設備附近,增設隔音屏,降低噪音傳播。
(7)合理使用施工車鳴笛位置、次數及時間,經過居民區的施工機械,應小油門低速行駛。
(8)對運輸水泥、粉煤灰、石粉等易飛揚材料須用罐車或帆布遮蓋嚴密,不得超限運輸。
(9)在拌合站、噴射混凝土、爆破區等有粉塵的環境作業中設置灑水設備外,作業人員還須配備勞保防護用品。
(10)在機械運輸過程中,應有防止物料灑漏、塵土飛揚、混凝土滴漏、車輛沾帶泥土運行等措施。
4.4.1 掌握天氣情況
土方施工時應及時掌握天氣情況,做好下雨之前的防護措施,避免成型的路基受到流水沖毀。
4.4.2 場地清理
(1)在施工前確定現場用地界線,并做好明顯的標志,防止施工時超出邊界植物或建筑物。
(2)路基內可移植的果樹、農作物、經濟林木等由當地村民進行砍伐或移植。
(3)清理的草皮、種植土集中堆放在容易取回的棄土場上,以備將來用作綠化基材,利于植被生長,如用作中央分隔帶、邊坡、景觀地、取土場、棄土場、臨建用地的回填土。
4.4.3 路基挖方
挖方地段的用地界線內的坡口線為實際開挖坡頂線,坡頂線外的植被應予保留。土質和軟質巖石挖方邊坡坡頂、坡腳取消折角,采用圓弧自然過渡。
石方爆破作業以松動爆破、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控制坡面,以保證坡面平順、穩定,利于綠化。
4.4.4 路基填方
(1)在填筑施工前對填方路段的地質情況進行詳細調查,查明是否存在不良地質情況,尤其要查明基底覆蓋土層下的基巖是否存在不利于路基穩定的傾斜面,防止因傾斜面滑移而引起路基失穩。
(2)填筑前做好路基永久或臨時排水溝,避免改變排水系統后對路基界外自然環境破壞。
(3)雨季期間施工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防止雨水沖刷路基、取土場、棄土場、便道等土質場地,避免出現泥土、沙土沖毀種植地、阻塞溝渠等現象。如采用彩條布、塑料薄膜覆蓋邊坡,用塑料薄膜或水泥槽修筑臨時排水溝,在坡腳修建攔漿壩、水溝、沉淀池等。
4.4.5 邊坡坡度
(1)必要時在允許的范圍內根據地形地貌情況對邊坡坡度進行靈活調整,使邊坡線形與周圍地形融為一體,形成與自然協調的線形,以減少人工修鑿的痕跡。
(2)挖方路段的護坡對視覺的影響較大,因此應結合實際情況,認真施工,尤其對變化段的處理,與自然邊坡或其他構造物的銜接要自然平順過渡,避免突兀與生硬。
4.4.6 路基排水工程
(1)路基排水工程與自然排水系統相連,做到排水通暢無梗阻等情況出現。排水工程斷面可采用矩形、梯形、淺碟形和漫流等多種形式,在類型的選擇上從安全、視覺效果及與周圍環境協調角度綜合考慮。在匯水面積較大的挖方路基處設置矩形邊溝,在與之相接的填方路基設置成梯形排水溝,以使水流無梗阻現象。在路基處于山腳地帶且水流較小時,設置漫流的排水方式。在路基填方較小的路段為保證車輛的行駛安全設置成淺碟行的排水溝。
(2)邊溝及原水溝與涵洞進出口連接應順適、自然。做到平面不錯位、豎向不錯臺,因此施工前對邊溝位的地形地貌及水流方向和流量進行調查和復測,并與原圖核對,不符合要求,進行改溝或調整涵位,確保邊溝與涵洞順接,以利于排水溝通暢。
(3)當邊坡頂以上山坡匯水面積較大,容易形成徑流集中沖刷時,按要求設置截水溝,將坡頂積水集中引至路外。
4.4.7 路基防護工程
在石質等不利于植物生長的地段采用土工格室和客土噴播等方式進行綠化防護,邊坡較高和穩定性較差處設置錨桿混凝土框架梁進行防護,并在其中回填土植草和爬藤等進行綠化,使構造物表面貼近自然。
(1)橋梁施工時,注意保護水資源,避免鉆孔的泥漿等對水體污染,鉆孔的機械等不能影響排洪,完工后及時拆除和清理。西臺中樁采用人工挖孔樁,減少泥漿的污染。孫家溝中橋采用鉆孔灌注樁施工,泥漿在泥漿池固結后,由挖掘機開挖汽車運輸至棄土場集中處理。
(2)本標段兩座橋梁均為分離式橋梁,施工便道利用左右兩橋中間的空地,盡量少破壞植被。
(3)預制場、倉庫、臨時工棚等設在橋頭地勢平坦的路基范圍之內,即:K7+300~500路基上。
(4)混凝土拌合站與隧道共用,減少臨時用地數量。
(5)水泥包裝袋等建筑垃圾集中堆放于垃圾池內,并按規定進行處理,不隨意棄置,隨風飄散。
(6)涵洞、通道工程進出水口與邊溝和天然溝渠的連接應平順自然。
(1)洞口工程施工前先調查地質資料,本標段小楊樹溝隧道進口的地質較好,且無水,擬采用較陡邊坡坡率開挖,若地質有變化時,再按設計邊坡坡度開挖,盡量保護坡體和植被。小楊樹溝隧道出口的地質較差,按設計邊坡坡率開挖。
(2)在隧道爆破作業中,采用通風換氣或水冪降塵的方法提高空氣質量,作業前檢測空氣質量,保證作業面空氣質量達標。
(3)對小楊樹溝隧道進口的“削竹式”洞門,開挖后的仰坡回填好土并恢復植被綠化。
(4)小楊樹溝隧道進出口均為淺埋段,洞頂覆蓋層小,仰坡按設計邊坡坡率開挖,認真做好邊界線的放樣工作,防止出現超挖現象。
(5)隧道設計時已對洞門結構進行了美化及環保設計,因此項目部嚴格按設計及規范要求施工,與自然景觀協調一致。
(6)棄渣按設計規劃的棄土場集中棄放,棄渣完后,結合周圍地形進行整修,覆蓋種植土并植樹、植草綠化,恢復生態環境。
[1]承朝高速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實施綱要.承朝高速公路管理處.
[2]長深公路平泉(遼冀界)至承德段高速公路第二標段施工招標文件、圖紙.
[3]公路工程國內招標文件范本(2003年版).交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