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紅丹
(中交路橋技術有限公司)
(1)工程造價為工程建設的投資計劃、項目的決策以及資金籌集等方面提供相應的數據。在投資決策階段將投資金額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并根據實際的工程進度,進行及時的調整,使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紙預算等更加合理,最大限度的將財力、人力、物力三方面進行合理的分配,取得良好投資效益的同時,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2)施工階段是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投入資金量最大的一個階段,由于其資金投入大、工期長、未知因素多以及資源消耗量大的眾多影響因素,造價控制顯得尤為重要,把握好施工階段的工程造價,能夠直接影響施工項目的經濟效益,也是施工企業能否盈利的關鍵階段。
我國在橋梁工程造價的管理和控制方面的現狀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工程造價的計價模式還是傳統的定額體系分項分析定價轉向工程量清單計價法;工程造價的價格管理逐漸的由傳統的計劃經濟管理制度向市場調節制度過渡;工程造價控制的信息管理逐漸的完善,對信息的收集、處理以及分派工作等效率不斷的提高;工程造價控制方面逐步引進國外的“設計服務經濟,經濟體現設計”全新的管理模式;工程造價控制政策不夠完善,管理理念也不健全,這主要是因為政府控制了構成工程造價控制的裝備價格、利潤分配、人工工資以及材料價格等,這就將工程造價在控制方面暴露了許多的問題:工程造價控制信息化管理落后,并且沒有建立健全工程造價咨詢機構,不能夠及時了解相關的信息,制定出不合理的工程預算;工程造價缺乏競爭性,工程造價人員的綜合素質相對不高,并且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
(1)應鼓勵企業編制企業定額,發展以市場為取向的工程造價管理氛圍,市場日趨成熟的環境下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有其必要性。傳統的定額計價模式在我國厲行時間較長,因現行的估算指標、概算定額及預算定額所反映的人材機是社會平均消耗水平,這種定額計價模式估算出的造價也往往反映的是社會平均價格水平,而不能反映企業的個別水平,因此很難在工程競標的過程中形成有根據的價格差距,多數企業只是根據經驗來定報價。施工企業在完成一個工程項目后,核算下來總體虧損的現象屢見不鮮,這對于建立一個成熟、有序的市場環境頗為不利。目前我國有自己企業定額的施工企業寥寥無幾,甚至幾乎沒有。那么在新的環境下,隨著我國大型橋梁施工技術的成熟,經驗的積累,國內市場也逐步飽和,我國的施工企業逐步走向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那么如果想在國際上獲得競爭優勢,首先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在這樣一個良好有序但是殘酷的世界經濟環境下,施工企業應積極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藍海戰略,而適時鼓勵施工企業建立企業定額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企業定額是自身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的反映,企業應發揮自身優勢,整合資源,原有技術上有所突破,在傳統模式上有所創新,形成自身的差異化優勢。企業定額的推廣必然使工程招投標過程中的施工報價更加合理,慢慢形成公平、公正的招投標環境,也能促使施工企業積極探索新的施工方法,提高自身的施工水平,因此企業定額的大力推廣對造價控制起著積極的作用。
(2)應推行造價信息查詢與共享平臺。發達國家和地區非常重視造價信息的收集、篩選、整理工作。因為造價信息是進行工程估算及結算的重要依據,及時而準確的造價信息往往是業主和承包商能否取得競爭優勢,獲得盈利的重要因素。近年來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公路網日漸完善的同時,已經儲備大量而有價值的技術經驗和造價信息,如何充分利用造價數據資源,引發人們的思考。而我國對于這方面的建設尚不成熟,傳統的公路工程造價管理多局限于人員的經驗與信息員的傳遞,最終審查匯總而整理成價格信息,而這種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公路工程高效、科學管理的需求。近年來,雖有許多省市著手公路工程造價管理系統的研發,但是并不成熟且具有局限性,造價信息與數據往往只能在某個特定范圍能傳遞和共享,造成大量數據的流失與資源浪費。通過對造價信息的采集、傳遞、分析、整理、貯存來完成造價信息的利用和共享,能提高造價信息的實用價值。同時對建設主管部門及建設、設計、施工、造價管理等各個環節效率的提高以及對工程科學、高效、準確的把握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這一階段共建公路工程造價信息系統可以說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滿足造價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需求,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不斷提高信息化技術在工程造價中的應用水平,實現網絡資源高度共享和及時處理,推行造價信息的標準化工作,培養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化人才都是工程造價管理系統開發中需要推進的工作。
(3)應充分重視項目前期決策及設計階段造價控制。目前我國對于建設項目前期的造價控制意識不強,普遍誤認為造價控制的關鍵應是在工程的建設施工階段。往往疏于對建設前期造價的管理和控制,導致施工過程中對造價控制陷入盲目和被動中。Kelly(1982)的研究發現一個項目80%的造價在方案設計階段就已經確定,而Wootoon(1982)認為項目總造價中能受現場直接控制的部分在6%~20%之間,可見前期決策和設計階段是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的重要階段。目前存在設計與施工兩階段脫節現象,由于體制原因,受制于現行項目管理格局,項目在前期的決策階段以及設計單位在項目設計過程中需要投入過多精力于如何使項目能夠順利通過審批,而忽略了工程造價的管理和控制,把造價控制主要放在工程施工階段,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項目投資主體與工程造價利益聯系更加緊密。建設項目投資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項目的建設成本以及項目建設完成后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的決策內容直接決定投資規模,決策的深度也直接影響造價控制的效果。目前我國推行限額設計和標準化設計,而投資決策階段是限額設計的關鍵,此階段批準的投資額是限額設計的重要依據,因此應提高投資估算的準確度,合理確定限額設計目標,前瞻性的工程項目策劃、實施為造價的可控性奠定夯實基礎。而在設計階段是分析處理工程技術和經濟的關鍵環節,在此階段應該處理好工程技術先進性與經濟合理性之間的關系,應依據前期決策階段的報告及投資進行多方案比選,優化設計,有效控制工程造價。
另外積極嘗試推行項目代建制、完善造價工程師崗位責任制、加強項目全面審查等也是值得探索的造價控制有效途徑。
[1] 李景玉.橋梁工程造價編制的幾點建議[J].民營科技,2013,21(7):205-206.
[2] 熊先勇.道路橋梁工程造價過程控制措施[J].科學時代,2013,26(7);5-6.
[3] 丁樺.淺談如何加強橋梁工程造價的控制[J].中國經貿,2012,19(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