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謙
(貴州省貴陽公路管理局)
公路建設具有周期短、造價高、見效快和易受損等特點,因而可以在短時間內對現有路況做變動,并且能夠在此基礎上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而公路養護則屬于一項時間較長的維護性工作,其主要是為了最大限度提高公路的實用性,沒有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所以建設單位如果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情況,那么大多不會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管理與養護公路,長期下來就會發生不重視公路養護現象。大部分建設單位著重提出先建設后養護方案,但結果往往是前修后壞,無法保證整個建設成果;部分建設單位則認為,實施養護很難使公路建設取得最大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所以并沒有積極主動的展開養護工作。此外,公路的養護工作主要是把路面作為核心,且突擊性、矯正性和被動性情況嚴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都無法滿足現代化道路發展的需要。
一般情況下,公路會設置很多站點,但每個站點的人數都不足,尤其是部分較為偏遠的公路站點,總共只有站長與炊事員兩個人。因為部分公路站點的養護人員少,養護里程卻很長,所以其養護工作大多是由社會力量協助完成,進而大大提升了公路養護的實際成本。現階段,隨著科技能力的日益增強,公路站點的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與公路相關的支線站,而公路養護仍采用過去傳統的掃帚與鐵鏟工具,致使公路養護效率不斷下降。同時建設單位也沒有按照有關規定的要求做好公路干支站點的規劃,這不僅降低了養護生產工效,還使干支養護失去原有平衡。
只有采取物質激勵措施,才能充分調動各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但現階段在工資分配方面,每個人員的效益工資均遠遠低于工資總額,使得各工作人員無法積極主動地展開工作,加上責任心不強,導致實際生產效率不斷降低。目前,建設單位并沒有根據公路的功能層次性、基礎性與網絡性特征制定合理科學的養護體制,使得權責不一、事權不清等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降低了公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阻礙了公路養護的健康、持久、穩定發展。
公路人才的分布水平、專業水平、素質水平、知識水平與年齡水平均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專業技術人才不足。不具備管理與技術兼有的復合型人才;②維修人員與機械操作人員不足。不具備操作、維護與檢修等經驗豐富的專業類人才。為了滿足公路養護提出的要求,建設單位的養護部門雖然已開始逐步購買各種養護設備,例如瀝青料拌合站與壓路機等機械,但由于機械操作人員與維修人員缺乏專業素質,所以導致公路路面質量與養護進度受到嚴重影響,使得養護機械的實際效用無法全面發揮出來。
為了有效延長公路的使用周期,提高公路路面質量,建設單位一定要高度重視公路的各項養護工作。目前,我國公路的建設已逐步由初級階段轉變成過渡階段,而建設單位對于該全新格局,必須努力提高認識,改變過去傳統觀念,有效消除關于公路養護認識的誤區,并把建設、養護、管理作為工作核心,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公路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要高度重視我國省道地區的改造工程與改善工程,以建養管為主,進一步提升道路的通行水平,促使公路達到更安全、更高效、更通暢、更和諧的目的。
公路展開機械化養護工作,不僅可以提高養護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減少養護成本,強化養護質量,還可以將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全面發揮出來,以有效滿足現代化道路的行駛需求。在實際公路養護過程中,應盡可能采用新型的設備、技術、材料與工藝,并進一步強化養護機械化的施工能力,促使操作人員與維修人員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最終實現暢通無阻的道路運行。隨著養護機械化管理的快速發展以及養護機械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建設單位開始根據需要設置機械化大站,那么處于偏遠地區的小型公路站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針對這一情況,建設單位應依照公路養護的實際情況,突破行政區域的約束,根據因地制宜和精簡實效的建設標準,對公路站點進行適當精減或分步精減,以確保整個公路的養護質量。
養護在公路中屬于一項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其大部分工作均表現為簡單的重復性勞動,所以養護人員必須勤奮努力,這樣才能提高公路路面質量。根據各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科學的績效管理制度,并選擇部分路段實行養護工作承包制的試點,以此來展開市場模擬,這樣不僅能夠確保公路養護質量,還可以進一步提升養護人員的實際收入水平。在公路養護工作中采取承包制措施,除了可以大大激發養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其責任心,還能夠增加效益,減少經費,強化路況,最終達到雙贏的目的。
各建設單位一定要加大對公路人才素質的培訓力度,這樣才能有效提高養護效率,保證養護質量。由于公路機械化大站的逐步增多,使得大量先進技術與設備開始不斷涌入公路養護市場,但因操作人員與檢修人員缺乏專業化素質,導致養護機械設備的實際效用無法全面發揮出來。針對這一情況,建設單位必須組織所有養護人員展開機械操作技能的培訓活動,以便養護人員能夠盡快了解和掌握養護機械設備的各項使用技能。對于熟知養護機械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員,應積極鼓勵和支持這些工作人員參加與之相適應的學歷教育,并適當提供假期與差旅費。
[1] 管玉文.我國高速公路養護與管理淺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2):267.
[2] 張再峰,趙勁芳.關于如何做好養護管理公路工作的幾點思考[J].魅力中國,2009,(12):25-26.
[3] 周育名,李金明,肖利明.我國公路養護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展望[J].華東公路,2010,(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