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宣城市環境監測中心 242000)
謝寅凱(宣城市環境監測中心 242000)
水環境監測是水資源管理之中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監測水環境之中的相關污染物以及相關的污染因素,并對污染物產生的相關原因和污染途徑來進行評價,綜合鑒別以及評估相關的水污染問題,這些都可以為防治污染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在防治水污染以及制定水環境標準方面,水環境監測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的水環境仍然還在不斷地惡化之中,這導致相應的監測任務也是越來越重大。關于水環境監測的發展歷史,以及取得了相當的巨大的成績,常規的監測也是變得更加的成熟,我國也在逐步地開展水質的自動監測工作。
關于我國的水環境監測方法主要可以歸類為三類:第一類是自動監測。在一定程度上執行國家環保局的相關的儀器分析方法,并且按照國家環境保護局的相關批準的水質來自動進行監測技術規范;第二類是常規監測。也就是執行G B 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規定的相關的標準分析方法。第三類是應急監測。凡是國家認可標準方法的相關項目,應當采用相應的標準方法。對于那些沒有標準方法的相關項目,就可以采用等效的相關方法來進行一些相應的測定。
在一些水環境監測的相關領域,我們可以針對一些不同的相關流域以及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常規監測以及水質自動監測的有機結合的相關方式。與此同時,我國的水質自動監測站也有了較為快速的發展。
我國的水環境監測網也是比較繁雜而全面,截止目前,我國的地表水監測網絡主要是由260個重點監測站組成,監測250條河流、l 8個湖泊以及10個水庫,總共的監測斷面759個。關于水環境監測的項目也是很多,主要包括有一些必測項目、選測項目以及相關的特定項目,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水體來提出不同的要求。相關的自動監測項目主要包括的項目有7種以及選測的項目有14種。關于水環境質量標準也是開展水環境監測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依據,根據這些標準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斷相關水質的優劣以及相關污染物的超標情況。
伴隨著人們對于水環境監測的越來越重視,相應的水環境也是取得了較為快速的發展,尤其是對于有機物監測方面。這樣有利于更快地推動我國的監測技術與國際水平接軌。現如今,我國的水環境監測技術主要是物理化學監測技術,并在一定程度上將遙感技術在水質監測之中應用。
在相關的水環境監測的過程之中,我們往往容易獲取相關的物理指標,而且,相關的監測儀器也是比較簡單的。比如,關于水的濁度可以使用濁度儀來進行相關的測量,相關的電導率可以用相應的電導率儀來進行測量。實驗室的相關儀器分析方法在相關的水環境常規監測之中也能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比較大型的相關監測站已經開始引進相應的大、中型實驗室監測分析儀器,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對一些有害物質的監測能力。
生物監測能夠較為及時地反映相關的污染物的綜合毒性效應,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可能對環境產生的相關的潛在威脅,并且能夠掌握水環境的質量,發現一般監測以及理化監測沒有發現的相關問題。這些年以來,我國在進行水環境監測方面一定程度上利用細菌方面也做了許多相關的工作。
在過去三十年的水環境監測發展的相關歷史過程之中,許多專業人員對此作出了大量的工作。并進行了多次全國性的水質調查評價相關的任務。開展一些省際河流水環境監測,開展水質污染監視工作,這對相關的污染危害有了顯著的緩解。但是,在水污染較為嚴重的情況之下,水環境監測依舊存在著許多的相關問題。
目前,國際上對于水資源管理的共同做法是以相關的流域為單元對水資源進行較為有效地管理。而我國的環境監測則是由原來的點源、區域監測逐步轉變為相應的流域監測管理。實現相關的流域控制與區域控制的有機結合,依舊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十分重大的問題。我們應當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相關水資源評價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根據不同的流域、不同的水利水電工程來對相關流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程度進行評價,并且劃定相關流域機構的相應的直轄范圍。
關于我國的整體水環境質量的狀況,在宏觀上可以通過國控站點的兩次優化上反映。僅僅依靠目前的水系過控站點還不能夠反映“三湖”與“三河”的相關治理效果,還應當按照相應的行政區劃劃分為石控點以及省控點。我國對于同一水域往往出現重復監測的相關現象,這主要是由于我國還存在水利與環保這兩種相關的監測系統。
現如今,關于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還沒有達到“一個項目一個標準分析方法”的最低要求。現在的水環境質量標準與相應的標準分析方法并不是配套的。就目前一些國外儀器不適合我國水污染嚴重的相關的國情來說,開發出適合我國水質監測的系列儀器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項十分重要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一些國外儀器國產化。要縮短與發達國家的相應的距離,關于相關儀器的研發顯得越來越重要。
[1]萬本太.中國環境監測技術路線研究[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傅德黔,孫宗光,章安安.我國水環境優先監測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環境監測,1996,12(3):3.
[3]周揚勝,安華.美國的環境標準[J].環境科學研究,1997,10(1):57—62.
[4]國家環境保護局.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5]胡振元,施梅兒.水環境中痕量有機致害物的系統色譜分析[J].分析科學學報,1995,11(2):卜5.
[6]韓長綿,朱艷.毛細管柱頂空氣相色譜法測定水中氯代苯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2(6):17—19.
[7]齊文啟,陳光,孫宗光.水環境監測技術和儀器的發展[J].現代科學儀器,2003(6):8一l2.
[8]趙怡冰,許武德,郭宇欣.生物的指示作用與水環境[J].水資源保護,20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