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濤(河北冀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靳蕊(石家莊市商務局)
根據環境規劃的工作程序,結合我國小城鎮發展的特點,當接受某項小城鎮環境規劃編制任務后,就必須制定詳細的計劃,以逐步實施,最終順利完成規劃編制任務。可以把小城鎮環境規劃編制的工作程序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規劃準備階段:包括規劃領導小組和編制技術組的組建、制定工作方案和技術方案、召開動員會等;
2.調查研究階段:包括現狀調查、環境現狀監測與試驗研究、資料搜集整理和統計分析、環境影響預測分析;
3.規劃編制階段:確定環境規劃目標,包括環境保護總目標和各個分目標,提出環境規劃的指標體系;擬定規劃方案,包括大氣、水、聲、固廢和生態五個方面的規劃方案;規劃方案的優化與協調;
4.編制規劃文本階段:包括環境規劃(草案)和必要的規劃附件,規劃報告作為報批和監督實施的文件,在編寫時要突出重點,文字簡練、準備。報告文本應以規劃結論為主,輔以必要而明確的論證,對技術過程不必陳述。
5.提交審判和實施:縣級市以及現政府所在城鎮的鎮級環境規劃經地市級或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后,提交縣人民政府批準實施,一般鄉級鎮環境規劃由所屬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后提交鎮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第一部分 總論
1.確定城鎮環境規劃的指導思想
城鎮環境規劃應以黨的方針政策為指導思想,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加快城鎮化進程。結合區域環境建設現狀、城鎮總體規劃、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土地及水資源利用規劃等,提出切實可行的環境保護規劃目標和實施方案。加強組織領導,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強化環境執法監督,促進城鎮環境與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的發展。
2.城鎮環境規劃編制的主要原則制定環境規劃的基本原則如下:
(1)堅持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防治并重的原則。
(2)城鎮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與城鎮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原則。
(3)遵循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4)在工業污染防治上要堅持從“搖籃到墳墓”的系統控制原則,以源頭控制、生產過程減廢為主,與廢物循環和綜合利用,必要的污染治理和處置等手段相結合。
(5)堅持事實求是的原則,規劃目標要切實可行,規劃措施要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采用的規劃方法以滿足規劃目標的要求為原則,不要脫離地方技術與經濟承受能力。
(6)堅持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增殖并重的原則,以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城鎮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
(7)注意與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縣域規劃、城鎮總體規劃的銜接和協調的原則,尤其要注意與高層次的(國家和省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大型工程建設項目相適應和協調。
(8)堅持強化環境管理的原則,要為各項環境管理的制度的推行提供技術支持和保證。
3.確定規劃范圍、期限和規劃重點
規劃的范圍應與城鎮的發展規劃相結合,一般可與城鎮的總體規劃相一致;規劃期限可分為:近期、中期和遠期,其中應以近、中期作為規劃的重點,遠期可作前瞻性規劃。
4.制定環境規劃的技術路線
為保證環境規劃的順利實施,實現規劃的超前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結合區域的現狀和發展特點,制定出相應的技術路線。
第二部分 現狀調查、環境現狀監測以及資料的統計分析
通過資料的收集、現場調研,介紹城鎮的區位、自然環境,論述其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了解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狀況,對規劃區環境現狀進行監測,統計主要污染源并進行評價,找出該城鎮的主要污染因子,確定環境改善的主要途徑,對搜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并對城鎮的經濟、社會發展進行預測分析,為下一步規劃目標的確定奠定基礎。
第三部分 介紹城鎮有關計劃、規劃,論述與環境規劃的關系
搜集有關城鎮社會、經濟的發展計劃、規劃,對城鎮的總體規劃進行介紹,對比城鎮的總體規劃和城鎮發展現狀,找出城鎮發展現狀與總體規劃的不同,提出城鎮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和制約因素,提出城鎮發展和總體規劃修改的意見,為總體規劃的修訂提出建議。
第四部分 環境功能區劃和環境規劃目標的提出
1.環境功能區劃
環境功能區的劃分可分為單要素環境功能區劃和綜合環境功能區劃,單要素環境功能區劃可分為:大氣環境功能區劃、水環境功能區劃、聲環境功能區劃,綜合環境功能區劃可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劃分為:工業區、商貿區、文教區、居民生活區、混合區等。進行環境功能區劃時要特別注重對規劃區內飲用水源地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小區、自然保護點的保護。各功能區應合理布局,對在各功能區內的開發、建設提出具體的環境保護要求。嚴格控制在城鎮的上風向和飲用水源地等敏感區內建設污染嚴重的項目。
2.環境規劃目標的確定
環境規劃目標就是在一定條件下,規劃最終所要達到的目的,是建設和管理的基本出發點和歸宿。環境規劃的目標可分為三個層次:總目標、單項目標和環境指標。環境規劃的指標體系又可分為:環境質量指標、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環境規劃措施與管理指標、相關性指標。不同的地區其環境指標體系的具體內容可有所不同,但都應該能夠反應該地區的環境規劃目標,表明規劃所要達到的環境狀況。規劃目標要與該城鎮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進行綜合平衡,針對當地的環境狀況與經濟實力、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制定出切合實際的規劃目標及相應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經濟建設和環境建設協調地發展。
第五部分 環境規劃草案的擬定和篩選
根據所提出的環境規劃目標,以及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量的預測結果的分析,結合污染物現狀評價的結果,從已確定的該城鎮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因子入手,擬定出若干種環境規劃草案,以備擇優。根據地區的財力、物力和管理能力的實際情況,對擬定的草案進行可行性分析,排除不可行方案,篩選出具有可行性的規劃方案,同一個規劃目標,可有多種方案。
第六部分 優選環境規劃草案和規劃最終方案的形成
對已有的規劃草案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可以通過請專家論證,進行對比分析,權衡利弊,篩選出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佳的環境規劃草案。根據環境規劃目標和完成任務的要求,按照草案對比分析優選中專家的意見以及各方面的合理建議,進一步對環境規劃草案進行修正、補充和調整,最后形成正式的環境規劃方案。
第七部分 總體規劃方案
環境規劃方案確定后,應對方案進行結論性論述,最終形成一個總體的規劃方案,方案中應明確該城鎮的城鎮性質、區位特點,給出環境規劃的總體目標,匯總出各個單要素的指標體系,另外應該提出城鎮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對城鎮的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進行優化調整,對城鎮總體規劃完善提出合理的建議,最終使規劃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導性,為城鎮堅持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指導。
第八部分 環境規劃文本及圖件的編制
環境規劃方案確定后應該將所規劃的方案編制成文本的形式表現出來,以用來作為政府和主管部門執行規劃的一個法律依據,文本的編制應簡潔明了,措詞嚴密,充分體現環境規劃的方案和污染的防治措施。規劃圖件的組成:生態環境現狀圖、主要污染源分布與環境監測點(斷面)位置圖、生態環境功能分區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圖、環境質量規劃圖、人居環境與景觀建設方案圖(選做)。規劃附圖編制的技術要求:規劃圖的比例尺一般應為1/10000~1/50000;規劃底圖應能反映規劃涉及到的各主要因素,規劃區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規劃附圖應采用地圖學常用方法表示。
[1]《環境規劃》(朱發慶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ISBN7-307-02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