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永勝(中石化勝利油建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 東營 257000)
21世紀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成為人類交流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網絡科技的飛速發展,既讓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外,又給政府政治思想工作提供了新的傳遞方式,但同時這也是另外一個艱難的挑戰。以目前的政府體制和歷史條件下,政府工作要求更嚴格、政府信息更趨透明化,因此建立一個由黨和政府共同監督和負責,將創新思想模式融入到現實生產、經營、管理中,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強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的網絡政工平臺是現今當務之急。
眾所周知,思想教育工作的過程是一種信息的輸出與反饋,在沒有相對應的載體的情況下,這種工作過程就不能實現。思想教育工作的內容是我們一直備受矚目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體現形式卻往往被我們所忽略,也就是說思想工作的的戒指出現了缺陷,效果往往不盡人意。所以當今之際就是尋找、創造、和構建恰當的政工載體[1]。
隨著網絡應運而生的各種現代傳播手段使得人們精神娛樂生活方式趨向多樣化,眼界更加開闊,品味逐漸升華,任何思想觀念都不可能強行植入,必須尊重自我的個性選擇,思想教育工作在一開始就堅持一味的填鴨式灌輸法,必然結果是喪失主動性和吸引力。而網絡就彌補了這一缺陷,網絡傳播信息花樣繁多、靈活快捷,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全面的的拓展和突破,不但擴大了覆蓋面,而且提高時效性,同時加強政府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和滲透力。
傳統的思想教育方式主要傾向于單向填鴨式灌輸,內容枯燥、形式單調,看不到教學效果。構建網絡政工平臺不但可以使內容更加詳細且豐富多彩,形式趨向多樣化,不但可以激發廣大職工自學的熱情,還可以方便大家展示討論和交流后的成果,同時大家的學習時間也不再受限制,對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幫助。
傳統的工作方法都是上傳下達,級級遞進的,不但影響效率,延誤時間,還容易造成信息的“遺漏”[2]。如果成功構建網絡平臺,各個級別單位可以同時在線聯系,確保基層工作不變形、不走樣。以前了解群眾思想動態主要靠問卷、座談等單一的方式,過程冗長繁瑣,調查結果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然而利用網絡的方式進行調查,既方便快捷還提高了工作效率
網絡是一個公共平臺,每個人都有機會從中自己所需的信息和資源,而只要網絡政工平臺提供的信息有絕對的吸引力和歡迎度高,受教育者隨時可以在電腦上接受在線教育,這種在線教育的方式讓政工工作的覆蓋面得到最大程度地開拓。
網絡政工平臺建立后,可以有效改善各單位間的缺乏交流的現狀,使越來越多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和案例快速地傳到各個單位,職工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視野逐漸變得開闊。
21世紀的網絡政工工作處在至關重要位置,在網絡宣傳文化上,除了充分發揚網絡的特性外,加強網絡輿論的引導力也尤為重要。如何營造濃厚的正能量的網絡文化氛圍,用積極健康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信息占領網絡陣地,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凈化網絡信息環境;第二,加大傳播正面信息的力度。運營過程中,政工工作者要及時對職工的留言進行反饋,這樣才能更迅速的了解職工的思想動態和利益訴求,政工人員才能具體化、針對化地對他們進行思想疏導,協助他們排憂解難,讓政工工作在網絡信息化時代獲得新成果。
目前很多職工對法律的了解微乎其微,碰到損害自己切身利益的違法行為很少人會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提供相關法律的法規咨詢的服務是政工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政工網絡平臺上建立黨政園地,刊載黨政工作規章制度、黨務咨詢等內容。同時,政工可以安排工作人員在線答疑解惑,設置聊天室,通過交流和溝通來了解民眾的訴求,定期公開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和重點問題,邀請群眾積極參與互動。
21世紀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備了新的條件和機遇,然而這又是一把雙刃劍,無形之中卻也增加了工作完成和價值實現的難度。資源共享是眾多的網絡愛好者不求利益,把自己收集的一些通過一些平臺共享給大家,這種方式最直接的意義就是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3]。所以,政府要充分重視和積極搭建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尤其是對高水平學術報告以及時事政治報告的共享更應該突破原有的限制。
網絡平臺上時常開展一些豐富多彩文體活動,比如“讀書心得”“征文比賽”“歷史上的今天”等,不僅費用少,時效性強,而且簡單方便,趣味性強。通過這些活動,既可以增強集體凝聚力,還能讓職工在一天勞累的工作之余解放身心,緩解疲勞感,此外更激發了工作熱情,穩定員工的情緒,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網絡政工平臺是一個人與人之間自由交流的平臺,也是一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這樣一個多元化的平臺為黨員和群眾提供了良好的互動交流的機會,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公信力。因此,政府更應該加強高度重視這個平臺,保證其正面、有效的發展,再結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和規律,開拓政工網絡的覆蓋面,爭取讓每個人都受益,建設“正面聲音強大”“信息傳播通暢”“服務功能健全”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的網絡領域,創建優秀的網絡政工,為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工程奠定結實的基礎。
[1]徐樂文,程志文.對黨建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18)152-153.
[2]卓靜,吳京,許順發,張艷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醫德醫風建設[J].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2007(20)26-27.
[4]曾富珍.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D].福建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