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軍會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環境監測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環境保護工作的科學化程度。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措施。
20世紀60年代,從測量北京長安街交通噪聲開始,我國拉開了環境監測工作的序幕。幾十年來,全國已經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環境監測網,共有專業監測站2200多家,行業監測站2600多家,從業人員近6萬人。環境監測經歷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調查、環境質量監測及污染監督性監測為主的發展階段,技術進步很大。詳細來講,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現狀有以下幾方面。
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環境監測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環境保護工作的科學化程度。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逐步深入,環境監測面臨更多機遇與挑戰。提高環境監測技術水平,使其能更準確、全面、及時反映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現狀及變化趨勢,為環境管理、規劃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據,提高為環境管理服務的質量與水平。
通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從單一化的手工采樣分析到現在的自動連續監測,包含了物理監測、化學監測、生物監測、生態監測等。而且,處理環境監測數據時也出現了信息化手段。
現在,環境研究機構、各級環境監測機構人工操作都減少了很多,而采用計算機和網絡來傳輸、處理、獲取環境監測數據則日趨增加。同時,監測的頻次也逐漸增多,很多間斷性監測轉變為自動連續監測,取得監測數據的時間大大縮短,環境監測的效率大有提高?,F在不僅能對污染源、重點區域環境空氣、重點河流進行實時自動在線監測,還將向環境質量預測方向發展。這將方便長時間、連續地對環境及時監測,在最短的時間獲取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的動態變化,也將便于各級環保管理部門快速有效地采取治理和其他應對措施。
現在,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很多已比較現代化,不僅有傳統的手工監測儀器,還有很多自動監測系統,包括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污染源在線、近岸海域等自動監測系統,北京等地還建設了全天候噪聲自動監測系統,全國還將建設15個背景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再加上已投入使用的海洋監測衛星、中國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這都大大提高了我國的環境監測能力。這也保證了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縮短了監測時間。
而且,現在有很多的便攜式監測儀器設備,不必受到實驗室分析方法局限性的影響,使用方便,可以應用在很多地方,特別是在發生突發性事件進行應急監測的時候更為便利,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弄清污染物及濃度和污染范圍,為應急處置決策提供快速準確的技術依據。
現在,我國已經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且比較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環境監測體系。多種環境監測相關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已經建立,涉及到大氣、水體、固體廢棄物、噪聲、振動、土壤、生態、放射性等相關領域,且監測范圍也逐漸擴大。
并且,我國環境監測質量保證體系也逐漸完善。如今,信息技術發展較為迅速,環境監測手段也發生了大的變化,網絡化的趨勢已經逐漸形成。
雖然,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發展較為迅速,在國內的環境保護領域也獲得了長足進步,可是與現實要求和國外的技術水平來比,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在某些方面還很薄弱,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在個別數據和特別環境上,測量數據并不十分準確,還存在一些誤差,很多儀器設備需要國外進口。如噪聲監測自動化水平較低,與國外和國內大氣、水質監測自動化程度相比差距還較大;應對突發環境事件中應急監測技術較為零散,應急監測還未形成體系;便攜式應急設備也有待完善。
我國從事環境監測技術的人員結構不合理,由于種種原因,環境監測機構專業人才難進入,工程師和教授所占據的比例并不多,擁有高中技術職稱的人員較少,多數人員還僅是普通技術人員,對環境監測事業發展形成一定的制約。
在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中,很多都來源于大學的學科研究,還有一些是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沒有設立專門的環境監測技術研究實驗室。環境監測的核心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大,一些環境監測儀器技術檔次低,性能不穩定,故障率高,不能適應環境監測發展需要。因此,成立專門的環境監測技術研究實驗室很有必要。
現在,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并不多,而用在環境監測系統新技術研發方面更是欠缺,故需要加大對環境監測系統技術的財政支持力度,在環境監測系統技術的應用和研發上,給予大力的資金支持。
由于某些基層縣級環境監測站監測能力不足,或相關企業較少,或監測站房建設不夠,導致上級環保部門按三級站標準要求配備的一些大型專用儀器設備利用率不高,有閑置的情況,更有一些儀器設備幾年都未拆封開箱,沒有形成監測能力,造成很大浪費。
實現環境監測工作進步提升的重要舉措就是采取新的管理體系。環保監測系統建議能采取直型條管的管理體系,從上到下統一管理。這將便于全面推動環境監測部門整體能力的提升,以免地方政府由于財政支持力度不夠或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而使環境監測工作受到影響。
應鼓勵引進專業對口的環境監測高級專門人才,制定有利于專業對口的環境監測專業人員進入的制度,真正讓有志于環境監測的人才能夠順利進入環境監測系統。
現在,環境監測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缺少經費以及經費不到位,將影響監測工作的運行。為此就需要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緊密聯系,從財政年度調撥預算和經費以此支持環境監測工作。應爭取各級政府大力支持,保障監測能力建設資金投入,及時更新重要的儀器設備。
加強生態監測及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監測技術研究。我國很多有機污染物還沒有成熟的監測方法,有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監測技術復雜,時間長,費用高,很多監測技術來自國外。這都嚴重制約我國相關污染物的防治工作。因此,建立專門的環境監測技術研究機構很有必要。儀器設備方面,目前應重點開發的監測儀器設備包括在線類儀器、便攜式儀器、各類自動采樣器、快速測定儀、電磁輻射和放射性監測儀等。
如今,很多大型的環境監測儀器設備成本并不低廉,且標準性、專業性較強,且功能多樣化,特別是針對一些基層監測站一些大型儀器設備利用率不高等實際情況,有必要推廣大型儀器設備的開放式共享制度,就能讓先進儀器的使用效率大大提升,可以實現在跨區域內高科技儀器共享協作。如果商檢、衛生防疫、水利、水資源等部門和環境監測部門實現資源共享,就可以大大提升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從而提升環境監測的公共服務能力。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逐步深入,環境監測面臨更多機遇與挑戰。提高環境監測技術水平,使其能更準確、全面、及時反映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現狀及變化趨勢,為環境管理、規劃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據,提高為環境管理服務的質量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