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宏(勝利石油管理局電力管理總公司 山東 東營 257000)
近年來,受中石化、油田控制用工總量和人工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新形勢要求,進一步加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挖掘人力資源潛力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對當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和梳理,找出了用工配置不夠優化等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解決對策及管理建議。
(1)年齡結構偏大
由于歷史及現實原因,目前大多油田企業職工平均年齡偏高,在電力安裝等崗位,因年齡和身體傷病等原因,有些職工只能從事一些力所能及工作,工作質量和效果無法與其他在崗職工相比,顯然已不能勝任一線工作強度,但由于目前一線人員退出機制不完善,造成表面一線人員數量與實際用工存在隱性缺員問題。
(2)一線技能操作人員和技術骨干補充不足
由于油田嚴格控制用工總量,每年招用人員從數量到專業,均遠低于實際需求,并且有些員工綜合素質也不能滿足生產一線發展需要,從而導致年輕一線技能操作人員和技術骨干已相當缺乏。
(3)基層單位內部勞動力配置不夠優化。
部分基層單位崗位設置不規范,存在超標準配備后勤人員問題。如有的一線人員專職負責本可兼職的資料員、材料員等崗。這樣做弊端一是這部分崗位短期工作量較大,但長期看不飽滿,且導致一線人員減少;二是其人事關系不變,基本薪酬按原崗,造成同崗不同酬,不利于隊伍穩定;三是造成崗位設置和定員管理失控,勞動力配置不能實現最優化。
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有效勞動力總量。少數基層管理者,一味強調職工思想意識變化、勞動力老弱病殘等客觀因素,而對解決辦法考慮較少。用工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靠人情辦事、憑感情干活現象時有發生,導致有效勞動力減少,勞動效率降低,加劇了結構性缺員矛盾。
工作環境的艱苦、工作內容的險累和年齡的不斷增長,會使一線職工思想和行為上產生“疲勞”心理,直接削弱其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受社會上重學歷文憑、輕職業技能錯誤觀念影響,許多職工片面認為:工人技能再高,也成不了人才,社會地位還是較低。于是工作動力不足,責任心日趨弱化,“差不多就行”似乎成了有些人相互教導的箴言。
目前職業生涯規劃主要體現在技術技能等級提升和崗位晉升方面。技能操作崗職業通道多局限在技能操作崗,由于高技能崗名額很少,所以有些人考取技師資格后,如在崗位上得不到進一步提升,則工作積極性會受到一定影響。管理技術人員也會有這方面問題,但由于他們大局意識較強,所以影響相對較小。
由于穩定等原因,各單位獎金二次分配力度不大,技能操作崗位最高與最低差距不大。管理技術崗績效考核在很多單位并未真正開展起來,其工作開展程度和完成質量很多時候靠行政指令和自覺性。激勵不足帶來了一些嚴重后果,如職工出工不出力、工作積極性不高等現象,制約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一是加大薪酬分配向艱苦一線生產崗位傾斜力度,拉大一線與二三線用工收入差距,引導職工向一線流動,充分發揮薪酬分配對勞動力配置的引導作用。二是繼續完善跨單位勞動力流動機制。以生產需求、用工總量余缺等因素為依據,打破單位間局限,實現勞動力有序合理流動。三是加大勞動力結構優化調整力度,推進崗位化管理,撤并工作量不飽滿崗,杜絕因人設崗,做到勞動力與崗位相匹配,最大程度減少用人成本。同時結合有關政策,規范艱苦一線、工傷等人員退出方式、途徑,提高有效勞動力水平。
人員素質不高或不均衡,是造成勞動力緊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人員數量一定情況下,進一步提高培訓質量和針對性,是內涵式提高人力資源保障水平的重要渠道。
對管理人員要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創造力提升、成本核算等專題培訓,對技術人員重點要在新技術、復雜施工措施等方面,對技能操作人員要短期技能培訓與長期素質培養相結合,通過多種形式不斷提升各類人員履職能力和業務技能水平。
通過培訓,使人人都成為行家里手,公司人力資源得到良性開發,則人力資源充裕度會大大增加。同時要完善培訓、考核與使用相結合、與待遇相聯系的激勵制度,使培訓工作緊跟公司發展步伐。
要實行全員績效考核,并把管理技術人員納入在內。績效考核內容要圍繞生產經營中心工作;量化指標要具有先進性和可操作性;獎懲方法應與指標設置原則一致,獎懲額度要與貢獻率成正比。
為加大績效考核力度,建議自基本薪酬中拿出1/3(約一千余元)與獎金一起二次分配,使大家從意識上將單位“發”工資轉變為職工“掙”工資,減少“出工不出力”現象,更利于發揮薪酬杠桿對人力資源分配的引導作用,最大程度調動職工積極性。
在人才使用上完善競爭機制,切實提高職工報酬、晉升、技能開發、激勵等工作科學性。管理技術和高技能崗位要實行競聘上崗,真正實行能者干,平者讓。特別是新分配高校畢業生,不能實習期滿自動上崗,要為不同類型和能力的人提供施展才干的公平競爭環境,形成良性人才競爭機制。實現用人過程優勝劣汰,人力資源開發才能見效,各類人才才能脫穎而出。
首先要大力開展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引導職工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持續強化勝利精神和石油工人優良傳統再教育,激發職工主人翁責任感、使命感;不斷深化形勢任務教育和敬業樂業教育,讓職工與企業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第二,要從轉變職工思想觀念入手,消除職工思想誤區,牢固樹立技能人才也是人才理念,大力宣傳技能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貢獻,使其感受到自身價值,樹立愛崗敬業主動性和自覺性。
總之,通過不斷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及時查找管理漏洞,夯實管理基礎,深入內部挖潛,才能為下一步深入開展精細管理、開拓創新工作理順思路,找準方向,才能逐步實現公司用工總量控制、提高用工效益和勞動生產率的總體目標,才能大力推動公司地穩定與發展。
[1]胡紅衛,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行政管理,2006.2.
[2]華茂通咨詢.現代企業人力資源解決方案[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