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鵬(遼河油田公司興隆臺采油廠 遼寧 盤錦 124011)
開13井區位于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境內。構造上屬遼河斷陷東部凹陷西側緩坡帶新開-董家崗超覆帶中段,構造形態屬于典型的單斜構造,構造面積10km2,油藏埋深1900-2200m。本區由下而上依次發育太古界;古近系房身泡組、沙河街組沙三段、沙一段、東營組;新近系館陶組、明化鎮組及第四系平原組。目的層為沙一段,將目的層沙一段劃分為Ⅰ油組和Ⅱ油組。
利用地震資料進行構造解釋,必須首先進行地震剖面的地震地質層位標定,即將地震反射界面與產生反射的地質體之間建立起準確的對應關系,這是進行地震資料構造解釋的基礎,層位標定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解釋結果的精確性。采用上述方法,本次研究共制作了開13、開17等8口井的人工合成地震記錄,這些井在全區均有分布。
1.區域構造背景
從區域背景來看,新開董家崗斜坡帶位于東部凹陷南段西側,為繼承性發育的東傾斜坡,受古斜坡控制,地層依次向上超覆,形成地層超覆構造帶,是巖性油氣藏形成的有利場所。該構造帶主干斷裂有二界溝斷層、新開斷層及其伴生斷層,呈北東向展布,均為東掉正斷層。新開斷層把該構造帶切割為上下兩個臺階,在下臺階依附與新開斷層下降盤形成一個大型的鼻裝構造,并被次一級斷層切割分隔成一系列的斷鼻、斷塊。在下臺階的低部位與二界溝、新開斷層伴生的北東向斷層,對油氣藏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開13井區主要發育了NE向及NEE向五條斷裂系統,斷距25~100m,傾角55~80°,對油氣分布具有控制作用。
2.圈閉特征
本區構造形態為單斜構造,主要發育構造-巖性油圈閉,受砂巖尖滅線和油水界面的控制。
本區圈閉具有良好的生儲蓋條件,形成于沙一時期,圈閉定型早于全區大規模油氣運移,且以二界溝斷層直接與黃于熱深陷帶的巨厚泥巖相連通,具有良好的時空配置關系,圈閉具有捕獲油氣的有利條件。
1.儲層巖石學特征
儲層巖性為砂礫巖、中粗砂巖、細砂巖和粉砂巖,以中粗砂巖和細砂巖為主。巖石類型以巖屑質長石砂巖為主,碎屑成份長石含量最高,為35.8%;次為石英,含量為32.2%;巖屑含量為16.1%。碎屑粒徑一般為0.02~2.5mm,磨圓中等偏差,呈次圓~次棱角;巖石分選中等,顆粒間以點接觸為主,膠結物成份為泥質,膠結類型以孔隙式為主。
2.儲層物性特征
巖心分析資料表明:儲層物性較好,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5%~25%之間,平均為22.3%,滲透率值主要分布50×10-3μm2~2000×10-3μm2之間,平均為 753×10-3μm2,表現出中孔、中-高滲特征。
3.儲層分布特征
沙一段沉積時期,本區砂體較為發育,多期砂體迭加,分布面積廣,Ⅰ、Ⅱ油組均在開13-開17井區厚度最大,向斜坡帶尖滅,向凹陷中心逐漸減薄。
1.油層分布特征
本區含油目的層段為沙一段,油藏埋深在1900~2000m,含油井段200m~300m。縱向上油層單層厚度薄,層數多,疊加厚度大。
平面上油層疊合連片分布。研究區單個油砂體控藏的特征明顯,油層在上傾方向受儲層尖滅線控制,下傾方向受油水界面控制,另外物性條件對油層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油藏類型
在區域單斜構造背景下,受構造和巖性雙重控制,以及古地貌的影響,油氣藏類型為構造-巖性油氣藏,可分為構造油氣藏和巖性-地層油氣藏。巖性-地層油氣藏為主要類型,其可進一步化分為上傾尖滅型和地層超覆型兩種主要類型油氣藏。
本區玄武巖廣泛分布,玄武巖可作為良好的蓋層,受區域單斜構造和古地貌的控制,廣泛發育地層超覆型油氣藏,主要是超覆于玄武巖之上,玄武巖側向遮擋,油氣聚集而成藏。砂體上傾尖滅型油氣藏是典型巖性油氣藏類型,一個砂體即為一個油藏,油藏分布與砂體分布緊密相關,分布范圍受砂體尖滅線和油水界面的控制。
3.地層流體特征
實測資料表明,原油屬于稀油,油品性質較好,具有低密度、低粘度、凝固點偏高的特點,20℃原油密度為0.852g/cm3,50℃原油密度為5.22m Pa.s,凝固點23.0°,含蠟量8.48%,膠質+瀝青質含量12.13%。
4.地層溫壓特征
開13井區4口井溫度、壓力實測數據表明,油藏為正常溫度、壓力系統。
優選目標砂體,在有利部位進行井位部署,共部署滾動探井1口,預計新增石油地質儲量50萬噸;側鉆井2口,預計建產能0.9萬噸。目前滾動探井已經完井,達到預期效果。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對開13井區基本油藏地質條件有了初步的認識,從目的層沙一段的底層劃分與空間展布、基本構造特征、沉積儲層特征出發,重點分析了該區油藏類型及成藏控制因素,認為該區主要發育巖性地層油氣藏,并非前人認為的斷塊構造油氣藏,結合老井產能情況、油氣成藏主控因素等多方面的認識,優選有利部位,開展了井位部署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徐丹.遼河新開油田開38、39井區沙河街組層組劃分[J].四川地質學報,2013.6.
[2]楊慶元,周書欣,郭世源.松遼盆地西部超覆帶砂巖上傾尖滅油氣藏的分布規律[J].石油勘探與開發,1989.8.